編者按:本期上稿的是五位小作家的文章,皆是對人物的描寫,在閱讀他們的純真之作時,我不禁被其稚嫩而真摯的筆觸所打動。雖然篇幅不長,卻字字句句透露著他們對生活的細膩觀察和獨特感悟。
小作家們以他們獨特的視角,描繪了疼愛自己的親人和孜孜不倦的老師,以細膩的筆觸,從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捕捉人物的音容笑貌,無論是那熟悉而溫暖的笑容,還是不經意間流露出的關懷與擔憂,都被一一捕捉并定格在文字之中。這些生動的細節,如同一幅幅溫馨的畫面,緩緩展開在我們眼前,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那份濃濃的情感氛圍之中。
這五篇優秀的文章不僅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們敏銳的觀察力和扎實的寫作功底。同時,也期待更多的同學們能夠拿起筆,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文字留住生活中的美好記憶。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小學六年的時光匆匆流逝,在我記憶的深處,郭老師的形象最為鮮明。
郭老師是我一到四年級的數學老師,他身材瘦削,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銳利。上課時,他總愛拿著一把戒尺,對待沒寫作業的同學,他會毫不留情地先打三下手心,被打的學生往往會感到一陣刺痛。然而,郭老師的嚴厲背后,卻隱藏著深深的責任心。放學后,他常常留在辦公室里批改作業,然后立即給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家長打電話溝通。甚至在午休時間,他也會給學生“開小灶”,幫助他們提高成績。
記得三年級快到期中的時候,郭老師為了幫助我們復習,連飯都顧不上吃。他把成績不及格的學生都叫到辦公室做題,同時給班上其他同學布置了三張題單,要求中午全部做完。他還占用了下午的兩節課時間,全心全意地為我們復習。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讓家長放心呢?
郭老師還很幽默。如果你在做題時漏寫了一個數字或符號,他會大聲質問你:“你是不是把它給吃了?”一副正經的樣子總能把全班都逗笑。
四年級時,我曾向他請教一個關于輔助線的問題。他很驚訝我會去找他問問題,還“挖苦”了我一下:“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嗎?”但隨后,他耐心地教了我解題方法,并出了一道變形題讓我練習。雖然我畫錯了輔助線,但他并沒有生氣,只是再次提醒我注意方法。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郭老師因為自身原因去了別的學校。臨走時,他幽默地對我們說:“我去拯救世界了,后會有期,有緣再見!”
評語:文章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作者對小學時期數學老師郭老師的深刻記憶。文章通過具體的事例和細節描寫,展現了郭老師的嚴厲、責任心和幽默感。同時,文章的語言表達流暢自然,情感真摯動人。整篇文章條理清晰,結構緊湊,是一篇優秀的回憶性記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