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
險情就是命令,搶險刻不容緩。
2024年7月11日凌晨3點27分,達州市萬源市羅文鎮團堡梁村解放灣組發生一起大型山體滑坡事故,滑坡體積達到180萬立方米。滾滾的泥石流導致3戶民房被完全摧毀,其他村民房屋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由于預警及時,提前對周邊村民進行了轉移,受威脅的22戶34名村民成功避險,未出現任何人員傷亡情況。在此次重大險情的成功化解中,羅文鎮團堡梁村黨支部書記陳瑞安心系群眾安危、挺膺擔當,成為精準預警“吹哨人”、防汛前線“指揮者”、防汛抗災“勤務員”,把黨員先鋒模范的旗幟插在基層防汛一線。
精準預警“吹哨人”
2024年7月以來,位于秦巴山區腹心地帶的萬源市降雨不斷,進入全面防汛抗災關鍵時期。7月8日起,達州市出現持續性強降水天氣,全市平均降水量達179.7毫米。7月10日,萬源市氣象臺再次升級發布暴雨黃色預警,羅文鎮黨委、人民政府向各村社發出指示,由于持續降水、雨量大、土壤飽和,各地需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工作。
雨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團堡梁村黨支部書記陳瑞安收到通知后聞“汛”而動,馬上組織村社干部一起深入各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巡查工作。團堡梁村解放灣組改板灣是一處非地質災害隱患點,共有22戶34人居住。陳瑞安持續多年觀察到改板灣背后的向陽坡山體有變形跡象,一旦強降雨形成泥石流將會給下方居住的老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7月10日下午2點,陳瑞安馬不停蹄地趕到改板灣山體上方,發現土壤飽和度嚴重超標,水泥路面有細微裂痕出現。他立即通過電話向羅文鎮主要領導報告,鎮領導賡即安排人員現場核實,并要求對山體下方群眾進行撤離,確保群眾生命安全。
防汛前線“指揮者”
險情就是命令,搶險刻不容緩。7月10日下午3點,64歲的老支書陳瑞安帶領鎮村黨員干部、志愿者立即行動,趕到改板灣聚居處,挨家挨戶上門做撤離勸導工作,爭分奪秒組織村民緊急避險轉移。“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趕緊撤離!”此次發生山體滑坡的地點,經過前期監控分析,確認存在安全隱患。當天晚上9點,團堡梁村22戶34人全部轉移到鄭家院子的村民聚居點。
每年遇上強降雨天氣都要組織群眾進行安全轉移,部分村民對此次轉移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這么多年來也沒發生過啥大的事故。陳瑞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騎著摩托挨家挨戶通知撤離,對不愿意撤離的村民“三顧茅廬”做思想工作。80多歲的陳安德因剛動完手術,極不愿意離家撤離,以各種借口不走,“走不動的,我來背”,陳瑞安苦口婆心勸導,村民們也就不再堅持,互相攙扶著轉移到集中安置點。
“34個人一個都不要落下喲。”陳瑞安反復核對,發現獨居的陳邦建不在其中,他馬上安排村副主任陳邦富趕到改板灣找人。果不其然,陳邦建趁著人多冒雨返回家中睡覺。陳邦富硬生生地把他拖回了集中安置點。7月11日凌晨3點27分,改板灣傳出巨大的轟鳴聲,山體滑坡事件發生了。陳邦建等3戶群眾的家被埋,其他房屋不同程度受損……經災害評估,此處山體滑坡體量達到180萬立方米,單塊最大落石約800立方米,34名村民因提前疏散躲過了災害。
防汛抗災“勤務員”
災情發生后,黨支部書記陳瑞安第一時間向羅文鎮黨委、人民政府報告,協調到米、面、油、被蓋、帳篷等生活必需品,讓34名受災群眾生活有了充分保障。有7名群眾選擇投親靠友,27名群眾轉移到陳一梅等3戶村民家中。羅文鎮專門安排了醫務人員對群眾進行健康檢查。
陳瑞安帶領村干部在滑坡體周邊、危險路段入口放置警示牌,防止群眾進入危險區域。同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快清理通村公路上垮塌下來的泥沙和磚塊,為受災群眾提供生活物資、臨時居住地,安撫群眾情緒,保障群眾正常生產生活。萬源市委高度重視此次災情,第一時間組織應急、自然資源、公安等部門到達災害現場,組建現場指揮部,有序開展處置工作。
災情發生之前,陳瑞安的家屬因為身體不好在成都療養,他也在成都陪伴。因為汛期的到來,他深知職責所在,毅然回到村里工作。災情發生后,陳瑞安卻因連日勞累病倒了,在羅文鎮中心衛生院連續住院治療3天才有所好轉。
陳瑞安愛崗敬業、甘于奉獻,擔任村干部26年,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他以務實的工作作風踐行了一個基層黨員干部的初心使命,展現了新時代基層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和風采,是人民群眾身邊真正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