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管理是處理和應對建設項目實施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發生矛盾而設立的一項重要的行政管理職能。在梳理壓覆管理法律依據、制度建設現狀的基礎上,結合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優化營商環境、健全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的最新要求,總結分析了當前壓覆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非重要礦產資源的壓覆管理要求有待明確、壓覆審批權限與礦業權登記權限不完全一致、審批標準和不作壓覆處理情形仍需細化、補償協議納入要件易推遲壓覆審批辦結時間、壓覆補償缺乏法律依據和壓覆補償范圍需完善、壓覆礦產資源的后續情況跟蹤有待加強等。為進一步健全完善壓覆礦產資源管理制度,研究提出了明確礦產資源壓覆全覆蓋管理、優化壓覆審批管理權限、細化壓覆審批標準和不作壓覆處理的情形、進一步完善壓覆審批管理流程、健全完善壓覆補償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等政策建議,以期為下一步完善壓覆管理制度提供參考。
關鍵詞:礦產資源;建設項目;壓覆管理;有償壓覆;流程優化
中圖分類號:P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128/j.issn.1672-6979.2025.02.010
0 引言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而建設項目的實施可能導致其壓覆的礦產資源無法開發利用。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鐵路、公路、輸油管道、各類工廠等建設項目急劇增加,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的情形顯著增多[12],建設項目落地實施與礦產資源保護之間矛盾越來越突出。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管理是處理和應對建設項目實施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發生矛盾而設立的一項重要的行政管理職能,對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保障建設項目正常進行都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不少學者對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開展了研究。高偉明等[3]通過“雙重任務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在壓覆礦產資源管理中的博弈關系,提出了加強監督與激勵、完善法律法規等對策。陳曉甫等[45]探討了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評估中涉及的圍護帶取值、壓覆區范圍等因素,認為統一的規范標準對于解決評估工作中的矛盾和礦產資源管理問題至關重要,建議制定統一的規范或技術要求。廖海等[6]認為建設項目影響區的設定應基于法律法規和規范要求,審批環節涉及的決策合理性、壓覆量界定以及影響區范圍一致性等問題存在爭議。張傳毅等[7]探討了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導致的財產損害糾紛中的法律問題,提出了在處理這類糾紛時應考慮的法律依據和實踐建議,強調了在保護礦業權人合法權益的同時,也要平衡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陳敏等[89]分析了我國壓覆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了明確管理分工、調整審批程序、強化經濟性論證評估、建立有償壓覆制度、強化與用地等銜接關系、細化補償標準和加強后期監管等政策建議。李海婷[10]分析了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管理法律制度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增強制度的完整性、可操作性和銜接性的具體建議。蘇軼娜等[1112]分析了我國壓覆管理制度成效及問題,提出了強化經濟對比、追究違法責任、完善補償制度和規范調查統計制度、加強壓覆審批地位、嚴格評估報告評審等建議。劉流等[13]從處理水電工程壓覆礦產資源案例出發,建議在工程設計階段盡量避免壓覆礦區,以及制定相關法規以規范補償行為。江福兵等[14]探討了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的補償機制,指出當前補償制度存在不完善之處,建議國家出臺相關法規和標準規范,明確補償范圍和標準。余良暉等[15]研究了壓覆管理中占用補償問題,提出了加強頂層制度供給、完善礦種目錄、堅持補償實際損失、出臺技術規程等建議。楊畢[16]以貴州省壓覆審批工作為研究對象,對壓覆審批管理涉及的壓覆評估礦種、審批權限、擬用地范圍、評估區范圍、礦政管理支撐等提出了建議。劉欣[17]分析了建設工程壓覆重要礦床的管理問題,建議加強立法、行政指導和部門協調,明確補償范圍與標準,以保護重要礦床、保障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及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張茜[18]分析研究了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壓覆礦產資源引發的糾紛案件審理中存在的爭議焦點和司法適用差異的原因,研究提出了在現行法律框架下統一裁判原則、明確關鍵定義、完善壓覆補償制度等建議。馬艷平[19]分析了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案件裁判考量因素,對壓覆審批管理提出了完善立法、最低采用部門規章形式規范壓覆審批管理、完善管理內容及責任等建議。
2017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健全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優化營商環境、加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等做出了系列部署,提出了許多改革要求。2023年12月29日至2024年1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國人大網等網站公布《礦產資源法(修訂草案)》,向社會公眾公開征求意見。《礦產資源法(修訂草案)》在保留壓覆審批管理的同時,引入了一些新的規定,壓覆管理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礎上,聚焦壓覆管理制度,系統梳理了現狀和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總結制度中存在的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議,以期為下一步完善壓覆管理制度提供參考。
1 壓覆管理法律依據、制度建設及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
1.1 法律法規依據
1986年《礦產資源法》頒布實施。1996年和2009年分別進行了第一次修正和第二次修正。《礦產資源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在建設鐵路、工廠、水庫、輸油管道、輸電線路和各種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之前,建設單位必須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了解擬建工程所在地區的礦產資源分布和開采情況。非經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批準,不得壓覆重要礦床。”壓覆礦產資源管理工作的法律定位和重要性從此確定。1994年頒布實施的《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五條進一步細化:“建設單位在建設鐵路、公路、工廠、水庫、輸油管道、輸電線路和各種大型建筑物前,必須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了解擬建工程所在地區的礦產資源分布情況,并在建設項目設計任務書報請審批時附具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的證明。在上述建設項目與重要礦床的開采發生矛盾時,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經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后,報國務院計劃行政主管部門決定。”《礦產資源法(修訂草案)》延續了建設項目論證前應進行壓覆查詢,壓覆戰略性礦產資源的應履行壓覆審批手續等規定,充分反映壓覆管理作為保護礦產資源的一項行政工作的必要性。
1.2 制度建設現狀
2000年,《關于規范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審批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0〕386號)印發實施,明確國土資源部負責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壓覆非重要礦產資源審批。2010年,國土資源部進一步規范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管理工作,發布實施《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做好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37號),調整了壓覆審批管理范圍,將壓覆審批限定在壓覆重要礦產資源情形;進一步明確了部省職責分工、工作程序、補償范圍以及與礦業權登記和土地管理等銜接方式;強調壓覆審批對減少或避免壓覆重要礦產資源、提高礦產資源及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建設項目正常進行均具有重要作用[20]。2010年,386號文被公告失效,137號文是目前壓覆審批管理依據的主要制度文件。2012—2020年,《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辦理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導致礦業權范圍變更事項的通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服務的通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管理若干事項的通知》等文件相繼印發(表1),上述制度文件構成了當前壓覆管理制度體系,保障了壓覆審批工作的順利進行。
表1 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管理相關政策及主要內容文件名稱文號發布實施或修訂時間有關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主席令第三十六號 1986年發布實施,2009年8月27日第二次修訂明確了壓覆查詢、壓覆審批的法律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國務院令第152號1994年3月26日細化了壓覆查詢、壓覆審批有關規定 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做好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管理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發〔2010〕137號2010年9月8日 明確了壓覆審批管理范圍、職責分工、工作程序、補償范圍,以及與礦業權登記、土地管理的銜接方式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辦理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導致礦業權范圍變更事項的通知 國土資廳函〔2015〕771號2015年6月11日調整壓覆礦業權范圍變更的管理規定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服務的通知 自然資辦函〔2020〕710號2020年4月28日 優化壓覆審批服務,提出推動區域壓覆調查評估、壓覆查詢系統升級等要求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管理若干事項的通知 自然資辦發〔2020〕26號2020年5月19日 明確壓覆重要礦產資源的須履行評審備案手續
1.3 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
(1)健全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新要求。2015年以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關于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先后印發,要求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健全依法建設壓覆礦產資源的補償制度,使自然資源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切實維護等。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管理作為保護礦產資源的一項重要工作,理應貫徹落實有關要求,切實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者權益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
(2)優化營商環境的最新要求。2019年以來,為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關于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先后印發,要求加大建設項目審批管理改革,提高審批效率,對壓覆重要礦產資源等事項全面推行區域統一評估評價。為貫徹落實有關要求,壓覆審批也應進一步優化審批工作,為建設項目快速落地提供高效服務。
(3)加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的最新要求。2019年以來,《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的指導意見》先后印發,明確要求依法對市場主體進行監管,各部門對負責審批的行政許可事項負責事中事后監管,并結合跨部門綜合監管事項風險特點,實施精準有效監管。因此,壓覆審批管理應加強對審批工作中涉及事項的事中事后監督管理。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非重要礦產資源的壓覆管理要求有待明確
當前制度文件對壓覆重要礦產資源應進行審批;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的,應當編制符合相關標準規范的礦產資源儲量報告,并申請評審備案;建設項目經批準壓覆礦產資源后,壓覆的礦產資源儲量應納入統計等明確了相關管理要求,但是對建設項目壓覆非重要礦產資源情形應如何管理和處置未明確具體要求[9],有待進一步補充完善相關制度要求和管理規定。
2.2 壓覆審批權限存在可下放調整的空間
當前制度規定,自然資源部負責審批壓覆石油、天然氣、放射性礦產,或壓覆《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附錄所列礦種(石油、天然氣、放射性礦產除外)累計查明資源儲量數量達大型礦區規模以上的,或礦區查明資源儲量規模達到大型并且壓覆占三分之一以上的情形,其余的由省級負責[20]。由于壓覆審批前建設單位應提前完成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而且除壓覆石油、天然氣、放射性礦產的情形由自然資源部負責評審備案外,其他情形的均由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具備承接建設項目壓覆石油、天然氣、放射性礦產以外情形的壓覆審批工作的基礎。
2.3 審批標準和不作壓覆處理情形仍需細化
首先,當前制度僅明確了煉焦用煤、富鐵礦、鉀鹽等12個礦種資源儲量規模在中型以上的原則上不得壓覆(國務院及組成部門批準的重大項目除外),但對于其他20多個重要礦產,可予以壓覆或不可予以壓覆的標準不夠具體[2]。其次,由于大家對當前制度關于“建設項目壓覆區與勘查區塊范圍或礦區范圍重疊但不影響礦產資源正常勘查開采的,不作壓覆處理”規定的理解認識存在差異,同時也未進一步明確不作壓覆處理的具體情形或條件,可操性不是很強。實踐中,部分省份對不作壓覆的情形進行了細化,保護資源與保障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取得了“雙贏”局面,為下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2.4 補償協議納入要件易推遲壓覆審批辦結時間
當前壓覆審批關于提交壓覆申請前,建設單位應與礦業權人簽訂協議,并將簽訂的協議及省廳承諾納入審批要件的流程及要件設置的要求,不利于落實“雙保”(保護礦產資源、保障建設項目順利落地)的職責定位。一方面,將簽訂的協議作為審批要件,不僅大大增加壓覆審批前置工作難度,還嚴重推遲了審批辦結時間,不利于保障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另一方面,壓覆審批作出予以或不予以批準的決定,應從保障礦產資源安全和保障建設項目順利實施角度的進行統籌考慮,建設單位與礦業權人是否簽訂協議、以及該區域是否設置礦業權都不是能否審批通過的依據,將補償協議納入審批要件不必要[19]。
2.5 壓覆補償的上位法依據仍不充分和壓覆補償范圍有待進一步完善
雖然《礦產資源法(修訂草案)》明確了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涉及礦業權人的,應依法補償,彌補了現行《礦產資源法》有關壓覆補償依據的缺失,但是《民法典》有關探礦權、采礦權的權益界定和兩者作為用益物權的補償范圍仍不全面。同時,對于壓覆未設置礦業權礦產資源的,未提及是否需要補償,對國家作為礦產資源所有者和財政出資項目的投資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不全。同時137號文關于壓覆補償范圍原則上了包括了礦業權人被壓覆資源儲量在當前市場條件下所應繳的價款(無償取得的除外)和所壓覆的礦產資源分擔的勘查投資、已建的開采設施投入及搬遷相應設施等直接損失,未考慮礦業權人投資的預期收益、辦理礦業權登記的費用和因壓覆而需辦理變更登記的費用、礦山企業解除勞動合同所需支付的經濟補償等,對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也不夠全面。
2.6 壓覆礦產資源的后續情況跟蹤有待加強
當前制度缺少對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審批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的管理要求,也缺少對未執行壓覆審批管理的相應懲戒措施,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忽視壓覆審批環節、直接供地[11],部分建設單位擅自未批先建等現象。同時也存在部分建設單位在取得壓覆批準后改變建設用地范圍,而未重新申請壓覆查詢和壓覆審批,造成實際壓覆的礦產資源情況與審批的情況不一致。實踐中存在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后,礦業權人應辦理勘查區塊或礦區范圍變更手續而未辦理的情況,也存在建設單位不履行壓覆補償協議的情況。以上情況亟需加強監督管理。
3 政策建議
3.1 明確礦產資源壓覆全覆蓋管理
建議在當前管理制度基礎上,補充完善建設項目壓覆非重要礦產資源的相關管理規定,實現對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的全覆蓋管理;對壓覆重要礦產資源與非重要礦產資源應區別對待,實行差異化管理,即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的應當經自然資源部和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準,建設項目壓覆非重要礦產資源的應當向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將壓覆的礦產資源儲量納入年度的礦產資源儲量統計[21],實現全面、及時、準確、動態掌握國家礦產資源家底的目的和要求;重要礦產資源可以包括國家確定的戰略性礦產和各省確定的優勢礦產、緊缺礦產。
3.2 酌情優化壓覆審批管理權限
為更好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有關精神,建議按照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的原則,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減少自然資源部負責壓覆審批的礦種,明確自然資源部負責石油、烴類天然氣、頁巖氣、放射性礦產等礦種的壓覆審批,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除部審批以外的重要礦產資源的壓覆審批,盡量減少建設單位往返多地辦理壓覆審批手續的負擔。
3.3 細化壓覆審批標準和不作壓覆處理的情形
為進一步夯實壓覆審批工作基礎,建議明確重要礦產資源儲量中型以上的礦區不得壓覆,但國務院批準或國務院組成部門按照國家產業政策批準的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屬于重大民生和社會公共利益項目的除外。同時,建議進一步細化不作壓覆處理的具體情形,增強政策的可操作性,減少不必要的壓覆審批行政手續。建議以下情形不作壓覆處理:采礦權人在其本礦區范圍內的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的;采礦權人通過合理統籌時間空間并經安全論證后,同意建設單位在其本礦區內暫不開采區域建設項目和開展運營的;原有建設項目在先,事實壓覆的重要礦產資源查明在后,新建項目雖然壓覆但壓覆范圍未超出原有建設項目影響范圍的;建設項目的壓覆范圍在已批復的壓覆區域內、經安全部門組織論證后建設項目建設運行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互不影響的;建設項目范圍與重要礦產范圍重疊但不影響勘查開采活動,并簽訂互不影響協議的。
3.4 進一步完善壓覆審批管理流程
為從源頭上避免或減少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和提高壓覆審批工作效率,建議壓覆審批流程調整如下:
(1)建設單位根據擬建項目的類型和安全要求,按照相關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合理確定壓覆礦產資源查詢范圍,并在建設項目選址前按規定進行壓覆查詢。
(2)建設單位根據查詢結果,統籌兼顧項目建設和礦產資源保護,妥善處理好建設成本與壓礦補償的矛盾,進一步優化選址方案,為以后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和落實壓覆補償事宜奠定基礎。
(3)經避讓、項目選址方案最優調整后,確需壓覆重要礦產資源的,建設單位編制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的評估報告,并按規定申請評審備案。評估報告內容主要包括建設項目概況、評估區地質礦產概況、壓覆礦產資源評估、壓覆礦產資源儲量估算、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必然性論證、結論及建議,以及相關附圖附表。
(4)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進行審批。
(5)建設單位與礦業權人共同委托評估單位編制壓覆重要礦產資源補償評估報告,建設單位依據其和礦業權人雙方同意的金額支付礦業權人壓覆補償,礦業權人收到壓覆補償后及時變更礦區范圍或注銷礦業權。
(6)設市(地、盟)人民政府按照“政府指導、業主配合、平等協商、依法解決”的原則建立壓覆補償協調機制,妥善解決壓覆補償工作遇到的各種問題,壓覆補償不到位的,不予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7)自然資源部和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壓覆審批情況進行監督。
3.5 健全壓覆補償機制
為進一步健全完善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補償機制,經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1)全面建立有償壓覆制度,在《礦產資源法》中明確建設項目無論壓覆的是重要礦產資源還是非重要礦產資源,無論壓覆的礦產資源是否設置礦業權,建設單位都應給予補償。
(2)進一步在《民法典》中清晰界定探礦權、采礦權的權益性質和補償保護范疇,在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或技術標準中,細化明確壓覆補償范圍,根據采礦權、探礦權、已查明礦產資源的資源儲量類型及勘查工作程度等不同類型和情形分別確定補償標準,指導開展壓覆補償估算。
(3)實行壓覆補償分類管理制度,壓覆礦產資源已設置礦業權的,建設單位應向礦業權人支付補償;壓覆礦產資源未設置礦業權的,建設單位應向國家支付補償,委托市(地、盟)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作為礦產資源國家所有者權益的行使主體。
(4)建立壓覆補償減免機制,對于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支持的重大建設項目、中央軍委及其有關部門批準的軍事國防項目、國家級規劃明確的鐵路交通水利等關系重大民生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可以對壓覆未設置礦業權的補償申請予以減免。
(5)將壓覆補償費用納入項目工程概算,壓覆補償費用應與補償耕地、征地補償等相關費用一樣足額納入項目工程概算,強化壓覆補償與用地預審、用地審批工作的銜接。
(6)明確壓覆補償的時限要求,建設單位應在正式用地報批前按規定支付完壓覆補償,壓覆補償不到位的,不予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3.6 加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
在制度中補充完善壓覆監督管理要求,增加行之有效的監管手段和懲戒措施,建議將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納入年度衛片執法檢查工作,重點查處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未批先建、已批改線的行為;對建設單位未按協議約定時間完成壓覆補償支付的,以及礦業權人收到壓覆補償后未及時變更礦區范圍或注銷礦業權的等失信行為,通過“信用中國”等信用信息平臺對失信單位和其相關責任人員進行聯合懲戒,督促各方主體切實落實壓覆管理要求,提高制度執行力。
4 結語
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管理是《礦產資源法》規定的一項重要的政府管理職能,對減少或避免壓覆礦產資源、提高礦產資源及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建設項目順利實施,以及礦產資源國家所有者權益和礦業權人合法利益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面對黨中央國務院近年來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健全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的系列部署,當前壓覆管理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完善。為充分發揮壓覆管理的職責作用,建議壓覆管理制度能夠明確礦產資源壓覆全覆蓋管理、調整壓覆審批管理權限、細化壓覆審批標準和不作壓覆處理的情形、優化壓覆審批管理流程、健全壓覆補償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要求。
參考文獻:
[1] 劉婷婷.礦產資源壓覆糾紛中補償問題研究[D].鞍山:遼寧科技大學,2022:220.
[2] 陳敏,孟剛,苗琦,等.完善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管理的若干思考[J/OL].中國國土資源經濟.https://doi.org/10.19676/j.cnki.16726995.000943.
[3] 高偉明,曹慶仁,宋學鋒.央地政府在壓覆礦產資源管理中的博弈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5,31(11):13071310.
[4] 王芳,劉偉,吳紅梅.建設項目壓覆礦業權及礦產地應用研究與系統實現[J].山東國土資源,2016,32(1): 6872.
[5] 陳曉甫,劉亞彬,李宏志.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評估相關因素的探討[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8,31(12):7073.
[6] 廖海,杜金銳,毛藝,等.關于壓覆已查明重要礦產資源若干問題的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2018(20):204206.
[7] 張傳毅.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財產損害糾紛疑難法律問題研究[J].山東法官培訓學院學報,2019(3):2129.
[8] 陳敏,苗琦,王天元,等.我國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審批管理的現狀及政策建議[J].中國礦業,2019,28(9):1215.
[9] 陳敏,孟剛,苗琦,等.新時代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管理的思考[J].中國礦業,2022,31(9):2430.
[10] 李海婷.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管理法律制度研究[J].現代礦業,2019,35(7):1215.
[11] 蘇軼娜,劉超,余良暉.我國壓覆礦產資源管理制度探析[J].國土資源情報,2019(5):3339.
[12] 蘇軼娜.壓覆礦產資源法律制度解析[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22,34(1):4349.
[13] 劉流,周海,陳超.論水利水電工程壓覆礦產資源的處理[J].紅水河,2020,39(6):2225.
[14] 江福兵,蘆雙雙.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補償機制探討[J].中國金屬通報,2021(4):118119.
[15] 余良暉,劉超,蘇軼娜.壓覆礦產管理與占用補償問題研究[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21,34(5):5963.
[16] 楊畢.關于對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審批工作的一些探討:以貴州省實際工作為例[J].西部探礦工程,2021,33(7):164166.
[17] 劉欣.建設工程壓覆重要礦床管理問題辨析[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22,35(1):2934.
[18] 張茜.基礎設施建設壓覆礦產資源糾紛案件的司法適用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22:220.
[19] 馬艷平.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案件裁判考量因素研究[J].山西警察學院學報,2022,31(3):1320.
[20] 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2010〕137號.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做好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管理工作的通知[S].
[21] 陳敏,孟剛,苗琦,等.礦產資源儲量統計管理現狀與建議[J].山東國土資源,2023,39(2):6268.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Mineral Resources under Construction Projects
MENG Gang, CHEN Min," QU Junli, WANG Tianyuan, CHEN Xue, LIU Yuchen
(Strategic Research Center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of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Beijing 100860, China)
Abstract:The manage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overlaid by construction projects is an important administrative function to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review of legal basis and present condition of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for overlaid mine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combining with the latest requirements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on optimiz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mproving comprehensive land resources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middle and after the event, main problems still existing in current overlaid mine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have been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ncluding unclarified requirements for overlaying management of non-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s, the approval authority for the overlaid mine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not comple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stration authority of mining rights, insufficient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tandards, indemnification agreements' influence on postponing the completion of the override approval, the lack of legal basis for overlaid mineral resources compensation, and inadequate follow-up for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management system of overlaid mineral resources by construction projects, several policy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such as clarifying the full coverage manage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overlaid mine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adjusting the approval permissions for overlaid mine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detailing approval standards for the overlaying and the situations where overlaying treatment did not need to be carried out, optimizing the approval process for the overlaying management, establishing a sou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overlaid mineral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during and after the event. It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next step to improve the overlaying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Miner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projects; overlaying management; paid overlay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基金項目:自然資源部項目資助(2024KCZYCLTJ)
作者簡介:孟剛(1974—),男,安徽蕭縣人,研究員,主要從事礦產資源管理、礦產資源經濟學等研究工作;Email:66558948@163.com
*通信作者:陳敏(1990—),女,江西進賢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壓覆管理等研究工作;Email:2791034108@qq.com
引文格式:孟剛,陳敏,曲俊利,等.完善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管理制度的建議[J].山東國土資源,2025,41(2):6470.MENG Gang, CHEN Min," QU Junli, et al.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Mineral Resources under Construction Projects[J].Shandong Land and Resources,2025,41(2):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