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成熟了自然落下來,至于為什么落在地上,估計也很少有人去深究。但三百多年前,因為一個蘋果砸在身上,牛頓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最終提出了震驚世界的萬有引力定律。偉大的成就真的是偶然得之嗎?肯定不是。能給人帶來幸運的蘋果會落在誰的身上呢?我想只有那些已經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人,這百分之一的幸運蘋果才會降臨在他的身上。
雜交水稻種植技術享譽世界,然而雜交水稻的研究事業卻異常艱辛。“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癡迷于雜交水稻事業,家和試驗田是他日常生活的兩點一線。當年研究條件簡陋艱苦,上千次的實驗失敗,都不曾動搖他研究雜交水稻的決心。雜交水稻“兩系法”的關鍵在于尋找比較特殊的“不育株”。1973年的10月,技術員石明松在尋找不育株的時候,從億萬株禾苗中意外地發現了三株比較特殊的不育株。它和以往那些不育株差別還是很大的,研究發現,這三株天然不育株在夏季的時候是雄性不育,而到了天氣涼爽的時候,又變成了正常可育株。有了這種特殊的不育株,兩系法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在袁隆平團隊的努力與推動下,這才有了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創舉。
可以說,特殊的“不育株”早已存在于自然界中,看似偶然的發現,其實是科研人員必然能得到的結果,因為只有他們才能慧眼識“株”。哪怕失敗一千次,也要期待第一千零一次的成功,正因為不改初心,“禾下乘涼夢”才得以實現。
幸運的蘋果會不會砸中你的頭,不在于你所處的位置,而在于你有沒有接住那份榮耀的眼光與能力。
(編輯 斑比/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