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薄皵嗾隆笨梢詣h繁就簡,如同三秋樹,向人展示其特別與重點之處。
“斷章”可以取所求,但斷章取義不可取??鬃尤ナ篮?,一天,有若向曾參請教道:“問喪于夫子乎?”這里的“喪”指的是丟官,“夫子”是指孔子?!叭绻麃G了官,應該怎么辦?你就此事請教過老師嗎?”由于有若沒有聽老師講過相關的事,便有此問。曾參說,老師還真對這事表達過看法,說的是“喪欲速貧,死欲速朽”。聽后,有若認為孔子不會這樣說,于是與曾參爭論起來。
曾參找到孔子的另一位弟子子游做證,子游說:“有子說話太像老師了?!彼嬖V有若,孔子在某個特定情境下說過這句話。
孔子曾在宋國住過一段時間??鬃邮撬螄说暮笠?,與宋景公同宗同族。當時孔子已經名聞天下,受到宋景公的高度重視。這就讓時任大司馬、手握宋國軍政大權的桓魋心生忌憚,認為孔子會威脅他的地位,于是總向宋景公說孔子的壞話,甚至派人前去殺害孔子。
桓魋不光心地陰暗,私欲更是膨脹,他派人給自己打造厚重的石槨。“槨”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以讓里面的棺木保存得更長久些。一般人的槨用的是木材,為顯示權勢,桓魋卻讓人用石材打造,精雕細刻,三年都沒完成??鬃勇犝f這件事后,諷刺道“死欲速朽”——這么耗費財物干什么呢?
南宮敬叔本是魯國大夫,也是孔子的學生,在丟掉官位后一度離開了魯國。后來南宮敬叔回國,拉著滿車寶物入朝,以求再得一官半職??鬃訉@種行為表示不齒,認為如果一個人為了謀官而到處行賄,那還不如趕緊破產,于是說了“喪欲速貧”。
孔子這樣說,是針對桓魋與南宮敬叔的。將特定語境下的言語當作真理,斷章取義,這恰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皵嗾隆蹦艿玫阶约核?,但并不具有普遍性,否則它會給自己招來禍患。
是否“斷章”,要反復權衡,不可不負責任地玩文字游戲,不顧及社會環境。生拉硬拽斷章截搭,不思量前因后果和特定場景的斷章取義,只能是一種荒誕謬誤,與自己所要的結果南轅北轍。世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只有不割裂這種聯系,才有可能揭示事物的真相和本質,讓言語傳達箴言甚至是真理。
(編輯 兔咪/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