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偶讀宋代朱淑真的詩《中春書事》:“乍暖還寒二月天,釀紅醞綠斗新鮮。”又讀劉清夫的詞《玉樓春》:“柳梢綠小眉如印。乍暖還寒猶未定。”詩詞中均有一個關鍵詞“乍暖還寒”,意思是說,初春的天氣忽冷忽熱,冷暖不定。天地萬物生生不息,季節輪換,相替而出,實乃“天地之心”。而人生在世,無論工作學習還是建功立業,亦可從中感悟到隱忍的智慧和力量。
“還寒”是說,冬日的肅殺之氣依稀尚存,冰雪還會侵襲,寒氣依然逼人?!罢笔钦f,春日的萌發之氣逐漸回升,春陽和煦送暖,春風絲絲拂面??墒?,乍暖還寒反復交錯,時而寒冷,時而溫暖,冬與春進行著殊死的拉扯,針鋒相對之間誰也無法占據上風。猶如二壯士拔河,一人向前,一人退后,向前者退后,退后者向前,零和博弈,不分伯仲。
今春說來也怪,本來已過雨水的時節了,但春雪一場一場簌簌而下,誠如劉大白所言:“誰料昨夜五更頭,霰子撒如沙。”我更愿意將霰子看成是冬春之交最詩意的表達,就像我喜歡登山賞林,更愛山中的初春雪景。
山坡櫟樹上的葉子已經完全枯黃,但依然倔強地掛在枝頭,在瑟瑟風中發出沙沙的聲響。山中的石板小徑,被工人清掃后,在雪林中曲曲折折,直至山頂。山林中,松樹雜生其間,暗綠依依,與櫟樹葉的枯黃,交錯相融,皚皚白雪覆蓋樹叢,偶有幾絲雜草強勢突兀,搏擊風霜。山坡的向陽之處,在枯葉、亂石、雜草叢中,氣息尚存的野草已經覺醒,草心開始冒出淡淡的嫩芽,著實令人愛憐。這山中春雪景色宛如一幅美麗的水墨畫,意境悠遠,妙諦自成,韻味無窮。
此情此景,讓我想起《菜根譚》中的一句話:“草木才零落,便露萌穎于根底;時序雖凝寒,終回陽氣于飛灰?!被ú輼淠緞倓偟蛑x,下一代新芽已經從根部長出,節氣剛演變成寒冬季節,溫暖的陽春就行將到來。其實,清寒的晚冬里隱藏著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
天地之心如此,做人做事亦如此。近日翻讀《曾國藩文集》,我對曾公的一生敬佩不已,讀后感悟頗有“乍暖還寒”之情。曾公的官宦之路有起有落,有榮有辱,有明有暗,居高位時不居功自傲,處低谷時不郁郁寡歡,始終保持著隱忍的態度。1866年,他曾總結自己的經歷說:“苦難逆境,正是磨煉成英雄的大好時機,是上天賜給我這個成就大業的機會?!辈ⅰ按蚵溲例X和血吞”視為咬牙堅持的要訣。當然,曾公提倡的“隱忍”不是一味地忍讓,而是在銳意進取、追求明強過程中的堅忍。
還有一例。單位新招錄一名研究生,起初他興致勃勃、雄心萬丈地打算在技術崗位上大干一場,可萬萬沒想到,領導卻安排他去了看似閑職的安全崗位。他心中些許憤懣不平,私下里跟同事埋怨:“我學習了七年技術,讓我去管安全,這不是資源浪費嗎?這樣下去我還有前途嗎?”領導看出他的心思,找他談心告誡他說,安全生產從來不是小事,是單位的底線工作,要善于發現隱患,及時化解風險,這也是一流的技術活。臨走前,領導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一個人不經歷冬天的沉淀與孤寂,難以迎接春天的明媚與燦爛!”
研究生聽了領導的話,便開始扎下身子,躬身實踐,每天記錄儀器設備的運行狀況,甚至連溫濕度都翔實記錄。設備有問題的時候,廠家來維修,他在一旁潛心學習,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久而久之,他積攢了幾大本厚厚的設備記錄,所有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都被他記錄在案。經過悉心研究,他寫了一份數據翔實的設備運行質量分析報告,悉數被采納。不久后,他被提拔任用,去承擔更艱巨的任務。
乍暖還寒二月天,冬去春來,靜待花開。人生之境遇,諸多情況,恰亦如此。幾人的生活之路能一帆風順、一馬平川?大都是崎嶇坎坷,浮浮沉沉,有得有失,唯有明強堅忍才能突破風刀霜劍的冬天,迎來百花怒放的春天。
(編輯 兔咪/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