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曼荻 點睛師:吳小蟲
點睛前:
春天給玉蘭或梔子一個破土的理由
從弄堂口拐出來,既是發芽,也是試探
抵達某個午后
沿X軸,遠離故鄉,在大城市取一個點:
他在打電話,敘述某個清晨,關于艱辛或者愛
她,一個人行走,陽光照著她的白紗長裙
時間薄霧般透明
諸多的念想匯聚成葉芽或花蕾,濃縮成一個記號
標注二月,隨地鐵穿過城市海底
Y軸,五月。豆蔻自證鮮妍,引入雨季
繁華古鎮、春色、飯局、情景劇
月光落下來,每越過一個年份,烈度就上升一格
被剪輯過的情史或權勢,染上胭脂紅
在杯中晃動
有人逃離,就有人縱身其中
月色是黑夜的坐騎,隨馬蹄聲陷入詞語
紅豆在一個長句中回了南國
像一個朦朧的詞在拋物線頂端滑落
——原點,為了那個溫暖的巢穴
她往家的方向走了好久
點睛后:
春天給玉蘭或梔子一個破土的理由
從弄堂口拐出來,既是發芽,也是試探
抵達某個午后
沿X軸,遠離故鄉,在大城市取一個點:
他在打電話,敘述某個清晨,關于艱辛或者愛
她,一個人行走,陽光照著她的白紗長裙
時間薄霧般透明
諸多的念想匯聚成葉芽或花蕾,濃縮成一個記號
標注二月,隨地鐵穿過城市海底
Y軸,五月。豆蔻自證鮮妍,引入雨季
繁華古鎮、春色、飯局、情景劇
月光落下來,每越過一個年份,烈度就上升一格
被剪輯過的情史或權勢,染上胭脂紅
在杯中晃動
有人逃離,就有人縱身其中
月色是黑夜的坐騎,隨馬蹄聲陷入詞語
紅豆在一個長句中回了南國
像一個朦朧的詞在拋物線頂端滑落
——原點,為了那個溫暖的巢穴
她往家的方向走了好久
點睛師評論:
“詩點睛”之所以能持續時間這么久,我想很大的原因是真槍實彈地批評,真誠熱烈地喜歡。一首詩的寫作,可以看出這個作者在人生閱歷、思想情感和詩歌訓練的一些東西。一個詩人,也不可能每一首詩作都是優秀的,同時,詩歌也是一種技藝,發揮的怎么樣要看狀態。作為作者本身,可以對自己的東西敝帚自珍,但作為作品呈現,如果有不同意見,也應辯證地看待。
坦言講,《花朵方程式》還是不錯。一方面,故意用“X”“Y”這種軸線來表明一個人的當下生活的多種面孔,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我們在寫作過程中,很容易將這種重疊的生活表達得混亂不堪,作者通過這種方式,精神世界的圖景一下清晰了;第二、第三節又將這種“線索清晰”迅速打亂,快速轉換的場景和不同事物的拼接構成的張力,都統攝在一個人的此刻靈肉中。這也是信息時代,我們每一個人的,活著的真實情況。
結尾回歸到“家”這個意象上,落地穩妥。當然這首詩也觸發了我的其他一些思考,比如深度意象和語言散文化的優劣比較,比如,第二節中的“白紗長裙”的后置背景和實際生活的一致性,都在關乎你能不能寫好一首詩,或者,你的詩目前寫到了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