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曉林 點睛師:胡正剛
點睛前:
奶奶,我們曾在院子里
眺望駛過黑色夜空的一個紅點
紅點閃爍,我們的心也一忽閃、
一忽閃。它遙遠,危險,不及物
以我們的無知,猜不到那是來自陸地
還是外星球,猜不到它會降落在哪里
我們只有眺望,帶著驚奇和恐懼眺望
它在天空上畫的弧,和我們用眼睛畫的弧
重疊了。我們的目光降落在院子
而紅點依然在我們的腦海中飛行
我們享受著無知帶來的歡愉
奶奶,現(xiàn)在我坐在那個紅點的右側(cè)
一忽閃,就像一陣噼啪的爆炸
腦中的紅點,兌換成眼前的紅點
它離我那么近,我能看到由它的閃爍
染紅的機翼。而陸地的一切
離我那么遠。我看不到我們的院子
也看不到,抬頭眺望的奶奶
我比多年前更加無知,我猜不到
奶奶和我們的院子,去了哪里
點睛后:
奶奶,我們曾在院子里
眺望劃過黑色夜空的一個紅點
紅點閃爍,我們的心也隨之
跳躍。它遙遠,未知
我們猜不到它來自哪里
也猜不到它將降落在何處
我們只是眺望,帶著驚奇和疑惑
它在夜空畫的弧,和我們視線的弧
重疊在一起。它消失在夜空后
依舊在我們的腦海中飛行
奶奶,現(xiàn)在我坐在那個紅點的右側(cè)
它的每一次閃爍,都是我記憶里的
一道閃電。它離我那么近
我能看清被它染紅的機翼
而地上的一切,離我那么遠
我看不到老家的院子,看不到
童年時仰望夜空的我們
但我知道,奶奶,你一直
在看著我。我能感受到你的注視
——在荒蕪的故鄉(xiāng),在空茫
的夜空,在我余生的
每一個瞬間
點睛師評論:
真誠是詩歌的基石,只有這塊基石是牢靠的,從上面建立的詩歌美學(xué)才是有效的。這是一首讓人動容的詩歌,場景簡單,行文樸素:作者乘坐飛機時,看到窗外的導(dǎo)航燈,由此憶及幼時與奶奶在老家院子里,遙望天空中的導(dǎo)航燈的經(jīng)歷——站在作者童年時的角度,他還不知道那是導(dǎo)航燈,而是“黑色夜空的一個紅點”。這首詩時間和空間的跨度比較大,時間:童年時到長大成人后的當下;空間:地面上的院子與萬米高空中的飛機。尤其考驗一位寫作者文學(xué)素養(yǎng)的是,作者在短短的篇幅里,敘述了時空的割裂、關(guān)聯(lián)與交融,兩種視角(童年時從地面仰望天空,追尋“黑色夜空的一個紅點”;如今從天空俯瞰大地,尋找故鄉(xiāng)、院子、奶奶和童年時的自己)的轉(zhuǎn)換,以及其中蘊含的對峙、疑惑、孤獨、和解、釋然等情緒也處理得十分妥帖,令讀者身臨其境,很容易產(chǎn)生共情和共鳴。詩歌的敘述方式也十分棒,這是一首獻給奶奶的詩歌,出發(fā)點和切入點小,但呈現(xiàn)出的意蘊卻深厚而開闊。
美中不足的是,一些字詞可以更簡潔凝練一些,結(jié)尾也可以再加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