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赴波黑中國游客同比激增145%
新華社薩拉熱窩2025年2月7日電,波黑國家統計局2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波黑共接待外國游客137.7萬人次,同比增長14.8%。其中,中國游客達到近7.5萬人次,同比增長145%。
數據顯示,2024年波黑國內外游客總過夜次數達到400.3萬次,同比增長8.5%,其中外國游客過夜次數增長11.9%。
薩拉熱窩州旅游局負責人法茲拉吉奇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波黑與中國之間的免簽政策對中國游客數量的增長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游客已成為波黑首都薩拉熱窩及其他主要旅游城市日益活躍的群體,預計未來幾年這一趨勢將持續。
2018年5月,中國和波黑持普通護照公民互免簽證協定正式生效,為兩國人文交流、經貿合作提供重要助力。
波蘭總理:波蘭2025年投資額將超1600億美元創歷史紀錄
新華社華沙2025年2月10日電,波蘭總理圖斯克2月10日表示,該國2025年投資額將超過6500億茲羅提(約合1603億美元),創年度投資額歷史紀錄。
圖斯克當天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的一場活動上說,波蘭今年的投資額將是歷史最高水平,500億歐元歐盟恢復基金的解凍對于實現這一投資目標至關重要。
圖斯克表示,政府的投資重點將包括能源安全、物流、智能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波蘭計劃到2030年將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加3倍,這對波蘭的安全和經濟具有重要意義;計劃到2032年在鐵路網絡建設上投資444億美元,并將為建設首座核電站提供資金支持;支持包括波羅的海海上風電項目等可再生能源發展,以確保穩定、多元化的能源供應。
阿根廷2024年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9.4%
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2025年2月7日電,阿根廷國家統計與普查研究所2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阿根廷2024年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9.4%,為2002年以來最差表現。
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在阿根廷官方統計的16個工業部門中,15個部門的產值出現下滑,其中建筑業產值同比降幅最大,為27.4%。此外,機械設備制造業下降18.6%,鋼鐵制造業下降17.5%,紡織業下降17.1%,汽車制造業下降11.3%。
阿根廷《號角報》分析指出,過去1年,高通脹、家庭購買力不足等因素困擾阿根廷經濟,國內需求的急劇下降嚴重影響工業發展。另有分析認為,建筑業產值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阿根廷政府暫停了公共工程,今年第一季度該國建筑業產值將延續下滑趨勢。
馬來西亞2024年GDP同比增長5.1%
中新社吉隆坡2025年2月14日電,馬來西亞統計部2月14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該國GDP同比增長5%。2024年全年,馬來西亞GDP較2023年增長5.1%,按現價計算達到1.93萬億林吉特。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馬來西亞服務業同比增長5.4%,工業同比增長4.2%,農業同比增長3.1%。
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部長扎夫爾當日發文認為,在投資和出口增長推動下,2024年馬來西亞經濟表現“超出預期”。扎夫爾指出,2024年馬來西亞投資同比增長12%,創下近12年來最佳成績;電機電子產品出口也獲得較大增長。
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同日也發布報告稱,2024年馬來西亞總體通貨膨脹率和核心通貨膨脹率均降至1.8%,相較而言,這兩個數據在2023年分別為2.5%和3.0%,通脹在2025年可望繼續處于可控范圍內。
國家銀行預測,2025年,馬來西亞GDP可望較2024年增長4.6%。國家銀行認為,內需和投資的持續增長將為今年馬來西亞經濟增長提供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全球貿易增長趨緩和美國關稅政策將是影響該國經濟增長的不利因素。
芬蘭首個綠色氫能工廠投入商業運營
新華社赫爾辛基2025年2月13日電,芬蘭首個綠色氫能工廠于該國西南部城市哈爾亞瓦爾塔投入商業運營。該工廠電解制氫的產能達到20兆瓦。
芬蘭P2X"Solutions公司于2月12日發布新聞稿說,該公司位于哈爾亞瓦爾塔的綠色氫能工廠已開啟商業運營。這是芬蘭首個投入商用的綠色氫能項目,其投產是芬蘭氫經濟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據芬蘭國家廣播公司報道,目前該工廠生產的氫能主要用于制造業和化學工業。
氫燃料是一種清潔能源,有望通過替代化石燃料來顯著減排。芬蘭此前曾啟動立法程序,要求本國貨運、航空和工業等領域的燃料能源在未來幾年內作出重大改革,以減少碳排放。
這家公司還計劃在芬蘭東部和北部建設兩座氫能工廠,并逐步將兩座工廠的總產能提高到140兆瓦。
本田、日產宣布終止合并談判
新華社東京2025年2月13日電,由于分歧無法彌合,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汽車公司和日產汽車公司2月13日在分別召開董事會后,決定終止雙方合并談判。這意味著日本汽車界的最大整合宣告流產。
當天下午,本田、日產和三菱汽車分別在官網發布決定,終止三方此前就合并事宜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公告表示,隨著日產與本田放棄合并,三家公司之間的合并諒解備忘錄也一并作廢。
2024年12月,本田、日產、三菱汽車簽署諒解備忘錄,本田與日產開啟合并談判,三菱汽車就參與合并事宜進行探討。本田與日產原計劃今年6月前達成最終合并協議。據日本媒體報道,本田與日產在各自持股比例等問題上未能達成一致,最終導致談判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