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析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收集、整理并回顧性分析鎮江市丹徒區人民醫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間接診的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將應用常規治療與靜脈溶栓治療的30例患者納入單一治療組,將在單一治療組方案基礎上應用丁苯酞注射治療的30例患者納入聯合治療組。比較兩組患者神經功能、認知功能、炎癥因子水平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評分均呈現降低趨勢,且聯合治療組均較單一治療組更低;兩組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水平同樣均呈現降低趨勢,且聯合治療組均較單一治療組更低(均Plt;0.05)。結論 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在采用靜脈溶栓療法的基礎上,輔以丁苯酞注射液治療,能有效增進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緩解體內的炎癥反應,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且該聯合治療方案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特征,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丁苯酞注射液;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6.004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6.013
急性腦梗死又稱缺血性卒中,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1]。急性腦梗死主要由腦血栓形成進而導致腦梗死引起,患者臨床癥狀多樣,通常表現為肢體無力、感覺減弱、吞咽障礙、語言障礙等,若不及時治療,病情將進一步加重,梗死位置的腦組織功能可能完全喪失,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丁苯酞是一種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腦組織保護藥物,有研究表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療可改善腦部血管流量,恢復半暗帶腦細胞的血流供應,從而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神經功能損傷[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丁苯酞聯合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整理并回顧性分析鎮江市丹徒區人民醫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間接診的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將30例患者納入單一治療組,將另外30例患者納入聯合治療組。單一治療組患者中男性、女性均為15例;組內最小年齡為47歲、最大年齡為75歲,平均(61.58±3.56)歲。聯合治療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別為17例、 13例;組內最小年齡為46歲、最大年齡為78歲,平均(62.05±3.5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本研究符合鎮江市丹徒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倫理標準要求。納入標準:⑴結合臨床檢查、醫師診斷及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急性腦梗死[4];⑵發病至入院時間≤24 h;⑶病史、臨床檢查及臨床治療等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⑵存在其他顱內病變或出血傾向者;⑶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如丁苯酞等存在過敏史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013,規格:100 mg), 100 mg/次、 1次/d;口服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6,規格:75 mg(以C16H16ClNO2S計)], 75 mg/次、 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127,規格:10 mg(以C33H35FN2O5計)], 10 mg/次、1次/d。
單一治療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取靜脈溶栓治療: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患者靜脈滴注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 Hamp;Co.K G,國藥準字SJ20160054,規格:20 mg/支)進行靜脈溶栓,0.9 mg/kg(最大劑量90 mg),在1min內靜脈推注阿替普酶滴注總量的10%,剩余90%在60 min內勻速靜脈泵入。于2023年1月至12月收治患者采用注射用重組人TNK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石藥集團明復樂藥業(廣州)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50001,規格:1.0×107 IU∶16 mg、16 mg/支],單次靜脈推注0.25 mg/(kg·d),最大劑量25 mg/d。溶栓完成后進行常規對癥治療,持續治療2周。
聯合治療組患者在單一治療組治療基礎上予以丁苯酞注射治療:靜脈滴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規格:100 mL(丁苯酞25 mg與NaCl 0.9 g)],100 mL/次、2次/d,每次滴注時間gt;50 min,兩次治療需間隔gt;6 h,持續用藥2周。
住院治療期間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觀察患者臨床表現和恢復效果,為患者及家屬介紹治療藥物作用機制、不良反應、用法用量及急性腦梗死相關健康知識,督促患者嚴格遵照醫囑用藥,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建議患者保持低鹽、低脂、低糖、高纖維飲食,保證充足睡眠和休息,病情好轉后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康復鍛煉,囑患者遵醫囑進行定期復查。
1.3 觀察指標 ⑴神經、認知功能。于治療前后,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評價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效果,該量表評分范圍0~42分,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神經功能受損問題越嚴重;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6]對患者的認知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價,得分0~5分,評分越低提示患者認知功能恢復越好。⑵炎癥因子水平。于治療前后,嚴格遵照采血規范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半徑16 cm)離心15 min,取上清液,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水平。⑶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皮膚出血、顱內出血、胃腸道不適、皮疹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計算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神經、認知功能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 mRS評分均呈現降低趨勢,且聯合治療組均較單一治療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水平均呈現降低趨勢,且聯合治療組均較單一治療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聯合治療組與單一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3。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主要累及腦部(大腦、小腦、腦干),而腦部是神經系統的最高指揮中心,控制感知、運動、語言、情感及認知等所有高級神經活動,因此急性腦梗死可導致全身多系統功能出現障礙,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7]。急性腦梗死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近年來,隨著生活環境、飲食結構改變及老齡人口的持續增長,該病的發生率呈現逐年升高趨勢,因此尋求有效治療方案意義重大[8]。
阿替普酶是一種溶栓藥物,其主要作用機理是通過特異性地作用于血栓中的纖維蛋白,促進纖維蛋白的溶解,阿替普酶與纖維蛋白結合后形成復合物能激活纖溶酶原轉化為纖溶酶,進而降解纖維蛋白,達到溶解血栓的目的。這一過程有助于恢復正常的血液流動狀態,緩解血栓引起的局部缺血,從而改善血液循環并恢復器官功能[9]。
呂洲等[10]研究調查發現,在給予急性腦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基礎上應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升。丁苯酞能降低血液中的血管緊張素水平,從而減少血管收縮,促進血管擴張,改善腦血流。丁苯酞還能通過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進一步減少腦梗死的發生。丁苯酞還具有改善神經元活力的作用,能提升神經元的抗凋亡能力,減少神經元死亡,從而改善腦梗患者的神經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mRS評分及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水平均呈現降低趨勢,且聯合治療組均較單一治療組更低。分析原因為,急性腦梗死以腦部動脈大幅度或完全閉塞而誘發的急性缺血性損傷為主要致病基礎,患者腦部長期供血、供氧不足,會導致神經功能嚴重受損,在發病早期腦部半暗帶的細胞是可逆的,可通過盡早開放側支循環、改善缺血區血流灌注,以保護患者腦神經元,減輕神經功能缺損,降低各種并發癥發生風險,促進患者的早期康復[11]。丁苯酞是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有效藥物,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能介導花生四烯酸代謝,提高腦血管內皮一氧化氮和前列環素的水平,降低細胞內鈣濃度,抑制炎癥反應和炎癥細胞的活動,改善腦水腫,有效地保護腦細胞免受缺血缺氧引起的損傷,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針對是對缺血區的微循環,其還可抑制神經細胞凋亡,發揮抗腦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促進側支血管形成和增加血管形成數量,提高腦動脈側支循環開放率,有效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病情康復[12]。
此外,本研究還對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聯合治療組與單一治療組患者在安全性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研究表明,在采用阿替普酶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的同時,加入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并未提升患者的不良反應風險,展現出卓越的治療安全性能。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在采用靜脈溶栓療法的基礎上,輔以丁苯酞注射液治療,能有效增進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緩解體內的炎癥反應,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且該聯合治療方案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特征,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高秀梅,顏虹杰,林青.丁苯酞序貫治療對合并認知功能障礙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效果[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23, 50(5): 1081-1084.
王璨,侯煥喜,黃衛,等.丁苯酞序貫療法聯合雙抗血小板治療急性腦梗死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效果及對神經功能、血清Hcy、hs-CRP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 2022, 19(32): 84-87.
金海淼,周海金,邵佳輝,等.丁苯酞序貫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 20(5): 737-739.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8, 51(9): 666-682.
侯東哲,張穎,巫嘉陵,等.中文版美國國立衛生院腦卒中量表的信度與效度研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2, 34(5): 372-374.
張世洪,吳波,談頌.卒中登記研究中Barthel指數和改良的Rankin
量表的適用性與相關性研究[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04, 4(12): 871-874.
蔣瑞姝,易坤昌,鄭文富.丁苯酞序貫治療急性腦梗死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效果及其對炎性因子的作用分析[J].吉林醫學, 2020, 41(5): 1138-1139.
李芳,趙林巖,藺建文,等.丁苯酞序貫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 2020, 27(3): 36-38, 41.
周莉,郭蘭,鄒雪梅,等.急性腦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后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變化特點及對認知功能恢復的影響[J].河北醫學, 2023, 29(9): 1494-1502.
呂洲,朱海生,劉青蕊.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合丁苯酞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出血性轉化的影響及神經保護作用機制[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 2023, 31(4): 230-234.
王杰.丁苯酞序貫治療對急性腦梗死并認知障礙的作用及對患者NIHSS、mRS、ADL的影響[J].吉林醫學, 2022, 43(5): 1313-1315.
王丹.丁苯酞序貫療法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 2022, 34(21): 12-14, 18.
作者簡介:張勇,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重癥顱腦外傷、呼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