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黃柏歸榆湯熏洗聯合九華膏外敷對混合痔術后恢復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3年5月至11月于淄博市張店區中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18例混合痔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單一外敷組和聯合熏洗組,每組59例。單一外敷組患者采用九華膏外敷治療,聯合熏洗組患者在單一外敷組基礎上聯合使用黃柏歸榆湯熏洗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炎癥指標[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中醫證候積分、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hs-CRP、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聯合熏洗組均低于單一外敷組(均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肛門疼痛、排便困難、肛門下墜感、肛周腫脹的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聯合熏洗組均低于單一外敷組(均Plt;0.05)。聯合熏洗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單一外敷組(Plt;0.05)。結論 黃柏歸榆湯熏洗聯合九華膏外敷治療混合痔術后患者效果較好,能有效抑制炎癥反應,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且安全性較高,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黃柏歸榆湯熏洗;九華膏外敷;混合痔術后康復
【中圖分類號】R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6.0081.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6.025
混合痔是肛腸科常見疾病,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與飲食結構改變,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混合痔術后恢復進程復雜,涵蓋炎癥期、增生期、瘢痕形成期等階段,患者在術后期間常出現疼痛、水腫、出血、感染等不適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2]。手術治療能有效切除痔核,但存在術后恢復緩慢、并發癥較多等問題,給臨床治療與患者的康復帶來諸多困擾。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研究的不斷深入,中醫外治方法逐漸受到關注。黃柏歸榆湯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等功效;九華膏具有抗炎、鎮痛、促進創面愈合的效果[3-4]。基于此,本研究探究黃柏歸榆湯熏洗聯合九華膏外敷對混合痔術后恢復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5月至11月于淄博市張店區中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18例混合痔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單一外敷組和聯合熏洗組,每組59例。單一外敷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5例;年齡22~58歲,平均年齡(36.73±6.12)歲;病程12~43 d,平均病程(27.73±4.25)d。聯合熏洗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3例;年齡21~57歲,平均年齡(36.48±6.39)歲;病程11~42 d,平均病程(27.68±4.39)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淄博市張店區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西醫符合混合痔的診斷標準[5];⑵中醫符合濕熱下注型的診斷標準[6];⑶已完成手術治療;⑷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⑵合并精神疾病者;⑶合并其他腸道疾病者;⑷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⑸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單一外敷組患者采用九華膏外敷治療:清潔消毒肛周區域,取適量九華膏(黑龍江天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3020494,規格:每支裝10 g)均勻涂抹于無菌紗布條上,確保紗布條被藥膏充分浸潤且無藥膏滴落,將紗布條輕輕敷于創面處,確保紗布條與創面緊密貼合, 1次/d,連續治療14 d。敷藥后,避免劇烈運動或長時間坐臥,以免影響藥效或造成紗布條移位。如需更換紗布條,按照相同步驟進行操作。
聯合熏洗組患者在單一外敷組基礎上聯合使用黃柏歸榆湯熏洗治療:組方為黃柏、地榆、苦參、白芷、枯礬各10 g,甘草9 g,花椒、防風、連翹、蒲公英、當歸各12 g。由淄博市張店區中醫院制為400 mL熏洗液待用。每次治療時,取200 mL藥液倒入坐浴盆內,加入1 500 mL熱水,保持水溫90~95 °C,以產生足夠的蒸汽進行熏療,患者需保持與坐浴盆適當的距離(30~40 cm),以避免過熱蒸汽造成不適或燙傷。待盆中藥液溫度降至35~40 °C,坐浴15 min,2次/d。坐浴結束后,進行九華膏外敷治療,連續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⑴炎癥指標水平。于治療前及治療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半徑15 cm)離心10 min,分離出血清,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深圳海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202220697,型號: FB-21),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⑵中醫證候積分。于治療前及治療后,根據《中醫肛腸病學》[6]進行中醫證候積分的評定。包括肛門疼痛、排便困難、肛門下墜感、肛周腫脹4項癥狀,無癥狀者計為0分,輕度癥狀者計為2分,中度癥狀者計為4分,重度癥狀者計為6分。⑶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排尿困難、肛門狹窄、肛門失禁、肛周感染的發生情況。并發癥總發生率=并發癥總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描述,經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描述,經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
hs-CRP、 TNF-α、 IL-6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hs-CRP、 TNF-α、 IL-6水平均降低,且聯合熏洗組均低于單一外敷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肛門疼痛、排便困難、肛門下墜感、肛周腫脹的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聯合熏洗組均低于單一外敷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聯合熏洗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單一外敷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3 討論
混合痔是常見肛腸疾病,手術治療雖能有效緩解病情,但在術后恢復進程中,患者常伴有疼痛、水腫、滲液和感染等并發癥。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持續發展,混合痔術后治療策略不斷優化,在傳統常規護理基礎上,常聯合中醫外治方法(如中藥熏洗、外敷藥膏等),在促進創面愈合、減輕炎癥反應、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等方面優勢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hs-CRP、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聯合熏洗組均低于單一外敷組。分析原因為,黃柏歸榆湯中的黃柏含有小檗堿等生物堿成分,通過抑制核因子κB(NF-κB)信號通路,減少炎癥介質(如hs-CRP、TNF-α、IL-6)的釋放,同時抑制活性氧(ROS)的生成,從而有效減輕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地榆中的鞣質成分則通過促進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縮,實現收斂止血的效果,并能調節免疫應答,減輕炎癥引起的腫脹;苦參中的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能干擾炎癥介質的合成與釋放,抑制炎癥細胞如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活化,減少炎癥浸潤,發揮抗炎作用;連翹和蒲公英等清熱解毒藥材富含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通過增強抗氧化能力,調節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進一步協同增強抗炎效果[7]。九華膏中的滑石粉具有潤滑和保護創口的作用,能減少創面摩擦,促進創口愈合[8];硼砂具有抗菌和收斂作用,有助于控制感染并保持創面干燥[9];川貝母含有多種生物堿和皂苷,具有抗炎及促進組織修復的功能[10];龍骨富含鈣質及多種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強骨組織密度和促進骨痂形成[11];冰片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抗炎作用,能減輕術后創面的炎癥反應,加速組織修復過程[12]。
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肛門疼痛、排便困難、肛門下墜感、肛周腫脹的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聯合熏洗組均低于單一外敷組。分析原因為,中醫認為,肛門疼痛與腫脹多因風邪侵襲、氣血不暢,兼夾熱毒積聚所致。黃柏歸榆湯中的白芷能祛風止痛、消腫排膿,通過驅散風邪,讓氣血運行更順暢,同時消散局部積聚的熱毒,進一步減輕肛門的疼痛與腫脹;肛門下墜感與排便障礙,多因寒邪凝滯,使氣機不暢,大腸傳導功能失常,且風邪易侵襲人體致肌肉緊張,阻礙排便,花椒溫散內寒,防風疏散風邪,二者配合,能調節大腸氣機,從而消除肛門下墜感與排便障礙癥狀;氣血充足且流通順暢,創面才能更好愈合,當歸既補血又能活血,能讓局部氣血充盈且運行起來,加速局部的新陳代謝,促進創面愈合,減輕術后不適[13]。術后,肛門周圍組織因氣血損耗,營養不足,且血脈瘀滯,易產生疼痛與腫脹,九華膏中的地黃與當歸搭配可養血潤燥、活血化瘀,當歸補充氣血、消腫除瘀,因此能減輕疼痛與腫脹[14]。
此外,聯合熏洗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單一外敷組。分析原因為,中醫認為,黃柏歸榆湯中的枯礬性酸澀,酸澀之性本就有收斂之能,因此可收斂止血;熱邪與毒邪侵襲人體,易致氣血不暢、臟腑功能失調,使人體正氣受損,難御外邪,蒲公英與連翹皆是清熱解毒的良藥,能清除體內熱毒,讓氣血恢復正常運行,使人體正氣得以振奮,從而增強機體抵御外邪的能力[15]。九華膏里的黃連、黃柏味苦性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熱清毒解;白芨有很強的收斂生肌之效,龍骨能收澀固脫,二者協同,能使氣血重新歸經,進一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6]。
綜上所述,黃柏歸榆湯熏洗聯合九華膏外敷治療混合痔術后患者效果較好,能有效抑制炎癥反應,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且安全性較高,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邸明,王榮.混合痔手術治療概況[J].河南中醫, 2023, 43(4): 643-648.
楊岫峰,賴象權.中藥熏洗聯合痔瘡栓對混合痔術后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貴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4, 46(5): 58-63.
郭振華,劉鑫,周愛巖.中醫外治法應用于肛腸術后的研究進展[J].中醫外治雜志, 2023, 32(2): 105-107.
黎雙,吳喜萍,柳夏俁.九華膏紗條聯合中藥熏洗對肛瘺和混合痔術后康復的影響[J].安徽醫專學報, 2024, 23(4): 136-138.
李春雨.肛腸外科學[M]. 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 2022: 44-45.
宮毅,謝鈞.中醫肛腸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8: 31.
朱蕾蕾,李莉,顧志堅,等.基于數據挖掘的中醫內服及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方藥規律分析[J].上海中醫藥雜志, 2019, 53(7): 10-14.
付肖冰,胡響當,楊宗亮,等.復方芩柏顆粒坐浴聯合九華膏治療混合痔外剝內扎術后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3, 25(5): 83-85.
張寧寧,裴祺,魏致紅,等.自動套扎技術聯合中藥熏洗及九華膏治療出血性內痔的臨床療效[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23, 46(5): 659-662.
周金龍,李蘩漪,金晶.川貝母藥理作用機制的網絡藥理學研究[J].中國藥業, 2021, 30(17): 35-41.
張晗,張磊,劉洋.龍骨、牡蠣化學成分、藥理作用比較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 2011, 36(13): 1839-1840.
尚坤,李敬文,常美月,等.中藥冰片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吉林中醫藥, 2018, 38(4): 439-441.
賴杰楊,王夢杰,夏文婷,等.中醫治療混合痔術后并發癥的研究進展[J].中外醫學研究, 2023, 21(8): 179-184.
梁海峰,李曉雷,成敏敏.龍血竭膠囊合九華膏對環狀混合痔術后創面愈合的影響[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 2018, 40(9): 822-825.
李文雄,張小元,趙高斯.促進混合痔術后創面愈合的中醫療法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 2022, 14(33): 92-94.
孫嘉偉,劉欣,馬媛媛,等.龍血竭膠囊合九華膏對環狀混合痔術后患者創面愈合、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20, 20(19): 3695-3698, 3677.
作者簡介:祁生書,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肛腸疾病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