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較經腹膜外和經腹腔入路腹腔鏡前列腺切除術治療前列腺癌的臨床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曲阜市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前列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行經腹腔入路腹腔鏡前列腺切除術(TLRP)治療,觀察組患者行經腹膜外入路腹腔鏡前列腺切除術(ELRP)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排尿情況、應激反應指標[皮質醇(Cor)、去甲腎上腺素(NE)、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水平、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腹腔引流管留置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均Plt;0.05)。術后48 h,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低于術后24 h,且觀察組術后24 h、48 h的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術后7 d,兩組患者最大尿流率均增加,且觀察組大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膀胱殘余尿量均減少,且觀察組少于對照組(均Plt;0.05)。術后24 h,兩組患者Cor、NE、ACTH水平均升高,但觀察組上升幅度均小于對照組(均Plt;0.05)。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ELRP治療前列腺癌效果較TLRP更好,可減少手術創傷,降低術后疼痛程度,促進患者恢復,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經腹腔入路腹腔鏡前列腺切除術;經腹膜外入路腹腔鏡前列腺切除術;前列腺癌
【中圖分類號】R73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6.0126.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6.039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源于前列腺上皮細胞的惡性增殖,多見于老年男性群體,發病后患者常出現排尿異常、盆腔不適等癥狀[1]。腫瘤若擴散至前列腺以外,還可能引發勃起功能障礙、尿失禁等多種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2]。手術是治療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盡早切除病灶對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遠期生存質量。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等優點,能顯著減輕手術創傷帶來的不良影響,更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3]。目前,腹腔鏡手術主要分為經腹腔入路腹腔鏡前列腺切除術(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TLRP)和經腹膜外入路腹腔鏡前列腺切除術(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ELRP)。 TLRP術野清晰,操作空間大,便于進行精細操作,有助于徹底切除腫瘤組織; ELRP是在恥骨后間隙建立操作空間,減少對腸道等腹腔臟器的干擾,對腹腔臟器的損傷較小,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有助于患者術后快速恢復[4]。然而,關于這兩種入路手術在前列腺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仍存在一定爭議。基于此,本研究比較TLRP與ELRP在前列腺癌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曲阜市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前列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62.58±5.49)歲; TNM分期[5]:Ⅰ期29例,Ⅱ期11例;最大腫瘤直徑1~4 cm,平均最大腫瘤直徑(2.36±0.32)cm;術前格里森(Gleason)評分[6]5~9分,平均術前Gleason評分(7.15±0.86)分。觀察組患者年齡50~79歲,平均年齡(62.63±5.52)歲; TNM分期:Ⅰ期28例,Ⅱ期12例;最大腫瘤直徑1~4 cm,平均最大腫瘤直徑(2.38±0.34)cm;術前Gleason評分5~9分,平均術前Gleason評分(7.18±0.89)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曲阜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前列腺癌的診斷標準[7],且經臨床檢查確診;⑵首次發病;⑶TNM分期Ⅰ~Ⅱ期;⑷符合腹腔鏡前列腺切除術手術指征[8]。排除標準:⑴既往有其他前列腺疾病史;⑵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⑶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者;⑷合并免疫系統疾病者;⑸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TLRP治療:手術開始前,先對患者實施常規全身麻醉,隨后使其取平臥位。在臍上1 cm處建立觀察孔,建立人工氣腹,將患者體位調整為頭低腳高位,在左、右麥氏點及右臍下腹直肌旁分別作切口,建立操作孔。切開腹膜后,定位膀胱頸并游離膀胱頸側方及輸精管。離斷雙側輸精管后,切開盆底腹膜,持續分離至盆底,游離雙側前列腺,對陰莖背血管復合體進行縫扎。切開膀胱頸,剪開并橫斷膀胱頸部后剪開前列腺尖部,完整切除前列腺。于8點位置進行膀胱頸與后尿道的吻合,留置導尿管。確認無異常情況后,關閉切口。
觀察組患者接受ELRP治療:手術開始前,先對患者實施常規全身麻醉,隨后使其取平臥位,留置導尿管。在臍下略偏右側作切口,分離腹直肌后間隙,借助氣囊對該間隙進行擴張。從此切口置入10 mm Trocar,建立氣腹后,構建操作孔。在超聲刀的輔助下,暴露髂內動脈等結構,打開盆內筋膜,分離膀胱前壁與側壁,縫扎背側血管復合體,但不切斷恥骨前列腺韌帶。分離膀胱頸部,暴露導尿管,緩慢拔除導尿管,使其前端留置于前列腺內。繼續分離至精囊和輸精管暴露,切斷輸精管,剪開直腸膀胱隔,從前向分離至前列腺尖部。在前列腺尖部離斷尿道,完整游離前列腺。最后,重建尿道后方,吻合恥骨前列腺韌帶殘端,按常規方法置管,確認無異常情況后,關閉切口。
1.3 觀察指標 ⑴手術相關指標。觀察并統計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腹腔引流管留置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⑵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9]。于術后24、 48 h,采用VAS疼痛評分評估患者疼痛程度,滿分10分,分值越低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輕。⑶排尿情況。于術前、術后7 d,采用尿流率儀(綿陽美科電子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川械注準20202070144,型號: AUFI V2.0)檢測患者最大尿流率;采用手持式超聲診斷系統(北京昌超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京械注準20232060372,型號: CUSG75L)檢測患者膀胱殘余尿量。⑷應激反應指標水平。于術前、術后24 h,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半徑10 cm)離心8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嘉興凱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械注準20242221983,型號:QS800-P)檢測皮質醇(Cor)、去甲腎上腺素(NE)、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水平。⑸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并記錄患者治療期間尿失禁、膀胱刺激、吻合口瘺的發生情況。并發癥總發生率=并發癥總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腹腔引流管留置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比較 術后48 h,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低于術后24 h,且觀察組術后24、48 h的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排尿情況比較 術后7 d,兩組患者最大尿流率均增加,且觀察組大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膀胱殘余尿量均減少,且觀察組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指標水平比較 術后24 h,兩組患者Cor、 NE、 ACTH水平均升高,但觀察組上升幅度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5。
3 討論
前列腺癌是男性特有的疾病,其發病與年齡、遺傳、基因改變等因素密切相關,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前列腺上皮細胞的細胞周期發生紊亂,進而出現過度增殖現象[10]。這種異常增殖若未能得到及時控制,便會發展為不可逆的增殖,最終形成腫瘤組織。前列腺作為維持男性健康的重要器官,一旦發生惡性病變,會對前列腺液的產生及前列腺功能產生影響,從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前列腺癌在早期通常癥狀隱匿,隨著瘤體增大,患者會出現下尿路癥狀,如排尿困難、尿潴留等。同時,該疾病具有較強的侵襲性和轉移性,一旦發生轉移,會導致受累器官的功能障礙,顯著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11]。因此,早確診、早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至關重要。腹腔鏡前列腺根治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方式,通過在腔鏡的輔助下完成前列腺組織的切除等操作,有利于減少手術創傷、降低術中出血量,促進患者術后機體的恢復[12]。然而,該術式存在多種入路方式,目前臨床上對于入路的選擇尚未達成一致意見。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腹腔引流管留置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后48 h,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低于術后24 h,且觀察組術后24 h、48 h的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術后7 d,兩組患者最大尿流率均增加,且觀察組大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膀胱殘余尿量均減少,且觀察組少于對照組;術后24 h,兩組患者Cor、NE、ACTH水平均升高,但觀察組上升幅度均小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在前列腺癌治療中,ELRP效果更顯著,該術式不僅能減輕手術創傷,降低術后疼痛評分,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排尿情況,且安全性較高。分析原因為,TLRP手術操作經腹腔開展,術中操作難度相對較低,方便醫師辨認解剖結構,有助于更好地游離前列腺組織,確保腫瘤組織被徹底切除,從而保障手術效果。但該術式由于經腹腔操作,易損傷血管神經束,導致術中出血量增加,術后腹腔引流時間延長[13]。此外,TLRP對腹腔內臟器影響較大,不利于腸道功能恢復,且術中在直腸膀胱間隙進行解剖耗時較長,會延長手術總時長[14]。ELRP術中操作空間位于恥骨后間隙,無需進入腹腔,手術范圍縮小,手術創傷減輕,對腹腔內臟器的影響降低,有助于縮短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同時,可避免腸管對手術視野的遮擋,手術操作更精細化,進一步減少對機體的創傷,同時縮短腹腔引流時間[15]。此外,ELRP進入恥骨后間隙耗時較短,有助于提高手術效率,縮短手術總時長,且ELRP對尿道括約肌等結構的損傷較小,不會阻礙術后排尿功能的恢復,有利于增強患者的控尿能力。
綜上所述,ELRP治療前列腺癌效果較TLRP更好,可減輕手術創傷,降低術后疼痛程度,促進患者恢復,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王必亮,成艷平,孫士成,等.改良前列腺尖部分離技術輔助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醫藥雜志, 2022, 34(8): 30-35.
SHEN C H, LIN M C, FANG C Y, et al.Suppression of bone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ell growth by a suicide gene delivered by JC polyomavirus-like particles[J].Gene therapy, 2023, 30(6): 534-537.
王濤,何華,王宏茂,等.經腹腔與經腹膜外入路腹腔鏡根治術治療前列腺癌的療效比較[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 2020, 40(6): 975-979.
趙晨暉,崔仁杰,余忠偉,等.經腹膜外腹腔鏡與經腹腔途徑前列腺癌根治術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20, 27(8): 918-920.
蔣東方,卜強,吳云,等.前列腺癌病理分期及行腹腔鏡根治術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 2014(29): 130-131.
呂廣霖,張學鋒,魏雪棟,等.非那雄胺對PSA及Gleason評分的影響[J].浙江臨床醫學, 2015(7): 1170, 1172.
中華放射學雜志前列腺疾病診療工作組,中華放射學雜志編輯委員會.前列腺癌MRI檢查和診斷共識(第二版)[J].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8, 52(10): 743-750.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微創學組.中國前列腺癌外科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外科雜志, 2017, 55(10): 721-724.
孫兵,車曉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2, 28(6): 645.
NAKAJIMA K, MIZOKAMI A, MATSUYAMA H, et al.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and bone metastasis from the Japanese Prostatic Cancer Registry of standard hormonal and chemotherapy using bone scan index cohort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2021, 28(9): 955-963.
楊迎中.腹腔鏡前列腺根治術與開腹根治術治療前列腺癌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1, 21(3): 409-411.
張瓊,胡曉楠,李幸峰.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對前列腺癌患者創傷應激指標及血清腫瘤標志物的影響[J].癌癥進展, 2023, 21(11): 1253-1256.
伍宏亮,關翰,陳志軍,等.經腹與經腹膜外腔鏡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的結局指標比較[J].蚌埠醫學院學報, 2020, 45(10): 1392-1394, 1398.
朱海松.經腹膜外與經腹腔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前列腺癌療效比較[J].新鄉醫學院學報, 2022, 39(7): 626-630.
李揚,朱汝健,張裕慶,等.三孔法與四孔法經腹膜外途徑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20, 20(11): 961-965.
作者簡介:孔令波,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泌尿外科疾病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