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筆記軟件“Obsidian”可為公眾建立個人數字檔案、滿足個人數字存檔的基本需求,但在工具的使用學習成本、信息過載、隱私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改善的問題。文章基于DIKW模型解讀個人數字存檔過程,提出檔案機構應推進個人數字存檔內容數據要素規范化、推動個人數字存檔相關信息保護法規出臺以及完善筆記軟件“Obsidian”個人數字存檔方案3個優化路徑,助力筆記軟件“Obsidian”在個人數字存檔中的應用。
關鍵詞:個人數字存檔;DIKW模型;筆記類App;Obsidian軟件
中圖分類號:G272"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信息時代,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和知識。從日常筆記、工作文檔到研究資料,這些數字資產的積累成為個人和職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這些信息,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Obsidian”軟件工具是一款強大的知識管理和筆記軟件,它以其獨特的雙向鏈接功能和靈活的組織方式,幫助用戶構建個人數字檔案庫。與傳統的線性筆記應用不同,“Obsidian”鼓勵用戶以非線性的方式思考和記錄信息,使得個人存檔內容間的聯系更加直觀和緊密。
本研究引入DIKW(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模型,從數據、信息、知識、智慧4個維度揭示個人數字檔案如何從潛在有用的信息轉向實際有用的知識或智慧的過程,為個人數字存檔的實現提供新的理論視角。
1 筆記軟件“Obsidian”用于個人數字存檔的可行性
1.1 政策支持
國家檔案局提出“檔案資源更加齊全完整、豐富多元,覆蓋人民群眾的檔案資源體系更加完善”,表明我國的檔案資源體系發展不僅以“官方記錄”為主,也囊括了豐富多元的由社會各界生產、形成的檔案資源體系[1],也表明無論何種社會組織與個人均可根據社會管理活動和實際需求在科學合理的范圍內進行建檔活動[2]。《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也提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檔案事業的發展” [3]。由此可見,第三方商業機構開發的筆記類App作為一種社會力量參與個人數字存檔這一事項,已具備相應的政策支持。
1.2 社會支持
1.2.1 個人記憶記錄與保存需求增長
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人們對于記錄流逝時光的自我需求日益增長[4]。個人數字檔案作為記憶的載體,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個人數字筆記是個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直接記錄,是個人數字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生活中,個人使用數字工具來記錄重要記憶,已能產出龐雜的個人數字筆記。這些個人數字檔案不僅能映射出個體的性格、興趣和價值觀,還蘊含了社會聯系和文化背景等深層次的信息,具有極高的保存和利用價值[5]。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深刻意識到腦中逐漸消散的記憶極具重要的記錄價值與實用價值,便產生了采取常見且便捷的數字化手段記錄記憶內容的需求,例如使用筆記類App記錄生活照片、記錄一閃而過的想法靈感、制作個人大事記等。這些個人數字筆記內容作為個人數字檔案的一部分,隨著個人人生道路的前進,將逐漸成為獨屬于個人的獨特精神財富,更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見證。
1.2.2 “Obsidian”獲取與使用門檻較低
“Obsidian”筆記軟件的獲取方式、操作方式以及數據保存方式均較為常見和安全,其主要功能皆免費使用,僅在云儲存備份功能上收取費用,使用門檻較低。從筆記軟件“Obsidian”的功能來看,它能夠管理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幾乎所有信息格式的文件,這與個人數字存檔需求相契合。從數字存檔的過程來看,個人數字存檔是對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產生的、屬于個人的且具有保存價值的數字記錄行為,包括記錄、保存、檢索、利用等過程[6]。而筆記軟件“Obsidian”實現的個人數字筆記創建、保存、編輯、檢索等功能,使用難度并不高,能夠滿足個人數字存檔的日常使用需求,而且“Obsidian”擁有數量豐富且頗具個性化的開源應用插件市場,也可供個人用戶免費使用。
1.2.3 個人數字存檔提供豐富的內心獲得感
大眾完成個人數字存檔會得到多方面的獲得感[7],情緒體驗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首先,個人數字存檔可以增強信息安全感和價值感,使得人們能夠安全、有效地管理個人信息,也使人們通過數字存檔將個人隱性知識外顯并固化以及保管好內源、外源顯性知識,為未來具體的應用場景做好準備;其次,個人數字存檔可以促進新數字技能的學習;再次,個人數字存檔可為未來信息需求做好準備,包括數據恢復、信息分享、風險避免等;最后,個人數字存檔中的文字、照片、視頻等可以增強大腦中的記憶,持續維持個人與過去的情感紐帶。
據此,筆記軟件“Obsidian”應用到個人數字存檔既受到國家政策支持,也符合社會客觀發展需求且該軟件能夠滿足公眾對記錄、保存、利用個人數字檔案的基本需要,因此,筆記軟件“Obsidian”應用于個人數字存檔具有可行性。
2 筆記軟件“Obsidian”用于個人數字存檔的優劣
2.1 筆記軟件“Obsidian”用于個人數字存檔的優勢
“Obsidian”是一款具有雙鏈功能的本地筆記軟件,可以在本地的markdown文件之間建立雙向鏈接,形成一個復雜的知識網絡。該軟件應用于個人數字存檔的優勢如下。
(1)個人用戶免費使用。“Obsidian”是一款免費使用的軟件,對于個人用戶來說,文本編輯功能均為免費使用。(2)支持離線使用。“Obsidian”是一款本地應用,不須要聯網就可以使用,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不受網絡限制和干擾地進行個人檔案信息的記錄和查看。(3)本地儲存文件。“Obsidian”管理的個人數字檔案數據是以本地文件的形式存儲在PC端電腦上,可較安全地儲存數據。(4)具有強大的可視化功能。“Obsidian”具有大腦圖譜功能,能夠可視化展示用戶多件個人數字檔案之間的關系,構建個人數字檔案信息的結構和分布網狀圖,也可進行篩選與查找。(5)文本格式兼容性強。“Obsidian”支持markdown語法,是一種簡單、強大且通用的文本格式,可方便地導入和導出各種類型的數據,也可兼容多種筆記軟件或網絡平臺 [8]。
2.2 筆記軟件“Obsidian”用于個人數字存檔的不足
“Obsidian”對于信息素養各異的大眾來說,也存在一些明顯缺點。(1)高級功能的學習成本較高。“Obsidian”的高級使用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技能,比如markdown語法、雙鏈語法、文件管理、插件安裝等。如果沒有相關基礎,用戶可能會感到困惑與不適。(2)個人保存的檔案信息量易過載。“Obsidian”允許用戶將任何類型的數字文件鏈接到自己的筆記中,這可能導致用戶在保存個人數字檔案時,沒有明確選擇標準和范圍,較盲目地記錄各種信息,造成個人數字檔案的冗余和混亂。(3)實現個人數字檔案多電子設備低成本同步有一定的技術門檻。“Obsidian”的數據是以本地文件形式存儲的,但也帶來了一些多設備同步問題。“Obsidian”提供了付費的云上儲存和多設備同步服務,但是如果用戶想要低成本地在不同的設備上實現個人數字檔案信息同步,就須要借助第三方云服務,如iCloud、堅果云等基礎容量免費使用的云儲存軟件。另外,這些同步軟件可能會有一定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風險,須用戶自己日常注意與維護[9]。
3 基于DIKW模型的“Obsidian”應用于個人數字存檔路徑優化
3.1 DIKW模型
DIKW模型是信息資源管理領域研究中最基本的模型,由從低級到高級形態的數據、信息、知識、智慧4個要素組成,這四者緊緊相連,層層轉化,互為依存,用公式表示:數據+背景=信息,信息+經驗=知識,知識+能力=智慧[10],系統地展示了原本有序或無序的數據如何一步步轉化為對人類主體有價值的信息、知識乃至智慧的過程與方式[11]。
3.2 DIKW模型與“Obsidian”應用于個人數字存檔優化路徑
DIKW模型與個人數字存檔的內容與路徑不謀而合。當下,檔案理論的研究對象已逐步從低級的檔案文件、史料,發展到高級的檔案信息資源、檔案知識與社會記憶,其中對社會記憶的研究,對照DIKW模型,已明顯體現出其研究已發展到總結歸納人類社會生產活動智慧與啟發未來的階段[12]。個人數字存檔保存的是個人的記憶,屬于社會記憶的一部分,使用“Obsidian”作為工具進行個人數字歸檔的過程同樣也會經歷檔案收集到知識積累,再到形成人生智慧的過程,本質上也是沿著“數據→信息→知識→智慧”的順序進行。因此,將DIKW 模型引入個人數字存檔研究,符合檔案與社會記憶研究發展的內在規律。
根據上述解讀,本文構建了基于 DIKW 模型的“Obsidian”應用于個人數字存檔的優化路徑,如圖1所示,從個人的數字信息產生、個人的數字檔案收集到人生知識的形成,到最后凝聚為歸屬于人類共同社會記憶中的個人人生智慧,未來個人數字存檔能夠逐步向更規范、更細致、更安全的方向發展。
3.2.1 推進個人數字存檔數據要素規范化
在數字化時代,個人數據的規范化存儲和管理至關重要。檔案機構須制定清晰的數據要素規范,涵蓋文本、圖片、音頻、視頻、鏈接等多種網絡常用信息載體,確保數據內容、格式、編碼、結構等規范化使用,以便于長期保存和檢索。
檔案機構可通過建立“數據要素超市”在線平臺并與“Obsidian”等較成熟的筆記類軟件合作提供存檔模板和指南,幫助公眾理解和遵循存檔規范。但商業筆記產品的性能特點可能與規范化存檔要求不符,對此,檔案機構可與筆記軟件出品機構合作,開發符合存檔標準的應用插件,在原本的筆記軟件生態下補充適合個人數字存檔功能的使用模式并上傳用戶數字存檔功能使用說明的指導視頻或文字,致力于提高公眾對個人數字存檔重要性的認識并保持服務提供方的需求反饋渠道暢通,及時滿足不同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并完成軟件功能修改。
3.2.2 出臺個人數字存檔相關信息保護法規
個人數字檔案屬于個人信息,具有隱私性和知識產權性質,因而檔案機構作為公共機構,一般無法直接介入個人存檔的具體實施[13]。而商業機構開發的筆記類App通過用戶個體的自主選擇與使用,能夠合法參與個人數字存檔的過程。檔案機構應推進與個人數字存檔相關的個人隱私保護和知識產權保護法規出臺,以指導商業機構作為社會力量合理合法參與公眾個人數字存檔實踐。同時,檔案機構也要明確商業機構參與個人數字存檔活動的合規性做法范圍,規范商業機構的數據收集、處理、使用、共享等行為,防止商業機構泄露個人數字檔案,侵犯個人隱私與知識產權權益。相關立法部門要以法律形式確定商業機構訪問用戶個人信息的權限,明確商業機構的數據責任和義務,設立數據許可、授權、審查等制度,保障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維護個人數字檔案的數據主權和數據權利[14]。
3.2.3 完善筆記軟件“Obsidian”個人數字存檔方案
在個人數字存檔的過程中,具有超高性價比(即便捷、易操作且有經濟優勢)的筆記類App越發受到公眾青睞使用[14]。對于檔案機構來說,須要與社會力量合作共建適合個人數字存檔的筆記類App,同時也可與教育部門合作進校園宣傳,積極做好相關教育與科普工作,旨在提高公眾對個人數字存檔的認可程度和重視感,科學引導公眾規范地進行個人數字存檔。對于筆記軟件“Obsidian”的開發商業機構,可以基于新興數字技術升級迭代已有的筆記記錄功能來吸引用戶使用,從而進一步擴大用戶規模,增加經濟效益,例如將主要的記錄功能嵌入微信,使得用戶不用下載App也可隨時隨記;引入某個較成熟的人工智能模型,幫助用戶進行個人數字檔案分類[15]、編輯、個性化寫作以及內容挖掘[16]。對于須要建立個人數字存檔的公眾來說,數字化內容保持多設備同步非常便捷且需求很高。個人用戶想要免費或較低價格獲得同步功能,可以使用第三方云的數據同步服務,比如iCloud、堅果云、Dropbox等 [17]。
4 結語
“Obsidian”是一款功能較全面的雙鏈筆記軟件,可讓用戶科學記錄、保存與管理在社會生活中產生的個人數字檔案,構建屬于自己的個人數字檔案庫。當然,“Obsidian”也有多設備不便同步等問題須要配合使用其他輔助工具進行完善。在移動互聯大數據時代,對于獨立的個人而言,使用各種數字設施設備的數字生活已達到了無處不產生個人數字檔案的狀態,人們記錄與保管個人數字檔案的迫切需求[18]已得到充分顯現。未來筆記軟件“Obsidian”能為個人數字存檔提供具有實操性的實現思路,為個人數字存檔的實現與推廣貢獻方案。
參考文獻
[1]馮惠玲.檔案記憶觀、資源觀與“中國記憶”數字資源建設[J].檔案學通訊,2012(3):4-8.
[2]胡燕.我國檔案資源體系建設多元化探析[J].檔案學通訊,2013(5):67-70.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EB/OL].(2020-06-21)[2024-09-23].https://www.gov.cn/xinwen/2020-06/21/content_5520875.htm.
[4]馮湘君.大學生個人數字存檔行為與意愿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8(5):13-17.
[5]豆瓣.持續不斷記錄,意義自然浮現[EB/OL].(2023-11-15)[2024-09-23].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15560897/.
[6]周耀林,黃玉婧,王赟芝.個人數字存檔對象選擇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9(3):106-112.
[7]龐博.個人數字存檔獲得感的內涵解析、生成邏輯與結構維度[J].蘭臺世界,2023(增刊1):194-195.
[8]騰訊云.Obsidian綜合評測:優點、缺點、評價、學習資源[EB/OL].(2022-07-03)[2024-09-23].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038710.
[9]Obsidian中文論壇.Obsidian不可回避的缺點及其解決方案[EB/OL].(2022-08-06)[2024-09-23].https://forum-zh.obsidian.md/t/topic/9288/7.
[10]馬費成,宋恩梅.信息管理學基礎[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11]譚英,趙婉忻,師俏梅,等.基于DIKW模型的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優化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3(1):53-57.
[12]孫大東.基于DIKW模型的中國檔案學發展研究[J].中國檔案研究,2017(2):125-134.
[13]黃體楊.我國個人檔案管理研究述評[J].檔案學通訊,2016(3):13-18.
[14]周耀林,管茜.日記類App在個人數字存檔中的應用研究[J].北京檔案,2021(3):24-27.
[15]張軍君.人工智能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進展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9(7):29-31.
[16]陳剛.基于AI大模型的高校人事檔案信息數據挖掘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4(2):107-110,124.
[17]知乎.Obsidian免費同步方案[EB/OL].(2022-12-21)[2024-09-23].https://zhuanlan.zhihu.com/p/531516583.
[18]陳忠海,常大偉.檔案學視角下的個人存檔若干理論問題探討[J].檔案與建設,2016(3):8-11.
(編輯 王雪芬編輯)
Study of the use of the note-taking software “Obsidian” in personal digital archiving:
interpretive framework based on the DIKW model
GUO" Xingch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
Abstract:" The note-taking software “Obsidian” can provide a solution for the public to build personal digital archives and meet the basic needs of personal digital archive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terms of the learning cost of using the tool,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privacy security. Based on this, in order to help note-taking software Obsidian to meet the basic needs of the public to establish personal digital archives, the article interprets the process of personal digital archiving based on the DIKW model, and proposes that archival institutions should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data elements of personal digital archiving content, promote the introduction of regulat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information related to personal digital archiving, and improve the personal digital archiving scheme of the note-taking software Obsidian.
Key words: personal digital archiving; DIKW model; note-taking apps; Obsidian soft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