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大批數字文化產業新業態。隨著全球數字化進程的加速,數字文化出海已成為展示各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眾多國家都積極出臺了各具特色的政策與法規,為數字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11月23日,《全球數字文化產業出海研究報告》在上海發布。報告顯示,研究團隊基于2021—2023年G19國家(G20國家去除歐盟)14個文化細分門類共計12.18萬款App在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不含本國)的營收數據和下載量進行分析發現,美國、中國、英國、法國穩居前四。為促進數字浪潮下的文化遠航,美、英、法三國皆制定了有力的政策。
美國構建了嚴密的法律框架以確保數字文化產品的原創性和知識產權得到堅實保護。其中,載于美國法典第17編的版權法,自頒布問世之后,為了能夠契合數字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經歷了多次修訂與完善,為數字文化出海提供了基礎性的法律保障。版權法的核心目的在于保護原創作品的創作者,賦予他們對其作品的復制權、發行權、表演權等一系列專有權利。同時,當這些作品在國際上被非法復制、傳播或使用時,版權所有者可以依據該法尋求法律救濟,使其即使在海外市場也能夠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
為了應對數字環境下版權侵權行為日益復雜和難以監管的問題,199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數字千年版權法》(DMCA),將版權的保護范圍進行了大幅度的擴充,使得版權保護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物理介質范疇,而是進一步延伸到了數字化內容上。盡管這部法案在實施過程中遭遇了諸多爭議和多重困難,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在數字時代網絡著作權保護、網絡服務提供商(ISP)著作權侵權責任限制等諸多方面所進行的探索,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而言,該法加大了對技術措施的保護,禁止未經授權規避用于保護版權作品的技術措施,有利于防止數字文化產品在海外被輕易地破解和非法傳播。同時,網絡服務商的責任限制和安全港條款為網絡平臺提供了一定的責任豁免,可以促進相關平臺積極配合版權管理,從而形成打擊侵權行為的合力。
另外,美國還注重在版權保護方面進行國際合作,與墨西哥和加拿大共同簽署了美墨加協定(USMCA)。該協定要求各成員國在版權、專利、商標和地理標志等方面提供更高水平的保護,并成立了由每個國家的政府代表組成的知識產權委員會。這意味著,無論是創新性的科技成果、獨具特色的文化產品,還是代表地域特色的傳統標識等,都將在更為嚴密的法律框架下得到妥善的保護。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日益復雜和嚴峻的跨國版權侵權,USMCA展現出了強大的協同作戰能力。根據協定,當侵權行為跨越國界時,三國執法機構能夠通過促進海關合作以及基于實踐的交流來共同取證調查。這種執法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整合了多方資源,大大提高了執法力度,為數字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營造了更加安全、有序的環境。
法國很早就形成了完備的政府文化管理體制,實現了政府對國家文化資源的全面掌控。法國文化部與其他相關部門緊密協作,共同制定了“加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國家戰略”。該戰略對法國文化產業未來發展具有指導性意義。在2021—2025年的“第四個未來投資計劃”框架下,法國政府特別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預留了高達4億歐元的專項資金。這筆資金被精準地分配到了文化產品的生產創作、傳播流通等關鍵環節的數字化轉型上,旨在通過技術賦能,保持并提升法國在全球文化產業中的領先地位,同時,也為法國在未來全球數字環保經濟中的布局奠定堅實基礎。法國政府還意識到,隨著“元宇宙”概念的興起,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融合將成為新的趨勢。因此,法國特意制定了“元宇宙公共政策”,旨在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在具體實施層面,法國政府采取了多元化的資金支持策略,以滿足數字文化企業多樣化的需求。針對電影產業這一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國財政法明確規定電影產業享受政府資助,并設立專項影視資助基金,由直屬文化部的國家電影中心負責統一調控和分配。不過,影視資助基金并非來源于政府撥款,而是來自影視產業自身,如從每張電影票中提取特別附加稅等。這些資金經過政府重新調配后依舊回到市場,以支持法國本土電影的發展。這一舉措既為電影及文化產業的發展增添了活力,又進一步鞏固了電影產業的資金支持,還推動了優質內容的創作與生產,給數字文化出海提供了大量的內容資源。除電影產業外,法國政府還設立了諸多基金和貸款計劃,以扶持數字文化企業的成長與國際化發展。另外,法國政府重視發揮協調功能,推動行業上下游、協會與企業等不同主體協同創新,以凝聚共同發展的力量。與此同時,法國政府還積極和國際機構合作,為數字文化企業提供海外市場調研、法律咨詢、營銷支持等服務,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海外市場環境,增強國際競爭力。
英國作為全球較早推動創意產業與新興數字技術融合發展的國家,早在1998年就已發布相關政策推動創意產業設備和技術的數字化升級。在教育與人才培養方面,英國政府給予高度重視,將人才戰略確定為創意產業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戰略的核心。為了培養更多的創意產業人才,英國政府不僅在傳統高等教育體系中設立了藝術與創意產業類學院,還積極推動與產業界的合作,確保教育內容與實際需求相匹配。這些學院如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倫敦藝術大學等,均在全球范圍內享有盛譽,提供包括設計、電影、音樂、廣告、游戲等在內的多元化創意產業課程和培訓,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全球數字文化產業出海研究報告》顯示,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在數字文化出海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英國政府認為,創意產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因此,除設立專業學院之外,政府還借助一系列獎學金項目,給有志于投身創意產業的年輕人給予資金扶持,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從而讓他們能夠專心于學習和創作。這些獎學金不但涵蓋學費與生活費用,而且常常能夠支持學生與行業專家交流、赴海外學習體驗等。另外,英國政府還積極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大量實習機會。這些實習項目不但能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鍛煉技能、積攢經驗,還為他們提供了與業界專家構建聯系、知曉行業最新動態的機會。政府通過“創意產業實習計劃”“創意產業現代學徒制度”等項目,激勵并支持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還為企業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稅收優惠,以調動企業的參與積極性。為了進一步提高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質量,英國政府還積極推進跨學科教育,鼓勵學生在藝術、設計、技術、商業等多個領域開展交叉學習。這種跨學科的教育模式有益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數字創意產業環境。
編輯:張鈺梅" " zhangclaire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