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約翰大學是近代上海著名的高等學府,被譽為“東方的哈佛”。民國外交家伍廷芳曾言:“中國今日大學校有幾所乎?如圣約翰大學者,絕無僅有也。”由于教學質量上乘,畢業生極受社會歡迎,許多家長甘愿支付高昂的學費,爭相把子女送入該校深造。不過,這樣一所聲譽卓著的名校,在其輝煌的發展歷程中,也曾發生過不和諧的事件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1936年發生的“蒼蠅命案”就是其中之一。
1936年6月15日,天氣異常炎熱,圣約翰大學學生李敢因參加期末考試,錯過了學校食堂的午膳時間,只好臨時叫小食堂送餐到宿舍。很快,廚房伙計浦阿奎按要求,送來一份熱氣騰騰的蛋炒飯。李敢支付餐費銀圓二角后,便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吃著吃著,竟在飯里發現了一只蒼蠅。他頓時感到一陣惡心,當即停下筷子,將嘴里的食物吐出,并把剩余的飯包裹起來。隨后,他拿著這包剩飯前往廚房討要說法。當時,管事廚師張源泉和記賬員鄭金海正在柜臺算賬,張接過李敢遞上的包裹,只匆匆察看一下,簡單詢問幾句,便聲稱廚房歷來注意清潔衛生,從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又說既然如此,待廚房查明真相后再行處理。李敢認為發生這樣嚴重的衛生事件,管事廚師連句道歉和問候的話也沒有,言語間還有懷疑事情真實性的意思,自然非常不滿,便與其爭辯起來。雙方各執一詞,結果不歡而散。臨走時,李敢將柜臺上的一塊銀圓順手取走,聲明這錢當作保證金,如果自己一星期內不患病就如數退還。張源泉等還沒有反應過來,李敢早已跑出了大門。
過了幾天,學校開始放暑假,學生大多收拾行李各自回家,李敢也回到市區赫德路(今上海市常德路)家中,便忘記將那塊銀圓退還廚房。同年7月18日,他回學校探望留校復習功課的同窗好友何蒼云,主要是送還一本書,這本書是他之前委托何從學校圖書館轉借來的。按規定,圖書館借書必須在放寒暑假前歸還,否則學校不簽發出校證,辦理借書的學生便無法離校。當天下午,兩人一起去圖書館還書,剛走到宿舍外操場上,迎面碰到張源泉和浦阿奎。張源泉提起那塊銀圓,要求李敢立即歸還。李敢因為身上沒有帶錢,只好請求回家取來再退還。張認為李敢不講信譽,屬有意抵賴,便責罵道:“既然人沒有生病,就該說話算數,難道想吞沒一圓錢不成。太不是東西,簡直就是土匪強盜。”何蒼云聞言,很不服氣,覺得同學李敢為人正派,怎么可能貪圖一圓錢呢。廚房做的飯菜中夾雜蒼蠅,屬于有錯在先。李敢吃了那份不潔的食物,屬于受害者,既然已答應退還銀圓,就不該再予以苛責。于是,何蒼云上前與張源泉爭辯,漸漸從相互指責發展到拳腳相加。何蒼云擋住張源泉的雙掌后,迅速揮拳擊向其頭部,張源泉躲閃不及,右側頸部被擊中,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在地。眼見不能取勝,張連聲說“你們等著,你們等著”,然后與同伴轉身退走。
十幾分鐘后,李、何離開圖書館,準備回宿舍休息,走出大門不遠,被張源泉等六七人堵在路上。未等兩人反應過來,張源泉與鄭金海已跑上前,一左一右架住何蒼云的胳膊,試圖讓其屈服。二十歲的何蒼云身材高大,臂力過人,眼見張、鄭靠近,竟毫不畏懼,突然伸直雙手,左右開弓,揮掌猛擊。一陣混戰后,張源泉倒地不起,雙目緊閉,臉色蒼白。眾人見狀,馬上停止斗毆,有人大呼“出人命了,出人命了”。一名伙計飛奔出校,向附近崗警報告。正在巡邏執法的法國巡捕得報,迅速派員趕到校內,一面呼叫救護車將傷者送往海格路(今上海市華山路)紅十字會醫院治療,一面派人押送何、李等人回捕房審訊。下午四時多,醫院傳來消息,張源泉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
第三天早晨,法租界巡捕房將李敢、何蒼云解送至上海第一特區地方法院刑八庭接受審訊。以后,捕房律師張天蔭依照當時的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二項的規定,以傷害致死罪起訴李、何兩人,并向法庭報告案發詳細經過。第一特區地方法院法官審查后,認為此案發生在華界,屬上海地方法院管轄,決定將嫌犯及案卷等移交給地方法院辦理。移送前,法庭認為涉案學生李敢沒有參與斗毆,令其交三千銀圓鋪保(舊時以商店名義出具證明所做的保證),準予釋放。地方法院受理案件后,決定先交由本院檢察處偵查,待偵查終結,再向法院提起訴訟。
釀成如此大案,年輕的大學生何蒼云必將受到法律的懲罰,家人焦急萬分。何氏原籍廣東,父母早年到上海經商,積累了巨額家產。何家從法官處獲悉,若肯出一大筆費用賠償死者家屬,并請求對方諒解,或許可以適當減輕罪責,獲得從輕判決的機會。何父覺得錢不成問題,只要能讓兒子少受點苦,花多少錢都愿意。于是,委托代理律師與張家接洽,表示愿意支付五千銀圓,希望與張家達成和解。五千銀圓對普通家庭來說,絕對是一筆很大的款項。讓人意外的是,死者張源泉的妻子居氏竟一口回絕,聲稱錢不稀罕,只要求打死丈夫的人受到嚴懲。
張源泉原籍江蘇無錫,從小家境貧寒,年輕時經人介紹到上海謀生,開始在餐館做學徒。由于聰明好學,廚藝不斷提高。據說,他能將一條黃魚,做成三種風味不同的佳肴。他原在某餐館當大廚,經理對他不薄,給的酬金也比較高,可他并不滿足,總想自己做老板,掙到更多的錢。機會終于來了。1909年9月,朋友告訴他圣約翰大學正在招聘包飯廚師,并遞上一張刊登廣告的《申報》。廣告上說:“本學堂今需飯司一人,包辦飯食,統計六十五桌,每日三餐,一粥兩飯。粥菜四盆;飯菜四盆二碗,用二素四葷。所有一切應用柴米油鹽,以及碗盞等項,須一律包訖。如有愿應招者,望于十四、十六兩日下午四點鐘至本學堂思顏堂第廿八號郭伯良先生處面議可也……”他覺得這是個掙大錢的機會,便按照報上登的地址,前去圣約翰大學應聘,結果被順利錄用。

當時圣約翰大學聲譽良好,學生數量不斷增加。這年秋季,學生已達二百多人,學校不得不募資新建學生宿舍思孟堂加以安置。美籍校長卜舫濟雄心勃勃地宣稱將“成立一所跨宗派的大學,培養研究生和更高級的人才”。可是,食堂缺少一名能干的管事廚師,以往飯菜品種單一,師生都很不滿意。校方決定公開招聘廚師,采取承包形式,保證師生安全順利用餐。學校對早、中、晚三餐的飯菜品種、數量都有明確的規定,并要求食品衛生、可口。張源泉認為只要用人得當,嚴格管理,這些要求都不難辦到。他認為,飯堂由個人承包,柴米油鹽和鍋碗瓢盆皆由其自備,只要經營得法,利潤應該會很可觀。果然,他承包圣約翰大學食堂后,迅速備齊必要的餐具,又招來十來個廚師和幫工,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因為他廚藝出色、管理有方,食堂辦得紅紅火火,深得師生的好評。年復一年,他竟在圣約翰做管事廚師已達二十多年,從一個三十歲左右的青年變成年近六旬的老人;學校的學生從二百多名增加到近九百名,廚師、幫工也增加不少。他的良好表現,得到了圣約翰校方的充分認可。他因此也很滿足,舍不得離開這所給他提供施展才能機會的大學食堂。二十多年中,他付出了辛勤勞動,同時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他很精明,將承包食堂所得逐年積攢起來,拿出一部分錢買入地皮,一部分錢存入銀行。隨著地皮不斷漲價,銀行利息日積月累,張源泉家中資產居然已達十幾萬銀圓。因此,當何家提出賠錢求和的方案時,妻子居氏便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何蒼云羈押期間,檢察官督同法醫仔細查驗張源泉尸身,查明其頭部、上身多處損傷,考慮到死者年老多病,尚無法認定其完全因受傷而死,但也不能排除兩者的關系。法官審訊何蒼云時,據何供稱:“第一次互毆時,張源泉咒罵李敢是土匪,我在旁不平,打了他一下,再踢他一腳。還書后,張老板叫了七八個人來,其勢洶洶地打我,說要報仇,我看他們人多,本想逃跑,可張老板抱住我的腰,我一掙扎,他就倒在路旁了。”其他證人均為圣約翰廚房伙計,全部指認何蒼云是打死張廚師的元兇。
此后,上海地方法院三次開庭審理此案,雙方代表律師對證據、事實反復辯論,各抒己見。1936年9月17日,地方法院開庭宣判對何蒼云執行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判決李敢無罪釋放。何蒼云不服,聘請滬上名律師江一平、梁耀炳,具狀上訴至江蘇省高等法院。又經過多次庭審,高等法院認為張源泉之死,確系與何蒼云一時逞兇有關,依法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無不當。1935年11月18日,江蘇省高等法院判決駁回何蒼云上訴,維持原判。
“蒼蠅命案”發生后,當地報紙連續刊登消息,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有人致書報館,認為此案絕不能當作尋常命案看待,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案件發生在堂堂的大學校園內,而且當事人又是知書達理的大學生,因此除法律教育問題外,與學校教學也密切相關。二、廚師張源泉管理不嚴,致使廚房餐食不潔,說明平時衛生方面存在問題,或許與衛生意識有關。也有人指出,何蒼云作為接受高等教育者,應該懂法守法,卻為一點小事動手打人,這是極不應該的。正因為其不守法的行為,為自己招來了應有的懲罰,也給他人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對于廚師張源泉,有人覺得其亦有相當的責任,既然犯錯在先,發現后如能及時向食客致歉認錯,或許就可避免大禍發生。探其原因,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普遍問題,廚師大多原來是農民,沒有多少文化,衛生意識比較淡漠。他們普遍的看法是,只要將飯菜燒好,讓顧客吃下去就行,至于菜品色香味和清潔衛生,都不在其考慮范圍之內。很明顯,張源泉也有這種意識,因此當學生向他指出衛生問題時,并未引起他的重視。這也是導致雙方矛盾升級,最終釀成命案的原因之一。

滬上大報《申報》發表《大學中蒼蠅命案》一文,指出造成這樁慘案的原因,雙方均有過錯。廚師不注意餐食衛生,導致蛋炒飯中有蒼蠅,顯然有玩忽職守之嫌。學生不向學校報告,自行處理這類糾紛,也存在明顯不足。作者最后評論道:“對于此次該學生之行為,而得到一個教訓,學生血氣方剛,恃強逞兇,往往意氣用事,不肯審慎考慮,一拳打出,性命嗚呼,因此悔之晚矣。起因不過一只蒼蠅,取走也只有一圓錢,竟至造成如此不幸的結果,豈是學生所預料的。蓋學生之于該廚師,素無深仇宿怨,決無定致其死命之理,而竟于不知不覺之中造成這場彌天之禍。青年做事,千萬不應魯莽,于此可見一斑!”
對于案件本身,人們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此案僅有廚房伙計鄭金海、浦阿奎和嫌犯何蒼云的證言,致張身死的究竟是否何蒼云所為,或者是拳擊還是推倒身亡,證據尚不充分,事實也不清楚,法官卻依此判決結案,令人費解。也有人認為,法院沒有采信何蒼云的證言,但又無法證明其言詞的真偽,結果以“何蒼云系一時逞氣,致罹法網,事后并能厚恤死者家屬,情有可原,減輕本刑二分之一,依法處以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草草了結,很難令人信服。如果張源泉確為何蒼云打死,三年六個月的刑罰顯屬輕判。如果不是,何豈非冤枉?!
編輯:黃靈" "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