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該文研究了膠粉與SBS復合改性瀝青的制備工藝及其性能。通過分析復合改性瀝青的性能評價方法和指標,對原材料進行了性能檢測,探討了復合改性瀝青的生產工藝參數,并確定了膠粉與SBS的最佳摻量。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合適的工藝參數和最佳摻量可以顯著改善瀝青的性能,提高其耐久性和抗老化能力,研究成果旨在為工程應用提供理論支持和實際指導。
關鍵詞 膠粉;SBS復合改性瀝青;性能評價方法;最佳摻量
中圖分類號 U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5)04-0055-03
0 引言
國民經濟增長促進了我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導致了橡膠輪胎的大量廢棄,廢棄輪胎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世界難題[1]。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統計,我國輪胎產量已連續十六年居世界前列,每年仍以8%~10%的速度增長,2020年我國廢舊輪胎產量超過2 000萬噸[2-4]。隨著交通運輸業的迅速發展,道路交通量和車載荷的不斷增加,對道路瀝青的性能要求也愈發苛刻。傳統的道路瀝青在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及耐久性方面已難以滿足現代化道路建設的需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改性瀝青的研究應運而生,并逐漸成為提高道路性能的重要手段。
膠粉與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復合改性瀝青作為一種新型的改性材料,因其優異的性能逐漸受到關注。膠粉主要來源于廢舊輪胎,通過將其粉碎并摻入瀝青中,不僅可以有效改善瀝青的高溫穩定性和低溫抗裂性,還具有較好的環保效益。SBS作為一種熱塑性彈性體,能夠顯著提高瀝青的彈性和韌性,使其在高溫和低溫條件下都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現。
該文旨在探討膠粉與SBS復合改性瀝青的制備工藝及其性能特點,通過對比分析不同配比和工藝參數下復合改性瀝青的性能,找出優化的工藝方案,為道路工程提供高性能的瀝青材料。研究結果不僅對提高道路使用壽命和行駛舒適性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廢舊輪胎的再利用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1 復合改性瀝青性能評價方法及指標
該文采用三大指標、177℃布氏黏度等來評價膠粉與SBS復合改性瀝青性能。
針入度是用來衡量瀝青黏度的關鍵指標,它直觀地反映了瀝青的硬度。尤其是在橡膠粉改性瀝青的指標體系中,針入度依然占據重要位置。軟化點則表示瀝青在特定溫度下的物理特性,高軟化點表明瀝青在高溫下具有更好的抗軟化和變形能力,因此,它是評估瀝青熱穩定性的一個關鍵參數,這使得軟化點成為橡膠粉改性瀝青的另一個重要指標。延度用于衡量瀝青的延展性,體現了瀝青的內部凝聚力,并且與路面的實際使用性能有直接關系。這三項指標的測試方法依舊按照現行的標準規范進行。結合國內外對橡膠粉改性瀝青的要求和應用實踐,該文提出了膠粉與SBS復合改性瀝青的三項指標的建議范圍。
為了確保膠粉與SBS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性能,施工溫度應保持在160~180℃之間。如果溫度過低,瀝青的黏度會過高,影響混合料的施工;而如果溫度過高,雖然黏度降低,施工更為方便,但設備可能無法承受過高的溫度。因此,選擇在177℃下用布氏黏度來評估瀝青的黏度。考慮到橡膠改性瀝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形變恢復能力,因此增加瀝青彈性恢復試驗評價瀝青性能,根據《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2011)中T0662進行試驗,在恒溫25℃水中受拉伸作用后能夠回縮的比例,反映了瀝青在受到外力作用后的恢復能力;同時,在膠粉與SBS復合改性瀝青的使用過程中,橡膠粉和瀝青容易產生分層現象,而48h軟化點差可以反映聚合物改性瀝青的存儲穩定性。因此,按照《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2011)中的T0611進行試驗,以評估其存儲穩定性。
根據調研分析,該文提出膠粉與SBS復合改性瀝青黏度技術指標,見表1。
2 原材料性能檢測
(1)基質瀝青
基質瀝青的選擇要受到當地氣候、交通條件的影響,一般采用當地常用的瀝青品種。采用的基質瀝青質量應滿足《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2011)規范要求。考慮到膠粉與SBS復合改性瀝青中同時含有兩種改性劑,很容易因溶脹不充分而引起嚴重的離析問題,因此選擇了SK70#基質瀝青來解決這一問題。
(2)SBS改性劑
SBS改性劑是一種熱塑性彈性體,同時具有橡膠和塑料的特性,常溫下有著橡膠的彈性性能,高溫下又可以如同熱塑料一樣流動。通常可分為兩種:星型和線型,星型SBS改性瀝青的性能優于線型SBS,但加工難度較大、成本較高。該項目選用的SBS改性劑為岳陽石化提供的1301型改性劑,其外觀如圖1所示,技術指標應滿足表2。
(3)膠粉
該項目選用的膠粉是在常溫粉碎法制成的基礎上,通過在工廠中預先與反應劑混合接枝的改性膠粉(Modified Crumb Rubber),簡稱MCR。項目采用目數為60目的橡膠粉,其外觀如圖2所示,技術指標應滿足表3。
3 復合改性瀝青生產工藝參數
為了確保橡膠粉和SBS的改性效果,并賦予復合改性瀝青理想的性能,同時盡量減少剪切時間(因為剪切時間過長可能導致瀝青高溫老化,影響復合改性瀝青的性能),最終確定了剪切時間為1 h。復合改性瀝青的制備過程分為三個關鍵步驟:配料、混合、老化,每一步的工藝參數都需要嚴格控制,以確保最終產品的質量和性能,具體要求如下。
(1)選用優質瀝青、改性劑(如SBS、EVA)、填料和增塑劑;將瀝青加熱至150~160℃,確保其充分熔化。
(2)取質量比為1:1的芳烴油與SBS混合,采用高剪切混合機,設備轉速應控制在5 000 RPM;混合時間為30 min,以確保各組分充分混合;混合過程中溫度應保持在180℃,防止溫度過高導致材料降解;隨后,將混合物放入160℃的烘箱中,進行0.5 h的溶脹處理。
(3)將從烘箱中取出的活化橡膠粉與基質瀝青混合后,加入到已經剪切了0.5 h的SBS改性瀝青中。在保持相同的剪切條件下,繼續剪切1 h,即可獲得膠粉與SBS復合改性瀝青。
通過嚴格控制上述工藝參數,生產出的復合改性瀝青在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和耐久性方面表現優異,滿足道路建設的高標準要求。
4 膠粉與SBS最佳摻量確定
(1)SBS摻量對復合改性瀝青性能的影響
該文選取了1%、2%、3%、4%、5%與6%SBS摻量進行試驗。試驗材料選用線型YH791SBS和60目橡膠粉,橡膠粉摻量為15%,試驗結果見圖3。
根據上圖趨勢,當SBS的添加量為1%時,兩者針入度幾乎一致。但SBS的添加量至2%時,復合改性瀝青的針入度明顯下降。隨著SBS摻量從2%逐步增加到6%,復合改性瀝青的針入度持續降低。
在軟化點方面,隨著SBS摻量的增加,復合改性瀝青的軟化點逐漸上升,尤其是當SBS摻量從1%增加到4%時,軟化點顯著提高。例如,當SBS摻量從3%增加到4%時,軟化點上升了14.3℃。然而,當SBS摻量從4%進一步增加到6%時,軟化點的增幅顯著減小,僅增加了3.6℃。
在延度方面,5℃延度隨著SBS摻量的增加而增大,從1%的14.8 cm增加到5%的26.1 cm,但在6%時略微下降到24.2 cm。這表明SBS摻量的增加提高了瀝青在低溫下的延展性,使其在低溫下更加柔韌。
綜合試驗結果,在制備膠粉與SBS復合改性瀝青時,將SBS的摻加范圍確定為:2%~4%。
(2)橡膠粉摻量對復合改性瀝青性能的影響
為了確保試驗結果的可靠性,選擇了40目和60目的橡膠粉。結合對SBS改性瀝青和橡膠瀝青的相關研究,確定了12%、15%、18%和21%的橡膠粉與2%、3%和4%的SBS進行混合。
該試驗增加了橡膠瀝青和SBS改性瀝青兩組對照組,并評估了性能。樣品外觀方面,12%摻量橡膠粉復合改性瀝青表面較光滑;而摻量增至21%時,表面變得粗糙,有明顯的顆粒感,說明摻量在21%時,橡膠粉的溶脹效果較差。試驗結果見圖4~圖6。
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膠粉摻量的增加,針入度整體上有下降的趨勢,表明瀝青變得更加硬化;SBS摻量的增加同樣導致針入度的降低,比如編號1(膠粉24%,SBS 0%)的針入度為60.9,而編號14(膠粉21%,SBS 4%)的針入度為49.1。
軟化點方面,隨著SBS摻量的增加,軟化點顯著提高,這表明瀝青的高溫穩定性得到改善。膠粉摻量增加同樣提升軟化點,但效果不如SBS明顯。例如編號2(膠粉0%,SBS 6%)的軟化點為75.9,而編號14(膠粉21%,SBS 4%)的軟化點達到93.3。
當橡膠粉摻量為12%時,不同SBS摻量下的復合改性瀝青顯示出較大的延度差異;當橡膠粉摻量增加到15%時,這些差異有所減少;然而,當橡膠粉摻量進一步提高到18%時,延度差異再次顯著增大。根據這些試驗結果,推薦的膠粉與SBS復合改性瀝青的最佳配方是:橡膠粉摻量為18%,選擇YH791型號的SBS,摻量為4%。
5 結語
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先剪切SBS改性瀝青,然后再加入橡膠粉進行共同剪切的方式,制備出的復合改性瀝青性能最佳。經過芳烴油處理的SBS和橡膠粉改善了與瀝青的相容性,從而提高了復合改性瀝青的均勻性和性能。最佳的剪切溫度為180℃,剪切時間為1 h。在SBS摻量增加的情況下,針入度下降,軟化點上升,而延度則呈現出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SBS的最佳摻量范圍為2%~4%。橡膠粉的摻量對性能的影響更為顯著,最佳摻量為18%。綜合考慮,確定的最佳配方為橡膠粉18%和SBS 4%。
參考文獻
[1]朱浩然,蔡海泉,李峰,等.活性橡膠瀝青膠結料微觀結構分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 2016(4):35-39.
[2]Wang Feng, Kuang Minming, Li Guanlong, Zhou Xiaolong, Li Chenglie. Investigation of Swelling and Dissolution Process of Natural Rubber in Aromatic Oil[J].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2015(3): 76-86.
[3]康成生,李良英,張星宇,等.廢舊膠粉改性瀝青的紅外圖譜特征[J].中國建材科技, 2016(5):46-48+114.
[4]栗培龍,丁湛,陳沖.橡膠粉在熱瀝青中的溶脹降解特性分析[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12):97-102.
[5]陳中秋.高聚熟化膠粉與SBS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在宣曲高速公路的應用研究[J].公路, 2018(10):6-9.
收稿日期:2024-08-05
作者簡介:韓波(1986—),男,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國省干線公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