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羅德·威爾遜1916年出生于英格蘭哈得茲菲爾,曾四次當選英國首相,是20世紀歐洲政壇的名人。
15歲那年,威爾遜考入哈得茲菲爾皇家會堂中學。有一次,在學校舉行的童軍遠足中,他因為喝了受到污染而變質的牛奶染上傷寒,不得不休學在家。
經過半年多的治療,威爾遜的身體終于康復。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既然自己是因為喝了變質牛奶而影響到健康和學習,那為何不去找那家生產牛奶的廠家討說法?同時也可以告誡他們,不能再讓更多人受到傷害。
經過多方打探,威爾遜終于在離家50公里遠的地方找到了那家牛奶廠。據附近的居民說,這家牛奶廠在生產時,并沒有進行嚴格的質量管理和安全檢測,經常將一些受到污染的牛奶包裝后進行售賣。
威爾遜聽后非常氣憤,毫不畏懼地找到牛奶廠老板,告知對方自己因為喝了他們的變質牛奶遭遇大病和休學,并要求他們必須加強質量管理,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絕對不能再出售變質牛奶。
老板看到一個乳臭未干的少年竟敢跑來對自己指手畫腳,立即派人架起威爾遜,將他扔到大門外,還恐嚇說,如果再敢沒事找事,就將他抓起來關進黑屋,永不放出來。
威爾遜并沒有被嚇倒,干脆站在牛奶廠大門外大聲抗議,他的喊聲引來了許多圍觀的人。大家同情這個少年的遭遇,又佩服他的勇氣,漸漸的,越來越多的人和他一起高聲抗議。
最終,牛奶廠老板迫于壓力向威爾遜當面道歉,并表示以后會嚴控質量,不會再出售變質牛奶。威爾遜沒有相信口頭之詞,而是讓老板當著眾人的面,當場出具書面保證。
在威爾遜的“教訓”下,那家牛奶廠果然再也沒出售變質牛奶。大家對這位敢于維權的少年贊不絕口。威爾遜則平靜地表示,自己只是做了自認為正確的一件事。
少年威爾遜用行動告訴眾人,當自身權利受到侵害時,要勇敢站出來,堅持心底的真理,也要堅持用合法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