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國家教育也迎來了新的改革,即“雙新”政策下的課堂教學理念?!半p新”教學的核心理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課堂是“雙新”改革內容施展的主要舞臺。小學科學的學習階段是培養學生科學興趣的重要時期,因此,“雙新”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學理念的運用與優化顯得尤為重要。
“雙新”即新課程、新教材,“雙新”的核心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發展為主要目的的教學觀念。在這一觀念指導下,小學科學課堂設計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表達課堂學習成果,支持并陪伴學生參與實踐,旨在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表達能力,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雙新”教學理念的優勢是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并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幫助學生充分吸收科學理念。
新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常常強調科學與生活的關系,目的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新教材的改革內容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多種呈現方式。教師的課堂可以以“游戲化、情景化”的形式體現,并以“問題—任務”的思路展開,使課堂充滿樂趣和挑戰,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
以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認識物體”中的第三課《比較長短》為例,要求學生們能夠確定同一起點,比較物體的長短,能夠利用感官、身體或身邊的簡單工具來比較物體的長短、高低等,鍛煉學生觀察、操作和如實表達的基本能力。
設置課堂活動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對科學知識的熱情,體會科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在《比較長短》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設計活動讓學生們在自我探索中加深“比較長短”的理解。比如,以學生熟悉的鉛筆為情景,學會比較差異不明顯鉛筆的長短,指引學生動手比較,并把比較后的鉛筆由長到短排序。此過程中,學生呈現不同做法。有的學生是確定同一起點,末端對齊,有的學生則是筆尖對齊。老師可以及時檢查學生們自主學習后的成果,和學生們一起總結比較長短的方法。隨后,創設“窗邊定制收納柜”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比較不能移動物體的高低。老師發布“比較柜子和窗臺高低”的任務,引導學生利用身體或身邊的物體作為簡單工具比較物體的高低。學生依據生活經驗比較,有的學生采用鉛筆以接龍的做法比較,而有的學生選擇身體進行比較,標記柜子與窗臺在身上的位置。學生在展示和交流做法時教師加以引導,及時評價。最后,在課堂活動中也可以用游戲化形式開展“手腕粗細”的精細比較,掌握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加深理解。
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不僅是局限于課堂時段的發揮,還可以落實到生活學習中。以《比較長短》的課后學習為例,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比較長短”的小挑戰,在下一次課堂上鼓勵學生分享挑戰成果,鞏固課堂知識。
“雙新”背景下小學科學課堂知識與實踐探索的融合教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教學方式,對建立學生科學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將科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優化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吸收科學知識、增強科學素養,為社會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
(作者單位:上海市徐匯區徐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