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進步,烹飪領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而具備高技能的專業人才在推動烹飪藝術的創新以及提升餐飲服務品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從數字時代烹飪專業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出發,進一步探討數字賦能背景下烹飪專業高技能人才的培訓教學策略,以期為提高烹飪教育質量、滿足行業人才需求提供有力支持。
鑒于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烹飪行業對于具備高級技能的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此類專業人才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烹飪技藝,還必須具備創新思維和數字技術應用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素養,以適應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但當前烹飪專業教育在培養此類高級技能人才方面仍面臨諸多問題,涵蓋教學內容的更新滯后、教學方法的單一性以及評估體系的不完善,導致了人才培養的質量難以滿足行業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探索在數字技術賦能背景下,烹飪專業高級技能人才培訓的新策略,以有效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和質量,為烹飪行業的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1.數字時代烹飪專業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在當今全球范圍內數字化浪潮的沖擊下,烹飪行業作為傳統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典型代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數字化技術的融入不僅為烹飪技藝的傳承與創新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同時也對烹飪專業高技能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更為嚴格的標準。在這樣的背景下,對烹飪專業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分析顯得尤為關鍵,這不僅關系到烹飪行業的長遠發展,也是教育領域與時俱進、調整教學策略的核心要素。具體而言,數字賦能背景下烹飪專業高技能人才需求主要涵蓋以下幾個層面。
一是烹飪技藝與數字化技術的深度融合需求。在數字化技術的推動下,烹飪行業逐步實現了從傳統手工操作向智能化、自動化的轉型。烹飪專業高技能人才不僅需精通各類傳統烹飪技藝,如刀工、火候掌控、菜品創新等,還必須掌握數字化烹飪工具的使用和維護,如智能烹飪設備、數字化菜單管理系統等。他們需將傳統烹飪技藝與數字化技術緊密結合,運用數據分析、遠程監控等手段提升烹飪效率和菜品質量。
二是跨界融合與創新能力的需求。在數字化賦能的背景下,烹飪行業與其他領域的融合日益加深,涉及食品科學、營養學、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烹飪專業的高技能人才需具備跨學科融合的能力,能夠將這些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理念融入烹飪實踐,推動烹飪技藝的持續創新。同時,他們亦需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能夠洞察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趨勢,并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菜品和服務模式。
三是市場需求導向與個性化服務能力的需求。鑒于消費者對餐飲品質和服務體驗要求的持續提升,烹飪專業高技能人才必須更加密切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動以及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他們應當運用數字化工具深入分析消費者行為,掌握消費者的口味偏好、消費習慣等關鍵信息,以便提供更為精準和個性化的服務。此外,烹飪專業人才還應具備應對市場變化的靈活能力,能夠依據市場需求的演進,及時調整菜品組合和服務模式,以維持其競爭優勢。
2.數字賦能背景下烹飪專業高技能人才培訓的教學策略
2.1 技藝與數字技術融合,強化實踐與理論并重
技藝與數字技術融合的教學策略,旨在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烹飪技藝深度結合,打破傳統教學的界限,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化、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和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同時,強化實踐與理論并重的教學理念,確保學生在掌握扎實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大量實踐鍛煉,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以西餐烹飪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為例,該系統充分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如高清視頻、三維動畫等,將復雜的烹飪技巧與理論知識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佩戴VR頭盔后,可以沉浸于一個高度逼真的西餐廚房環境之中,從食材的精細識別到復雜的刀工技巧,再到菜肴烹飪的精細調控,均可運用該系統獲得全方位、多視角的觀察與操作體驗。沉浸式學習環境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使他們能夠在模擬的真實情境中勇于嘗試、積極調整,進而加速對西餐烹飪技能的掌握與精通。此外,該系統還內置了即時反饋機制,能夠精準捕捉學生的操作細節,即時指出錯誤并提供改進建議,以提升學習的精準度與效率,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能力,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除了西餐烹飪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外,部分職業院校還運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開發了一系列數字化教學資源,如電子工作手冊式教材、在線課程、微課等,運用互聯網等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使原本單一的教材立體化、形象化、趣味化、可視化,滿足了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同時,教師還積極引導學生運用移動客戶平臺,如微信、微博等,分享烹飪行業、餐飲企業的最新資訊,并引導學生利用平臺進行討論、交流,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在強化實踐方面,部分職業院校運用建設校內實訓基地、開展校企合作項目等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機會。例如,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山東省科研創新平臺“山東省高等學校智能烹飪新技術研發中心”,構建了“四元融匯,數智烹飪工匠人才培養模式”,匯聚了產教資源、搭建創新平臺、組建特色師資團隊等措施,為學生提供了從理論學習、技能訓練到創新實踐的全方位支持,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為行業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數智型烹飪工匠人才。
2.2 激發跨界創新潛能,推動學科的交叉融合
激發跨界創新潛能,推動學科的交叉融合,要求烹飪專業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改革與創新。具體而言,學校需要打破傳統學科界限,引入其他領域的知識與技能,如食品科學、營養學、信息技術等,以豐富烹飪專業的內涵,并運用跨學科項目、實踐合作等方式,促進學生在不同領域間的知識遷移與技能融合,培養他們的跨界思維與創新能力。
以“智慧餐飲”為例,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餐飲已成為餐飲行業的新趨勢。為了培養學生的跨界創新能力,部分職業院校開始嘗試將信息技術課程融入烹飪專業教學中,如開設“智慧餐飲系統設計與應用”課程,教給學生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提升餐飲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在這門課程中,學生不僅學習基本的編程、數據庫管理、網絡通信等信息技術知識,還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和項目實踐,了解智慧餐飲系統的構成、功能及實現方法。例如,學生可以學習如何運用傳感器技術監測食材的新鮮度,運用大數據分析顧客的消費習慣以優化菜品推薦,或者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餐廳的自動化點餐與結算等,以鍛煉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烹飪專業還可以與食品科學、營養學等學科進行交叉融合,共同開展食品研發、營養膳食設計等項目,可以使學生深入了解食材的營養成分、加工特性以及烹飪過程中的化學變化等,進而設計出更加健康、美味的菜品。
2.3 洞悉市場需求變化,提升個性化服務能力
洞悉市場需求變化,要求烹飪專業教育密切關注行業動態和消費者趨勢,運用市場調研、數據分析等手段,準確把握餐飲市場的發展方向和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在此基礎上,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加強與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關聯性,確保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與市場需求緊密相連。同時,提升學生的個性化服務能力,要求烹飪專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審美能力,使他們能夠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和偏好,提供定制化的餐飲產品和服務。
“定制化餐飲服務”是烹飪專業提升學生個性化服務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消費者對餐飲品質和服務體驗要求的不斷提高,定制化餐飲服務已成為餐飲行業的新趨勢。為了滿足該需求,部分職業院校開始嘗試將定制化服務的理念融入烹飪專業教學中,如開設“餐飲定制服務與設計”課程。在這門課程中,學生不僅學習基本的餐飲服務知識和技能,還運用實際案例分析和項目實踐,了解定制化服務的流程、技巧及實現方法。例如,學生可以學習如何根據客戶的口味偏好、飲食習慣、健康需求等信息,設計出符合客戶個性化需求的菜單;或者學習如何運用數字化工具進行客戶信息管理,以便更好地跟蹤客戶的需求變化并提供持續的服務。此外,烹飪專業還可以與餐飲企業合作,共同開展定制化餐飲服務的實訓項目。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入了解餐飲企業的運營模式和客戶需求,學習如何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此外,在數字賦能的背景下,烹飪專業還可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更精準的分析和預測。例如,分析消費者的消費記錄、口味偏好等信息,預測出消費者的未來需求趨勢,為烹飪專業的教學和人才培養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字賦能背景下烹飪專業高技能人才培訓的教學策略需緊跟時代步伐,注重技藝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強化實踐與理論并重;同時,激發跨界創新潛能,推動學科交叉融合,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和創新能力;此外,還需洞悉市場需求變化,提升學生的個性化服務能力,以滿足消費者對餐飲品質和服務體驗的多元化需求。實施這些教學策略,烹飪專業教育將能夠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發展,為烹飪行業培養出更多具備高技能、創新思維和良好服務意識的專業人才,進而推動烹飪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促進餐飲行業的持續繁榮與發展。
基金項目
自治區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項目烹飪專業(中式烹調師),項目編號:LG202410。
作者簡介
黃春芳(1979-),女,漢族,廣西桂平人,研究生,管理學士,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