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先進制造業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骨干,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聚焦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筑牢先進制造業保持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安全、保持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領先和保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的能力。需要從健全先進制造業創新體系、構建鏈群協同發展網絡、重塑產業組織形態、建立賦能發展機制、鍛造文化經濟形象等五個方面發力,加快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先進制造業;現代化產業體系
先進制造業是集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引領制造業未來發展方向的產業領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重要基石,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振興制造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短期看是實現經濟良性循環的關鍵,長期看是關乎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戰略;要全面提升產業基礎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笆逦濉睍r期,推動先進制造業蓬勃發展、塑造國際產業競爭新優勢是重中之重。應注重先進制造業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統一,提升先進制造業三大能力,加快推進先進制造業發展,服務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夯實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物質技術基礎,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一)先進制造業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制造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產活動之一,主要為經濟活動提供物質基礎,為生產力提供物質支撐。制造業則是利用原材料、能源、設備、勞動力、技術、資金、數據等資源要素,通過制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工具、工業品與消費品的行業。作為將科學技術轉變為生產力的關鍵環節,制造業發展與技術進步的關系十分密切。隨著技術進步、產業發展,新與舊、傳統與新興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基于一個時期的先進技術發展而來的制造業,即稱為先進制造業。而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主干,也是先進制造業??偟膩砜?,先進制造業是集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在技術和工藝、制造模式和產業組織方式、產業附加值和帶動性等方面具有顯著特征的產業形態,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特征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二)新質生產力是接替傳統生產力的先進生產力
生產力是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運用生產工具加工勞動對象進行生產時形成的物質力量。新質生產力是相對傳統生產力而言的、更上一個層級的生產力,它既是包容全新“質態”要素的生產力,也包括實現動能躍遷的生產力??梢哉f,新質生產力是生產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下的躍升,集中表現為以數字經濟為時代背景,以先進和新興產業為載體,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力量,以內涵型、自主型發展為增長路徑的新的生產力形式和質態。
(三)先進制造業與新質生產力在“新”與“質”上相互交融
一方面,“先進”與“新”質生產力高度統一,都強調科技創新帶來的產業變革??萍紕撔率峭苿酉冗M生產力和新質生產力形成與發展的主導力量。當前,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新興技術,正加速通過技術創新與應用驅動產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的深刻變革。在這種變革下,跨行業跨領域的交叉融合以及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對接,帶來先進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而先進制造業的發展,無論是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中的主體制造業,還是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都將有力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與發展。
另一方面,“先進”與“高質”殊途同歸,追求的都是價值的增值。先進制造業是引領制造業發展方向的產業形態,是現有重點發展的制造業的統稱。新質生產力追求的也正是高效率和高價值。同時,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的價值分配方式將會隨著產業鏈組織形態變革與價值增值差異而發生顯著改變,而新的產業組織形態、新的生產方式都屬于先進制造業范疇。數字經濟時代,新質生產力更加強調要素驅動形式、產業組織形態和價值增值方式等“質態”的變革,與先進制造業所追求的一致。
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先進制造業應著力加強能力建設,這種能力集中表現為一種嵌入高質量發展中的組織和行為特征,主要包括三個層次。
一是具備完善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保障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的能力。創新是發展的根本動力。先進制造能力應通過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構建協同高效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實現由跟隨式創新向引領發展的重大轉變,推動漸進式單點式創新向顛覆性網絡化創新轉變,形成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引領全球技術和產業變革的能力,是作為骨干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保障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安全的能力。
二是擁有高水平發展效能,保持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領先的能力。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我國嵌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關鍵所在。先進制造業能力應體現在完整產業體系優勢進一步鞏固,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推動全行業、全鏈條制造模式發生根本性轉變,重塑國家工業形象和工業文化“軟實力”,確保制造業不易被模仿、不可替代、不能轉移,形成國際競爭力。
三是形成支撐新型工業化發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先進制造業對高質量就業的創造作用,對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現代化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能夠賦能經濟社會發展,這是新型工業化的要義所在。先進制造能力應是持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服務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能力。
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目的在于借助先進制造技術進步,改變生產制造模式和產業組織形態,重塑制造業發展模式和發展方式,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進而形成并發展新質生產力。當前,我國先進制造業發展還需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全面提升競爭力。應從國家層面強化頂層設計,研究制定“十五五”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專項規劃,提出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推動先進制造業快速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具體建議如下:
(一)健全先進制造業創新體系,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產業創新與科技創新深度對接,是創新鏈與產業鏈尋求統一、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過程,也是先進制造業創新體系的核心所在。從創新主體角度來看,需加強對企業研發機構的鼓勵和支持,支持行業骨干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當好科技創新的“出題者”“答題者”“閱卷人”。從創新成果轉化角度來看,應健全研發創新過程中的“即時產出”機制,建立以成果轉化為主導兼具科技研發、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引進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從創新服務角度,要打破產業邊界促進融合創新,培育壯大技術轉移人才隊伍、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和成果轉化數字平臺,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從應用牽引角度,要實施應用場景行動計劃,構建“新技術研發-新產品認定-新場景開發”體系,開展標桿示范場景項目建設,創建一批應用場景示范區,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
(二)構建鏈群協同發展網絡,形成結構合理、區域協調的先進制造業布局
先進制造業集群是產業鏈空間分布的重要載體,產業鏈是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的重要紐帶。推動重點產業鏈的發展,重在從行業角度,構建細分領域完備、分工協作緊密的先進制造業體系。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重在從空間角度,打造規模優勢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生態體系健全的區域產業科技創新發展集合體。據此,建議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明確先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目錄,強化產業鏈強鏈、補鏈、暢鏈、固鏈,實現“化點成珠、串珠成鏈”;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激發地方主動性創造性,圍繞重點產業鏈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最終通過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和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協同發展,構建起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四梁八柱”。
(三)重塑產業組織形態,提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水平
先進的組織形態是先進制造業的核心特征,包括新的企業形態、新的生產方式、新的制造模式、新的服務業態等。據此,建議堅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動搖,深入實施以人工智能為引領的智能制造工程,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重塑先進制造業產業模式和組織形態。加快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效率領先的綠色生產體系。實施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專項工程,遴選跨領域交叉融合創新項目,開展跨界交叉集成創新,拓展新領域新賽道。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新業態,推動先進生產制造向“產品+服務”邁進,激發生態主導型企業、平臺組織和共享經濟的發展。
(四)建立賦能發展機制,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技術基礎
以新型工業化賦能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發展先進制造業的主線。圍繞賦能新型城鎮化,要深入實施針對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的提升行動,建設一批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項目,因地制宜發展先進制造業,提升城鎮人才、產業等方面的綜合承載能力。圍繞新型工業化賦能信息化,不斷加快5G、數據中心、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帶動智慧城市、智慧社會發展,擴大優質供給、新型供給,發展信息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為民眾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多樣的產品和服務。圍繞新型工業化賦能農業現代化,深入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強化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業裝備等對農業的改造,加強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研發應用,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帶動農業現代化產業園區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五)注重工業文化發展,推動產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工業文化是先進制造業所形成的物質與精神產品的集合,工業文化是先進制造業“軟實力”的有力支撐。據此,建議深入實施新時代中國工業形象塑造與傳播工程,挖掘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工業文化的新內涵、新理論、新體系,推動文化與產業、科技、區域的融合發展。同時,完善產業治理的制度性規范,探索針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包容審慎監管模式,加快建設集政府、企業、群團組織、社會力量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產業治理機制。此外,不斷完善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探索開展先進制造業重點領域的立法工作,研究制定促進國家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相關條例。
參考文獻
[1]陳夢根,張可.新質生產力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J].改革,2024,(06):58-69.
[2]陳曉清.中國工業文化發展特征、趨勢與策略研究[J].新型工業化理論與實踐,2024,1(04):167-179.
[3]侯彥全.集群化發展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路徑[J].中國工業和信息化,2024(4):52-56.
[4]王海兵.數字經濟驅動制造業數智化轉型發展的典型范式[J].新經濟導刊,2024,(08):15-22.
(作者系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戰略規劃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Using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Hou Yanquan
Abstrac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presents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and serves as the backbone of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developing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advanced manufacturing’s ability to maintain the resilience and security of industrial chains and supply chains, maintain its leading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manufacturing, and meet the demands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five aspects: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system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building a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network among industry chains and clusters, reshaping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forms, establishing enabling development mechanisms, and forging a cultural and economic image. These efforts will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cultivate the formation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Keyword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Modern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