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隨著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電力市場化發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跨省交易、電力市場產品多元化、電力消納等方面,仍需探索創新制度和模式。歐洲作為電力體制改革較早推進的地區,其改革路線和成功經驗對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旨在通過綜述歐洲電力體制改革及政策、歐洲電力市場運營情況,并與中國電力市場改革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和研究,最終得到歐盟電力體制改革對中國的啟示。
關鍵詞:電力體制改革;電力市場;電價政策;歐盟
自20世紀80年代起,歐盟便著手推行電力市場一體化的改革措施,逐步發展出了一個以日前市場和日內市場耦合為核心的統一電力市場體系,該體系跨越了多個國家邊界,實現了電力資源在更廣泛區域內的高效配置和優化。隨著歐洲跨國電網建設規模的擴大、統一電力市場規則和交易方式的完善,歐洲統一市場成員國數量逐步增多。截至2022年,歐洲實現了31國范圍內的日前統一市場。然而,鑒于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經驗較少,因此深入探索歐洲的電力體制改革路線,并借鑒相關成功經驗,對推動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電力市場交易電量顯著增長,市場由垂直一體化向更加開放和競爭的模式轉變
歐盟電力市場的發展軌跡已經從各自為政的國別市場,轉型為涵蓋多國的區域性市場。這一轉型表現為電力交易模式的更新,即從傳統的長期合約交易逐步轉向更為動態的日前和日內市場交易。 截至2021年年年底,歐盟統一日前耦合市場電力交易量達到歐盟用電量的98.6%,近40%的交易電量通過跨國輸電線路進行傳輸,日均交易額達到2億歐元。歐盟統一日內耦合市場在2020—2021年交易電量增速分別為21%和11%,日內交易量占現貨交易總量的比例從15.5%提升至19.8%(見圖1)。
(二)電力平衡市場日趨完善,全歐盟實現跨境傳輸
為應對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帶來的不確定性,歐盟提出建設跨地區的區域平衡市場。截至2023年年底,歐盟統一平衡市場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加入跨境不平衡市場建設的國家超過31個,各國已就平衡市場的產品定義和結算達成協議,并建立了跨區域平衡能源產品交易的統一平臺。其中跨境平衡市場建設共形成了四個平臺,包括:一次備用調頻平臺(FCR)、二次備用調頻平臺(aFRR)、快速三次備用調頻平臺(mFRR)以及慢速三次備用調頻平臺(RR)。
以德國和奧地利之間的跨境平衡市場平臺建設為例,其在2017年底開始創建“DE-AT-BCC”合作平臺,旨在建設二次備用調頻(aFRR)平臺。德國和奧地利的輸電系統運營商自2020年2月以來共同采購自動頻率恢復備用(aFRR)平衡容量,到2023年,其采購成本顯著下降。2023年兩國合作的總平衡容量成本為5.71億歐元,而如果沒有合作,成本將達到5.956億歐元(見圖2)。
(三)歐盟電力市場監管機制完善,市場效率提高,增加市場透明度
在歐盟開放電力市場的過程中,市場監管機制取得了顯著進展。最初,一些國家雖然設有能源監管機構,但其職能通常分散在不同部門,或依賴行業自我監管。2003年,歐盟推出了一系列立法計劃,要求所有成員國建立具有強制性的監管機構。此后,歐盟采取了多項措施來增強這些監管機構的獨立性,并確保其擁有必要的資源。

監管機構在提升市場透明度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主要涉及兩個核心內容:首先是基礎數據的透明度,這主要由輸電網運營商(TSO)負責發布;其次是各國監管機構與歐盟能源監管合作署(ACER)在能源批發市場完整性和透明度法規(REMIT)框架下共同進行市場監控。這些措施為解決市場操縱問題提供了有效工具。
獨立的監管機構對于歐盟內部電力市場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在歐盟,ACER與歐洲能源監管機構合作論壇(CEER)的緊密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歐盟內部電力市場的發展現狀。透明度和市場監管是確保市場正常運轉的基石,通過這些措施,歐盟電力市場正逐步建立起一個透明的市場環境。
(一)歐盟國家電力體制改革路徑
歐洲的電力市場化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為達成地區間交易的融合統一,歐洲七大電力交易所共同提出區域價格耦合項目(PCR),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買賣雙方可以進行無障礙電力交易。歷史上,歐洲電力市場的耦合進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規范市場運行,初期區域試點。1989年由英格蘭和威爾士推出,第一次打破電力系統垂直一體化體制。1996年,歐盟發布96/92/EC指令,發、輸、配電業務必須分離。
第二,擴大跨國互聯,推進日前市場耦合。2003年,歐盟頒布了2003/54/EC指令,要求輸配電業務從電企垂直一體化的業務體系中徹底分離,建立跨國輸配電業務的運作基礎。
第三,推動日內市場耦合,達成全歐洲電力市場耦合。2014年至今,歐盟在容量分配、擁塞管理、風險防范等方面出臺了更多配套法案,其間陸續有意大利、希臘、保加利亞等13個國家加入日前電力耦合市場。截至目前,日前市場耦合幾乎覆蓋了全歐洲的用電負荷。

(二)歐盟電力體制改革政策
歐洲最重要的兩項電力體制改革政策為2019年進行的“清潔能源一攬子計劃(Clean Energy Packgae)”以及2022年歐盟正式通過的“REPowerEU”能源計劃,歐洲電力市場化歷史法律法規的發展進程見表1。

1.清潔能源一攬子計劃(Clean Energy Package)
2019年進行的“清潔能源一攬子計劃”(Clean Energy Package)主要包括《電力規則(EU)2019/944》,該指令對先前的《電力市場規則(2009/72/EC)》進行了修訂,并同時推出了《電力規則(EU)2019/943》。
《電力規則(EU)2019/944》細化了歐洲在電力生產、輸配、儲存以及消費者保護措施方面的通用規則。清潔能源一攬子計劃的重點在于加強電力市場的整合,旨在促進跨境貿易和進一步協調市場規則。同時,該計劃也強調了供應商之間的競爭。
《電力規則(EU)2019/943》規定了電力市場運營的詳細準則,包括價格制定和平衡責任。此外,跨境容量分配、網絡費用規定以及容量市場的設計原則等內容也被突出強調。
歐盟在《規則(EU)2019/942》的基礎上,成立了能源監管合作機構(ACER)。盡管《規則(EU)No1227/2011(REMIT)》并未在2019年進行修訂,但它通過市場監測來確保市場誠信和透明度,對電力市場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
2. 2022年歐盟正式通過“REPowerEU”能源計劃
2022年3月,歐盟內部經審議,正式通過了“REPowerEU”能源計劃,旨在加速能源系統改革以應對全球能源市場混亂和歐洲能源安全問題。
2022年9月,歐盟委員會發布《應對能源高價的緊急干預方案》,規定從需求、價格、補貼等多方面對能源供需和市場運行提出干預措施,要求各成員國削減負荷峰值,設定“非邊際機組”價格上限(征收“暴力稅”),對油氣、煤炭、煉化行業征收“團結捐款”,要求以確保整個能源行業獲得公平的收益來應對危機,以及向用戶發放補貼。干預措施持續至2023年3月31日。
(三)歐盟電力體制改革成效
歐盟通過電力體制改革和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及財政激勵措施,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應用和能源效率的提升。過去十年,歐盟總發電量較為穩定,振幅在3%左右。核電在2022年以前一直是歐盟發電占比最大的電力來源,占比約25%。其余來源按發電量排名是天然氣、煤炭、風電、水電和光電。2022年,歐盟發電量共計2795TWh,風電及太陽能發電量總和首次超越天然氣發電量,合計占比達到22%。2023年上半年,歐盟化石燃料發電量同比下降17%,光伏發電量同比增長13%,風能發電量同比增長4.8%。
2023年,歐盟在追求能源獨立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取得了顯著進展。面對全球能源格局的變化,歐盟國家不斷加快能源轉型的進度,眾多國家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推動光伏和風電裝機量的持續增長。德國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2022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在德國電力消費中的比重達到73%。其通過統一的“能源互聯網”實現了能源的高效流動和儲存,減緩了供需波動。此外,德國的平均電價下降了30%,進一步提升了能源市場的競爭力。意大利通過“能源市場統一化”改革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的普及,2022年可再生能源在電力消費中的比例約為56%。同時,意大利還積極推廣綠色氫能,為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奠定基礎。西班牙在電力體制改革中也積極推廣可再生能源,推動了能源結構的轉型。截至2022年,其可再生能源在電力消費中的比例約為48%。此外,西班牙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和財政激勵措施,顯著提升了能源效率和電力系統的穩定性。
(四)中國電力市場改革路徑
我國的電力市場改革在2002年至2024年不斷進行探索和突破,從最初的廠網分開到后來的競爭性環節放開,再到2024年提出的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體現了電力行業市場化、清潔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見圖3)。
2002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推動電力行業實現廠網分離和政監分離,旨在發電側培育市場主體,建立競爭機制,并建立監管保障體系。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包括放開競爭性環節電價、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等。2024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指導意見》。本次電改明確了新形勢下新型電力系統應具備“五大特征”,即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
歐盟電力市場化改革歷程已有將近40年,這期間歐盟電力市場經歷了不斷的轉型和改造。目前,歐盟的電力體制改革已進入相對成熟的時期,也為我國提供了寶貴經驗。具體而言,歐盟電力市場改革的成功經驗為我國提供了以下啟示。
(一)不斷完善電力市場機制,有序推進現貨市場建設

歐洲電力市場產品不僅包含了中長期合約市場,也包含了日前市場、日內市場以及平衡服務市場,日前市場和日內市場可實現跨國耦合。
我國各省區現貨市場應逐步完善為可協調日前和日內交易的產品。目前,我國現貨市場建設尚處于試點和探索階段,市場產品結構相對單一,主要集中在電能量交易,而輔助服務市場、容量市場等發展相對滯后。此外,我國現貨市場與中長期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綠證市場、碳市場等的銜接不足,降低了電力資源配置效率,影響了現貨市場的高效運行。因此,我國應加快完善現貨市場頂層設計,優化市場交易規則,促進市場參與品種的多樣化,增加市場的深度和廣度。
同時,我國應加大價格區域之間的市場耦合,增加現貨市場流動性和活躍度。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競爭不充分、資源配置有待完善,市場活力不足。因此,我國應加強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建設,打破省間壁壘,促進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此外,我國還應借鑒歐洲電力市場的經驗,逐步實現日前市場和日內市場的跨區域耦合,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通過這些措施,我國各省區現貨市場將逐步完善,為電力市場的高效運行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建立能源平衡交易制度,做好省內與省際間電量交易銜接
根據我國東西部地區能源資源的分布以及電力需求的布局,需優化省內和跨區域、省際間的電力交易協調機制,確保省內交易與跨區域、省際交易之間能夠順暢對接,實現電力資源的有效配置。
從歐洲的經驗來看,基于《2017/1485/ EC號條例》,在整合各國平衡市場方面,歐洲主要分為兩個層次:國內平衡市場和跨區域平衡市場。就國家內部平衡市場而言,系統運營商(SO)通過平衡市場從區域內外獲得平衡服務。平衡服務用于維持電力系統的頻率穩定性。平衡服務分為兩類,即平衡容量和平衡電能。主要分為四種不同的產品形式,包括替代儲備(Replacement Reserves, RR)、手動激活的頻率恢復儲備(Manual Frequency Restoration Reserves, mFRR)、自動激活的頻率恢復儲備(auto Frequency Restoratoin Reserves, aFRR)和頻率控制儲備(Frequency Containment Reserves, FCR)。
FCR是面對供需之間擾動時最快的平衡服務。它在擾動出現后的幾秒內(最多30秒)被激活,并通過連接發電機的動能自動提供。其核心目標是使電網頻率穩定在接近各自額定頻率(50赫茲)的新的可接受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聯電力系統的情況下,所有系統共同為提供此類服務做出貢獻。在其他輔助服務市場中,FCR也被稱為“一次備用”。
aFRR用于完全恢復電網的額定頻率,并在擾動發生后激活長達5–7.5分鐘。與FCR不同,在互聯電力系統的情況下,aFRR僅在出現不平衡的電力系統中激活。在其他市場中,aFRR也被稱為“二次備用”,在美國的區域傳輸組織(RTO)中被稱為“調節”。
mFRR用于釋放aFRR,并在擾動發生后激活長達12.5–15分鐘。mFRR可以納入更廣泛的三次控制范圍,也可以被稱為“快速三次備用”或“負荷跟蹤備用”。mFRR用于“負荷跟蹤”是因為它有助于管理系統負荷和可再生能源(RES)注入的可變性和不確定性,適用于超過10分鐘的時間框架。
RR用于釋放或支持所需的FRR潛在水平,以便為未來的不平衡提供FRR,它在擾動發生后30分鐘至60分鐘內激活。RR被納入更廣泛的三次控制范圍,被稱為“慢速三次備用”或“應急備用”。
平衡市場制度大幅降低了跨境交易電量的成本,增加了電力市場的競爭性。因此,建立全國統一的能源平衡交易制度,有利于促進更大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和靈活性提升。
(三)健全電力市場監管機制
歐盟電力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充分利用市場產生價格信號,然而電力市場往往由于人為操作影響,導致市場價格并不能反映市場真實的供需情況,從而引發市場機制失效。
歐盟出臺了一系列監管電力市場行為的法律制度,包括:《歐洲市場基礎設施條例》(EMIR和MiFID II);《能源批發市場誠信和透明度法規》(REMIT);《市場操縱和市場濫用法規》(MAR);反洗錢指令(Antimoney Laundering Directive)。
《能源批發市場誠信和透明度法規》(REMIT),旨在提高歐洲能源市場的透明度和穩定性,同時打擊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行為。目前所有電力批發市場參與者必須遵守REMIT。
REMIT反映信息披露與市場濫用問題之間的聯系,以及物理市場與衍生品市場之間的聯系。例如,REMIT要求“安排交易的專業人員”要采取行動,以防止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這些人員至少包括各種交易所(如能源交易所和中間商)。首先,他們必須建立有效的程序。其次,這些人員在有合理理由懷疑某項交易可能違反內幕交易禁令或市場操縱禁令時,必須立即將其上報國家監管機構。因此,這些專業交易人員需時刻注意可疑的交易。此外,歐洲能源監管合作機構(ACER)提供了關于可疑交易的指導。
隨著中國電力市場的不斷成熟,針對目前電力市場中出現的相關情況,我國監管部門已經開始加強監測措施。如湖北省能源局提出要加強現貨報價監測,對省內所有的煤電機組報價進行同質性測試,不斷健全電力市場的監管機制。因此,歐洲的電力監管制度給中國的電力市場改革提供了較高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國網能源研究院.國外電力市場化改革分析報告[M].中國電力出版社,2023.
[2] 陳達鵬,劉慶.歐洲日前統一電力市場耦合出清機制分析及啟示[J].電力系統自動化, 2024, 48(11):100-110.
[3] 霍沫霖.我國綜合能源服務的五大潮流趨勢[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 2019(13):3.
[4] 黃會,唐捷,周海浪等.國外電力市場化改革發展以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市場, 2019(5):3.
[5] 周孝信.“雙碳”目標下我國能源電力系統發展趨勢研究——綠電替代+綠氫替代[J].新經濟導刊,2023,(Z2):32-37.
(王瀟系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室研究員;安嫻系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室研究員、高級工程師;郭天超系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室研究員、高級工程師)
Research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form in EU Countries for China
Wang Xiao An Xian Guo Tianchao
Abstract: Currently,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form, the market-oriented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need to explore innovative systems and models in areas such as cross-provincial transactions, diversification of electric power market products, and electric power consumption. Europe, as a region that has advanced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form earlier, offers significant insights for China’s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form in terms of its reform pathway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form and policies in Europe, the operation of the European electric power market, and conduct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with China’s electric power market reform, ultimately deriving implications for China from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form in EU countries.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form; Electric Power Market; Electricity Price Policy; European U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