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對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回顧了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歷程,指出在新能源全電量入市背景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面臨多重挑戰,包括收益不確定性增加、綠色價值挖掘不足、數智化賦能支撐仍需強化、營銷人才缺乏等。為此,建議多措并舉應對挑戰,加快完善市場機制;構建高效管理機制,彰顯綠色價值;強化數智化支撐,提升功率預測水平;厚植人才儲備根基,強化風險防范意識。
關鍵詞:新能源;全電量入市;綠色價值;數智化
當前,全球能源體系深刻變革,技術進步推動新能源實現躍升發展,加快能源轉型已成為各國共識。我國已建成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新能源全產業鏈體系,能源轉型取得歷史性成就,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了突出貢獻。電力市場化改革是能源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量。回顧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走過的十年歷程,我國電力市場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多元競爭主體格局逐步形成,市場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作用持續強化。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為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將更好推動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進一步拓展新能源發展空間,對推動新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015年3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拉開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序幕。經過十年的改革實踐,我國電力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初步建立了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統一電力市場體系,電力系統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升,有效促進了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和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為我國電力市場發展指明了方向。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是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能源領域的重大實踐。2024年11月發布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規劃藍皮書》提出,分“三步走”推動統一電力市場建設,首次明確了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相關數據顯示,在交易規模方面,電力市場交易規模快速擴大,2024年市場交易電量6179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2.7%;2024年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570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7%。在市場格局方面,多元競爭主體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電力市場累計注冊經營主體74.3萬家,燃煤火電及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機組是市場化電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監管方面,我國電力市場的基礎制度規則不斷完善,《電力企業信息披露規定》《電力市場監管辦法》《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電力市場注冊基本規則》等規章制度陸續制定出臺,市場秩序更加規范。

適合新能源占比提高的電力市場建設正在加快推進,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交易勢在必行。2025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旨在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并通過市場化機制形成上網電價。新能源全電量入市不僅有助于吸引更多發電主體參與電力市場,優化新能源消納路徑,還將推動新能源發展模式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
(一)收益不確定性增加,市場競爭壓力加大
一是新能源入市使輔助服務成本增加。為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新能源的大規模接入增加了對輔助服務的需求,迫使新能源企業承擔多項分攤費用。二是新能源入市利潤空間收窄。現貨市場中,由于新能源受自身特性影響使其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弱,電價下行趨勢明顯,大部分省區現貨規則中還有中長期超額偏差回收機制,進一步壓縮了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利潤空間。三是供需失衡易引發市場價格風險。受自然條件影響,在新能源發電較多時,市場供給充裕,價格走低;而在新能源發電不足時,市場供給趨緊,價格走高,如午間時段光伏供應過剩,低電價持續時間長,導致新能源企業在日前市場和實時市場中面臨虧損風險。四是新能源市場競爭壓力加大。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不斷擴大,新能源企業之間競爭加劇,同時在現貨市場下,新能源還需要與傳統能源同臺競爭,面臨成本控制、技術創新等多方面壓力。
(二)管理機制有待完善,綠色價值挖掘不足
一是交易組織體系有待完善,隨著現貨市場加快推進,新能源全面入市,新能源營銷工作面臨業務變革和轉型,部分新能源企業尚未設立獨立集中的交易報價機構,營銷制度流程需進一步健全,營銷對生產的牽引作用未能充分體現。二是電力市場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交易過程管理和結果評價有待進一步規范,風險識別不全面,傳統風險識別方法主要關注常規電力供需波動和電價變化,對新能源發電的特性考慮不足,難以全面識別潛在風險。三是響應速度有待提升,現貨市場調度指令下發時間短,管理更為細致,要求新能源場站具備快速響應能力,及時調整出力。四是綠色價值挖掘不足,以新能源為導向的電力市場定價機制尚未形成,可再生能源綠色價值的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綠色電力消費環境溢價效用尚不明顯,用戶側綠色能源消費活力有待提升。
(三)數智賦能支撐不夠,預測精度要求提高
一是數智技術支撐尚顯不足,電力交易工作涉及海量數據、交易流程復雜、交易規模龐大,營銷數智化支持體系亟需快速迭代升級。二是數據來源單一,缺乏對電網運行數據、用戶負荷數據等多源數據的整合利用,不同主體之間的數據壁壘尚未完全打破,難以全面反映系統運行狀態。三是短期預測難度大,現貨市場要求新能源提供未來15分鐘至數小時的出力預測,短期預測精度直接影響著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的收益和電力系統的穩定性,但目前新能源單點功率預測能力需要提升。四是預測模型需不斷優化,預測精度對氣象數據依賴性強,新能源的波動性和隨機性導致功率預測存在較大偏差,而新能源出力高度依賴氣象條件,氣象預測誤差會直接影響新能源出力預測精度。
(四)營銷人員需求增加,風險意識有待加強
一是營銷人員儲備不足,復合型人才尤為稀缺,現貨市場規則復雜、交易品種多樣、價格波動劇烈,通過改革推動現貨市場業務拓展,需要更多專業化的營銷人員進行市場分析、交易策略制定、業務拓展和風險控制。二是營銷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缺乏系統性培訓,營銷人員需能夠及時捕捉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掌握市場及交易規則、調度交易協調、交易報價、生產計劃銜接等,對營銷人才綜合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提升。三是營銷人員風險意識不足,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主體和利益群體,營銷人員在風險識別、評估和控制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強,此外,需加大對電力營銷人員監督和引導,防止出現影響市場公平交易的行為。

(一)多措并舉化解風險,加快完善市場機制
一是完善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建立更靈活的輔助服務市場交易模式,明確輔助服務的成本分攤規則,根據不同電源的調節能力及其對系統的貢獻程度,合理確定分攤比例。二是優化價格形成機制,考慮新能源發電的成本特性和市場供需關系,合理設置價格上下限和價格調整周期;積極參與現貨市場、中長期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多元化市場交易,拓寬收益渠道,建立新能源電價波動風險對沖機制。三是發揮新能源靈活調度能力,開展儲能與新能源發電的協同控制技術研究,提高新能源發電的可調度性和穩定性;推動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技術的創新和進步,提高發電效率。四是對新能源建設進行成本控制,提高經濟效益,做好項目前期規劃選址、資源評估等,降低項目開發風險,控制建設成本;針對新能源在電力市場中的弱勢地位,可鼓勵發展“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綜合智慧能源模式,推動零碳園區建設。
(二)構建高效管理機制,實現綠色價值
一是完善組織交易體系,完善市場信息披露機制,及時、準確、全面地發布市場供需、價格、政策等信息,推動新能源企業設立獨立交易機構,優化制度流程,搭建常態化的跨部門溝通平臺。二是強化市場監管力度,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公平公正交易;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幫助新能源企業識別和應對市場風險,保障交易安全。三是建立快速響應的內部調度機制,根據交易結果和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發電計劃,確保按時按量完成交易;根據市場規則、自身發電特性和預測結果,制定不同時間尺度、不同場景下的精細化交易策略。四是完善以新能源為導向的電力市場定價機制。增強綠色電力消費環境溢價效用,對綠色電力消費給予一定的價格補貼或稅收優惠,通過碳市場、綠證交易等方式實現綠色價值變現,提升綠色電力的市場競爭力;完善可再生能源綠色價值配套政策,將可再生能源綠色價值挖掘與國家節能降碳政策體系有效銜接,形成政策合力。
(三)強化數智化支撐,提升功率預測水平
一是部署智能化輔助交易平臺,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實時連接發電側與用電側,預測未來電力需求和供給情況,數智化驅動動態定價與市場響應。二是建立數據共享平臺,搭建覆蓋發電企業、電網公司、用戶等多主體的數據共享平臺,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接口規范,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三是提升短期功率預測水平,加強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應用,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結合氣象數據、歷史發電數據等,提取關鍵特征,借助數智化手段進行訓練,實現更高效的精度預測。四是不斷優化預測模型,利用先進的氣象預測模型和數據處理技術,提供高精度的數值天氣預報,作為功率預測的重要輸入,動態修正預測結果,提升模型的預測精度和泛化能力。
(四)厚植人才儲備根基,強化風險防范意識
一是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引進具有電力市場、金融、數據分析等專業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并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強化內部人才獎勵激勵機制,激發營銷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建立健全營銷人員培訓體系,完善人才培訓機制,加強經濟、營銷、運行、電氣、財務、計算機、市場分析等方面的系統性培訓,打造復合型人才隊伍;通過案例分析、交易模擬等方式,不斷提高營銷人員能力水平,增強其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和反應速度。三是提升風險防范能力,加強營銷人員風險意識教育,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定期組織營銷人員參加風險識別、評估、控制、處置等方面專題講座;加強行業指導和服務,組織開展經驗交流活動,提高營銷人員的信息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同時,樹立正確的市場競爭意識,加強對營銷人員的日常監督和管理,全面提升營銷人員的綜合素質,為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穩健前行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規劃藍皮書》編寫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規劃藍皮書[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24.
[2]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2024年全國電力市場化交易簡況[DB/OL].2024. https:// www.cec.org.cn/detail/index.html?3-341474.
[3]周孝信.“雙碳”目標下我國能源電力系統發展趨勢研究——綠電替代+綠氫替代[J].新經濟導刊,2023,(Z2):32-37.
(作者單位: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展研究中心)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Full Integration into the Electricity Market
Yang Boyu Yang Yuqing Zhang Yang
Abstract: At a crucial stage of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deepening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the power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olicy on the full particip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 the electricity market, which may bring challenges to the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y, including the unstable project returns, ignorance of green value, insufficient digital intelligence, and lack of talents in power market trading. Improving the market mechanism, exploring renewable’s green value, digitalizing the power plant, and training market trading talents, are also prosed to cope with these problems.
Keywords: Renewable Energy; Electricity Market; Green Value; Digital Intellig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