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去陸小豆家做客。陸小豆家住在6樓,在他家樓上還有一層,這一層是閣樓,我特別喜歡閣樓上有天窗的那個房間。陸小豆說:“他有時就會盯著天窗發(fā)呆,透過天窗看雨點兒跳舞,看閃電劃破夜空,看星星眨眼睛……”聽完陸小豆的話,一番羨慕之情涌上心頭。
透過天窗,我們不僅能看到陽光、星空,還能窺見云雨和閃電。
你有過在電閃雷鳴的雨夜,嚇得蜷縮在被子里睡的經(jīng)歷嗎?家長和老師是不是也告訴過你閃電的危險性呢?在200多年前有位了不起的科學家,為了揭開閃電的秘密,勇敢地追逐著閃電,他就是美國科學家本杰明·富蘭克林。
在1749年到1751年間,富蘭克林仔細觀察研究了雷、 閃電和云的形成,提出了云中的閃電和摩擦所產(chǎn)生的電性質(zhì)相同的推測。為了驗證他的推測,他做了一個大膽的實驗。
1752年的夏天,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富蘭克林利用風箏將大氣放電收集到萊頓瓶(一種可以儲存電的玻璃瓶)中,使其充電,由此證明了他所提出的“閃電和靜電的同一性”的設(shè)想。
1755年,富蘭克林第一次提出:“頂端制作為尖頭的桿,其目的不只是為了雷云的靜電放電,還可作為避雷裝置吸引雷電流,將其導入沒有危險的潮濕大地。”這種裝置就是后來的避雷針。避雷針的發(fā)明不僅可以防止閃電所招致的嚴重危害,同時也破除了當時關(guān)于閃電的迷信,揭示了自然力的真實性質(zhì)。
富蘭克林追逐閃電的故事是一個充滿勇氣和探索精神的故事,它告訴我們要敢于探索,勇于嘗試新事物,同時也鼓勵我們要注重實踐,從實踐中獲得真知。
智慧大作戰(zhàn):
想一想,如果高樓房頂上沒有避雷針,在雷雨天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