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常看破案推理相關的小說或電視劇,一定對“硝煙反應”這個詞不陌生。一些狡猾的兇手在開槍行兇時,會絞盡腦汁做一些措施以避免發生硝煙反應。不過,聰明的警察當然不會被兇手的手段迷惑,而是都能識破他們的詭計,將犯罪者繩之以法。
現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與硝煙反應有關的知識吧。
試圖掩蓋的兇手們
槍擊案發生后,警察會對嫌疑人進行硝煙反應檢測。那么,硝煙反應究竟要檢測什么?檢測射擊殘留物。
當子彈發射時,溢出的氣團會夾帶火藥顆粒、金屬粉末等,這些物質通常留在彈孔的內緣和周圍,以及開槍者的手背、手指、衣物等地方,這種現象就叫硝煙反應。因為很多罪案都涉及槍擊,所以檢測硝煙反應是很常見的刑偵手段,警察常可通過硝煙反應抓到開槍者。
盡管兇手們想盡了辦法,但是警察總能從案發現場找到硝煙反應的蛛絲馬跡,從而揪出真兇。
硝煙反應檢測由來已久
在現實中,如果身上已經出現硝煙反應,可以去除嗎?
有研究顯示,硝煙反應的殘留物是可以被洗掉的,但清洗需要大量時間并需要多次清洗,無法一次洗凈。只要沒有被徹底清洗干凈,火藥微粒都可以被檢測出來。而且,硝煙反應檢測并不是新興技術,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1933年,墨西哥城警察實驗室就使用硝酸和石蠟進行硝煙反應檢測。
1971年,科學家利用電子顯微鏡,發現了彈孔周圍的槍彈殘留物顆粒。1979年,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基于殘留物成分、形態和大小的槍彈微粒分類方法。1984年,科學家發表了槍彈殘留物顆粒的新分類,把那些含有鉛、銻和鋇的粒子標記為獨特的粒子。
檢測哪些射擊殘留物
在射擊過程中,槍支的撞針撞擊子彈,使得火藥迅速燃燒,在槍膛內形成一股高壓氣體。這股氣體在推動彈頭飛出槍膛的同時,也帶著未完全燃燒的火藥顆粒(含有硝酸基和亞硝酸基)、彈頭與槍管摩擦的金屬粉末(如銅、鉛、鐵、鋅等)、擊發藥(由機械撞擊作用或氣泡絕熱壓縮作用而引起爆燃的混合藥劑)的燃燒產物(如鋇、銻等)高速噴出。
在一定距離和范圍內射擊時,這些微粒物質就會留在彈孔以及開槍者的身上。槍械不同,射擊殘留物也不同。另外,由于不同槍械和對應子彈的結構、射擊形態有所不同,所以,它們所留下的射擊殘留物的形態也各不相同。
就拿槍擊案中最常使用的手槍來說,左輪手槍和自動手槍的射擊殘留物就不一樣:左輪手槍的硝煙噴射呈傘狀,自動手槍的硝煙噴射呈向下的半圓。
如何提取射擊殘留物
根據射擊殘留物附著的介質不同,提取方法也有差別。主要有復印法、溶解法、石蠟膜法。
復印法
主要用于提取射擊目標物表面、彈孔周圍等處的殘留物。復印法又分為濕復印法和干復印法。
濕復印法是在濾紙上噴淋一些有機溶劑,如乙醇、丙酮、四氯化碳等,然后覆蓋在殘留物表面,再蓋上一層薄紙片,用電熨斗燙幾分鐘,從而將射擊殘留物提到濾紙上。
干復印法則主要用于提取衣服、皮革、紙張、紡織品等柔軟、薄層的物體上的殘留物。用衣物舉例,先將濾紙放在干凈的桌面上,接著將衣物上有疑似殘留物附著的部分覆蓋在濾紙上,然后在衣物上墊上紙片,用電熨斗加熱幾分鐘。
溶解法
用棉簽浸漬5%的硝酸溶液,然后擦拭嫌疑人的手背等部位,將射擊殘留物提取到棉簽上。
石蠟膜法
用600℃左右的熔融熱石蠟均勻地涂抹在嫌疑人的手背等部位,待石蠟凝固后,取下石蠟膜,從而將射擊殘留物提取到石蠟膜表面。在動畫片《瞳孔中的暗殺者》中,柯南和警察就是用石蠟膜法進行的硝煙反應測試。
溶解法和石蠟膜法都可用于提取手背等人體部位上的射擊殘留物。
如何檢驗射擊殘留物?
一般可用物理檢驗法和化學檢驗法。
物理檢驗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譜檢驗法、熒光分析檢驗法、掃描電子顯微鏡檢驗法和中分子活化分析法等。
化學檢驗法主要是將1%的二苯胺硫酸溶液滴在濾紙或石蠟膜上,如果產生藍色反應,就證明有硝煙反應。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刑偵手段的不斷進步,檢測硝酸反應的方法肯定會不斷改進,槍擊案的兇手也將更加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