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報披露季的來臨,不少創新藥企已經發布2024年業績快報,其中多家公司首度實現扭虧為盈、或者經調整營業利潤首次轉正、或者虧損收窄。在這其中,以百濟神州(688235.SH、06160.HK)和再鼎醫藥(09688.HK)為代表的創新藥領軍企業,均預計2025年經營利潤將轉正。百濟神州A股更是在利好消息刺激下,股價不斷創下新高,2月28日收盤后總市值達到3307億元。
多家創新藥企業績大幅好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這是否預示著創新藥板塊迎來投資機會呢?
在扭虧為盈的創新藥上市公司中,最受關注的是百利天恒(688506.SH)。其2月28日發布的2024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約58.23億元,同比增長936.31%;凈利潤約36.58億元,同比扭虧為盈;扣非凈利潤約36.04億元。
百利天恒聚焦于全球生物醫藥前沿領域。此前的2021-2023年期間,公司均未盈利,凈利潤虧損額分別為1億元、2.82億元、7.8億元。
百利天恒在經歷三年虧損之后再度盈利,靠的是什么呢?業績快報解釋稱,主要系公司收到核心產品 BL-B01D1(EGFR×HER3雙抗ADC)的海外合作伙伴百時美施貴寶(BMS)基于合作協議支付的 8億美元不可撤銷、不可抵扣首付款所致。
據了解,BLB01D1是全球首創的EGFR×HER3雙靶ADC藥物,在多個上皮腫瘤適應癥中均表現出積極療效信號,有望成為泛腫瘤大單品。2023年,B01D1的研究成果陸續在ASCO、ESMO、SABCS等國際會議上亮相,展示了其在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鼻咽癌、小細胞肺癌、頭頸癌等實體瘤中亮眼數據,適應癥仍在持續拓展。2023年12月,百利天恒與BMS達成了一項超80億美元的全球戰略合作協議,首付款高達8億美元,共同在全球推進BLB01D1的臨床開發。
扭虧為盈的創新藥企還有神州細胞(688520.HK)。
2月25日,神州細胞發布2024年業績快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5.13億元,同比增長33.13%;凈利潤1.12億元,扣非凈利潤4.74億元,均同比扭虧為盈。
成立于2007年的神州細胞,專注于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遺傳病等多個治療和預防領域的生物藥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在2024年之前,公司業績還沒有盈利過,最近的2022年和2023年凈利潤分別虧損5.19億元、3.96億元。
對于扭虧為盈,神州細胞2024年業績快報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核心產品安佳因?銷售穩定,其他上市產品的銷售收入增加,公司整體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上升。公司陸續有多個產品獲準開展臨床研究,雖然研發投入仍保持較高水平,但現有管線產品多數尚在早期臨床研究階段,資金投入相對較少,故整體研發投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與此同時,公司積極通過控制運營成本、提高研發效率等方式實現降本增效。
2月27日晚間,百濟神州發布2024年度業績快報,全年收入272.14億元,同比增長56.2%,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分別虧損49.78億元、53.79億元,上年同期分別虧損67.16億元、96.82億元,虧損額顯著收窄。
百濟神州作為創新藥新勢力龍頭,2024年營收增長,主要得益于百悅澤?(澤布替尼膠囊),以及安進授權產品和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的銷售增長。2024年,公司產品收入為269.9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4.11%。
業績快報顯示,2024年,百悅澤?全球銷售額總計188.59億元,同比增長106.4%,在血液腫瘤領域進一步鞏固領導地位。其中,美國銷售額總計138.90億元,同比增長107.5%,需求增長來自于在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適應癥中使用的擴大,主要因為該產品在美國是CLL和所有其他已獲批適應癥新增患者治療領域的領導者,且市場份額持續提升。歐洲銷售額總計25.64億元,同比增長195.4%,中國銷售額總計18.56億元,同比增長35.2%。
對于凈利潤減虧,百濟神州業績快報解釋稱,主要系產品收入大幅增長和費用管理推動了經營效率的提升。
百濟神州亦采用經調整的營業利潤指標(包含投資收益及其他收益等)作為經營業績的額外信息。業績快報稱,去除了股份支付費用、折舊及攤銷費用等非現金項目影響后, 2024年公司經調整的營業利潤達5.28億元,上年同期經調整的營業虧損為51.76億元。這是公司自創立以來首次實現經調整營業利潤扭虧為盈。
此前的1月,百濟神州首席執行官歐雷強曾公開提到,根據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公司預計將實現2025年全年經營利潤為正,即營業收入大于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研發費用之總和。
再鼎醫藥作為另外一家創新藥領先企業,也預計經營利潤將轉正。
2月27日,再鼎醫藥發布公告稱,2024年全年總收入為3.990億美元,同比增長50%;全年經營虧損為2.821億美元,虧損同比收窄23%。再鼎醫藥總裁兼首席運營官Josh Smiley表示:“2024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總收入分別增長了66%和50%,這主要是由于艾加莫德持續的強勁表現以及則樂和紐再樂銷售收入的持續增長。”
再鼎醫藥預計將繼續采取審慎的財務支出并且:2025年全年總收入達到5.60億美元至5.90億美元間,到2025年第四季度實現非美國公認會計準則經營利潤盈利。如果上述預測能夠實現,那么就意味著再鼎醫藥有望在2025年首次實現經營利潤扭虧為盈。
其他的一些創新藥企,雖然還沒有看到盈利跡象,但是虧損卻在收窄,業績也在大幅好轉。比如,君實生物(688120.SH、01877.HK)2024年實現營收19.48億元,同比增長29.67%,凈利潤虧損12.82億元,相比上年虧損收窄10.01億元。
以百濟神州為代表的眾多創新藥企,2024年業績相比往年顯著好轉,預示著整個創新藥板塊有望迎來盈利拐點。
華福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3家A股創新藥公司2024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33.4億元,同比增長26.6%,共實現歸母凈利潤-47.9億元,虧損同比收窄18.3%。2024年三季度單季看,實現營收48.4億元,同比增長34%,實現歸母凈利潤-16.9億元,虧損同比收窄13%。隨著創新藥品種上市放量,企業期間費用率逐年大幅改善,板塊利潤虧損大幅收窄,預計有望迎來創新藥企扭虧為盈的密集期。
華源證券方面也指出,經過近10年的發展,中國創新藥已進入商業化快速兌現階段,且隨著海外合作及銷售的加速,以及政策對創新藥的持續鼓勵支持,創新藥的品種實現了快速放量,盈利拐點信號或已出現。另外創新藥企業研發支出高速投入階段已過,研發費用進入平穩增長階段,而創新藥企的產品創新性往往較高,海外合作潛力大,若能順利在海外實現商業化,業績想象空間也將非常可觀。
近期高盛發布了一篇關于中國生物科技的深度投資價值分析報告。高盛稱,持續看好中國醫療健康板塊中的生物科技領域,中國創新力量正在并將持續獲全球認可。一批頭部生物科技企業,將在2025/2026年實現盈虧平衡。這一盈利拐點對中國生物科技產業具有里程碑意義。
政策方面,2024 年以來,國家在創新藥產業的支持政策上持續加碼,從支付渠道拓展、目錄動態調整到臨床應用保障等方面構建了全鏈條支持體系。國家醫保局于 2025 年計劃發布第一版丙類藥品目錄,通過“基本醫保+商保”協同模式,為高值創新藥開辟了新的支付路徑,有望縮短創新藥回報周期,提升研發積極性。開源證券認為,隨著全產業鏈支持創新藥發展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國內外創新藥投融資逐步回暖,創新藥產業鏈上下游將持續受益,回暖趨勢已現。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近期A股港股企業醫藥企業即將進入年報窗口,預計年報、一季報后醫藥板塊有望迎來行業整體性業績反轉,后續經營景氣度改善和業績節奏變化值得持續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