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場以“藍印花布”與“漢磚拓片”為主題的畫展在淄博舉辦,獨特的藝術領悟和樸素的審美趣味,讓人們記住了一位青年畫家——殷一龍。在此之前,他已在北京、洛陽、青州等地舉辦個人畫展。
“人都是在生活里流連,藝術也是。我喜歡讓畫面里有更多生活氣息。”一次偶然的機會,殷一龍了解到藍印花布的歷史與制作技藝,為其著迷。“藍印花布僅用簡單、原始的藍白兩色,就構建出一個淳樸自然又變化萬千、絢麗多姿的藝術世界。它的紋樣來自底層生活,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反映出民間深厚的文化藝術積淀,與中國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殷一龍早年負笈北京,潛心鉆研中國水墨傳統。在歲月的磨礪中,他對筆法、墨法、章法,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皆有深刻領悟。而立之年,他已深諳草書入畫的筆墨意趣與寫意之美,逐漸形成古拙勁峭的獨特畫風。

除了繪畫,像很多淄博人一樣,殷一龍與陶瓷之間也有著不可割舍的牽絆。經過不斷嘗試,殷一龍帶著畫筆踏入陶瓷裝飾的新領域,得到了中國陶瓷藝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朱一圭的認可。朱一圭時常耳提面命,在他的悉心指導下,殷一龍繼而轉向釉上敷彩領域,并解決了青花與花釉的融合問題,創作重心開始聚焦于禪宗題材人物陶瓷繪畫,補益花鳥、山水題材,作品呈現出內容的多樣性和風格的一致性,國畫藝術、彩繪技藝同步邁向新的成熟階段。融合了殷一龍釉上彩與朱一圭花釉的“達摩面壁杯”熱銷藝術品市場。
此后,殷一龍的藝術人生迎來了新的轉折點,他開始探索“五大名窯”之一的汝窯,并拜入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汝瓷燒制技藝的杰出傳承人李廷懷門下,成為其弟子。李廷懷一生致力于汝窯研究,歷經大病初愈、日夜鉆研、屢敗屢試,終于成功燒制出張公巷北宋官瓷,讓斷代800 年的汝瓷卵青釉重見天日,是成功復燒宋代汝瓷卵青釉的第一人。
殷一龍初次見到師父李廷懷的作品,就被汝瓷卵青、豆青、冬青、天藍、月白等色澤所吸引。看著青色底紋的瓶身,殷一龍腦海中更是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誰說汝瓷不能彩繪?只是千百年來,畫家們不敢輕易嘗試而已。殷一龍自此將汝瓷與彩繪相結合,讓二者碰撞出全新的藝術火花,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同時,殷一龍在更多領域進行了彩繪裝飾研究,其創作的青花瓷板畫、主人杯一經問世便備受追捧,供不應求。殷一龍的陶坯青花魚盤也別具一格。陶坯與瓷坯不同,經燒制后自帶復古感,韻味十足。其畫面汲取了清末民初博山大魚盤的傳統畫法,傳承了朱一圭大魚盤的風格,盡顯獨特魅力。
釉里紅斗彩堪稱殷一龍的得意之作。在中國傳統陶瓷裝飾領域,斗彩較為常見,可高溫釉里紅搭配釉上斗彩的工藝卻極為罕見。釉里紅二次燒制時極易變色,這一難題長期以來讓眾多陶藝家望而卻步。然而殷一龍另辟蹊徑,決心攻克這一難關。2024年1月,殷一龍奔赴景德鎮開展試驗,首次嘗試便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后,他又多次前往景德鎮,不斷精進技藝。


殷一龍通過一些裝飾技巧,結合窯爐氣氛和溫度曲線控制,在色彩還原即窯變的臨界點上做到了精準把控,并將其應用到較大器型上。去年年末,他的釉里紅斗彩作品《江山留勝跡》首次正式亮相,在2024山東省工藝美術博覽會暨 “山東手造”精品展上大放異彩,一舉榮獲“荷花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大賽金獎,收獲了業內的高度認可和贊譽。
釉里紅斗彩、陶坯青花魚盤、陶瓷彩繪主人杯和汝窯彩繪等,共同構成了殷一龍獨具特色的陶瓷裝飾藝術。龍無意而出岫,虎嘯谷而生風。殷一龍以有益的探索,為中國陶瓷裝飾藝術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編輯/刁艷杰

殷一龍,齊博窯品牌創始人,山東省輕工行業首席技師,淄博市工藝美術大師,廷懷窯彩繪藝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建筑裝飾藝術系導師。
Yin Yilong, founder of Qibo Kiln, chief technician in Shandong’s light industry, arts and crafts master of Zibo,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at Tinghuaiyao Painted Art Academy, and supervi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Decorative Art, Shandong Urban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