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加速演進,其準入制度已成為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通過系統分析全球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現狀,揭示當前面臨的核心挑戰與優化路徑。準入制度在安全保障層面需構建涵蓋功能安全、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的三維防護體系,其中軟件升級管理的測試驗證環節直接影響127%的系統故障率。通過對比國內外相關準入政策表明我國有更強的體系化特征,但在數據跨境流動等新興領域仍需完善。未來需重點構建“政策法規-技術創新-產業協同”三位一體的發展框架,通過設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中臺、完善L4級事故責任認定條款等具體措施,推動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制度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智能網聯;汽車準入;信息安全;挑戰;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U469" 收稿日期:2024-12-20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503002
1 前言
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我國汽車制造業整體營收815萬億元,帶來的稅收、就業、零售額均占全國相應總量的10%以上[1-2]。在以人工智能、5G通信為代表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推動下,汽車作為新技術應用的優質載體,正在加速智能化、網聯化發展進程,智能網聯汽車已然成為汽車產業邁向新時代的關鍵標志。
各大企業的自動駕駛技術突破L3級門檻(SAE標準),全球主要經濟體加速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進程。中國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3]與歐盟UN-R155法規[4]相繼出臺,標志著行業進入規范化發展新階段。然而,其準入環節面臨來自安全保障、數據管理以及政策法規等多方面的嚴峻挑戰。本文將深入探究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的現狀,挖掘現存問題,并對其未來的發展趨向進行前瞻性的分析與預測。
2 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的背景與意義
21 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趨勢
當前,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共識,世界各國紛紛布局自動駕駛汽車,通過發布規劃、制定政策、立法等方式,統籌解決產業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美國自2012年起發布多版《自動駕駛系統》[5]指南文件,并在2024年推出C-V2X車聯網技術國家部署計劃,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交通系統。此外,美國為自動駕駛提供寬松的測試環境,吸引了通用、奔馳等大量汽車制造企業及自動駕駛技術企業。德國積極推動自動駕駛汽車法律制修訂工作,到目前已經發布了《道路交通法》(修正版)《自動駕駛法》[6-7]《自動駕駛車輛批準和運營條例》等法律法規,對自動駕駛汽車產品準入、上路通行、運輸服務、交通責任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規定。英國上議院頒布了《自動駕駛汽車法案》(草案),為英國自動駕駛汽車指定法律框架,旨在明確在涉及自動駕駛汽車的事故中的責任主體,以及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8]。日本推動修訂《道路運輸車輛法》《道路交通法》,并出臺了《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技術指南》,明確自動駕駛汽車的法律地位,允許L3級自動駕駛汽車上路行駛[9]。
22 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的意義
從產業發展的宏觀視角審視,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制度宛如一座燈塔,為企業的技術研發與創新投入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它激勵企業持續加大在智能網聯技術領域的探索力度,積極開發具有創新性與競爭力的產品,進而推動整個汽車產業在技術迭代與產品升級的浪潮中加速前行,助力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實現規模化與集約化發展。在交通安全層面,嚴格的準入審核機制猶如一道堅固的防線,只有那些經過全方位、多層次嚴格測試與評估,在功能安全、網絡安全、軟件可靠性等關鍵維度均達標的智能網聯汽車,才被允許進入市場。這一機制能夠有效降低因技術故障、系統漏洞或惡意攻擊等因素引發交通事故的潛在風險,為公眾的出行安全提供堅實可靠的保障。從社會效率的維度考量,智能網聯汽車憑借其智能的交通流量優化能力以及高效的出行規劃與調度系統,有望顯著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狀況,提高出行效率,選擇最優路徑,進而降低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為構建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積極力量,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順利達成。
3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的政策法規
31 國內政策法規
2023年11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至2024年,相關工作有序推進,四部門已組織專家對首次集中申報的方案進行初審與擇優評審,最終確定9個進入試點的聯合體,為智能網聯汽車在國內的準入與上路通行試點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明確了準入的基本框架與規范要求,涵蓋了從申報流程到后續監管的一系列環節,確保試點工作在合法合規且安全有序的軌道上開展。表1列出了國內部分政策法規對比情況。
32 國際政策法規
國際上的不同國家和地區針對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政策法規體系,如表2所示。
與國內政策法規相比,國際上的法規在監管側重點、技術指標要求以及市場準入門檻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國內在構建智能網聯汽車準入政策法規體系時,可充分汲取國際先進經驗,緊密結合國內汽車產業發展的實際狀況與特色需求,進一步優化與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從而有效提升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與適應性,推動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邁向國際化發展的新高度。
4 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的流程與要求
41 申報流程
智能網聯汽車的申報流程涉及多方主體的協同合作與多環節的嚴格審核,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首先,汽車生產企業與使用主體需緊密聯合,組建聯合體,并依據相關實施指南制定申報方案。申報方案需經車輛擬運行城市(含直轄市下轄區)人民政府審核并批準同意。隨后,將申報方案提交至所在地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進行自愿申報。省級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對申報方案進行審核,確保方案內容、技術路線、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均符合要求,并于前將審核通過的申報方案報送至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組織行業專家對申報方案進行初審,從眾多申報方案中擇優確定能夠進入試點的聯合體,以保障試點工作的高質量開展,確保參與試點的企業與項目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與安全保障能力。
42 產品準入試點
a.測試與安全評估:試點汽車生產企業肩負著細化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測試與安全評估方案的重要使命。在制定方案過程中,需全面考量車輛的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網絡安全以及數據安全等多維度因素,確保方案的科學性、全面性與系統性。經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對方案進行嚴格確認后,在省級主管部門以及車輛運行所在城市政府部門的全程監督下,開展產品的實際測試與安全評估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委托專業的技術服務機構對產品測試與安全評估方案的合理性、實施過程的規范性、評估結果的準確性等方面進行獨立評估,以確保整個測試與評估工作的公正性與權威性。試點汽車生產企業還需按照相關監測要求,將車輛接入工業和信息化部試點管理系統,實現對車輛運行數據的實時監測與深度分析,以便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并進行優化改進,保障產品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b.產品準入許可:當試點汽車生產企業順利通過產品測試與安全評估后,方可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提交產品準入申請。工業和信息化部依據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和產品準入管理的相關規定,對企業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受理、審查、公示后作出是否準入的最終決定。對于決定準入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有關產品及其準入有效期、實施區域等限制性措施予以公告,使社會公眾能夠及時了解相關信息,同時也為企業的生產銷售以及市場運營提供明確的依據與規范,確保市場秩序的穩定與有序。
43 上路通行試點
對于取得準入資格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需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依法辦理車輛登記手續,完成登記后,方可在限定區域內開展上路通行試點工作。若車輛從事運輸經營活動,除了滿足智能網聯汽車的準入要求外,還應當具備相應業務類別所規定的運營資質,并嚴格遵守運營管理要求,包括駕駛員資質管理、運輸服務質量規范、運營數據記錄與報送等方面。在整個上路通行試點過程中,使用主體、汽車生產企業以及車輛運行所在城市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應急處置機制,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明確各方在應急事件中的職責與分工,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設備與人員,確保在遇到突發緊急情況時能夠迅速響應、有效處置,最大程度降低事故損失與社會影響,保障試點工作的安全與順利進行。
5 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的關鍵問題
51 安全保障
a.功能安全及預期功能安全保障: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必須構建完善的功能安全及預期功能安全保障體系,以滿足相關能力要求。這要求企業建立專職的功能安全、預測功能安全保障團隊,團隊成員需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對車輛在設計、開發、生產以及售后運行等全生命周期內的功能安全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與評估。通過采用先進的安全分析方法與技術手段,如故障樹分析(FTA)、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等,提前識別潛在的安全風險,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與應對策略,確保車輛在各種復雜工況與極端環境下都能夠穩定、安全地運行,有效避免因功能故障或異常導致的安全事故,為駕乘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b.網絡安全保障:在網絡安全方面,企業應組建專業的網絡安全保障團隊,負責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網絡安全保障工作。團隊需制定并執行嚴格的汽車網絡安全管理制度,涵蓋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安全策略制定、安全防護技術應用、安全監測與預警以及應急響應等多個環節。同時,企業要切實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根據車輛網絡系統的重要性與安全性需求,確定相應的安全保護等級,并采取與之匹配的安全防護措施。此外,嚴格執行車聯網卡實名登記管理要求,確保車輛網絡通信的可追溯性與安全性,防止車輛遭受網絡攻擊、數據泄露以及惡意控制等安全威脅,保護用戶的隱私信息與車輛運行數據安全,維護企業的聲譽與市場形象。
c.軟件升級管理:對于具備在線升級功能的汽車產品,生產企業應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能力。在軟件升級前,需進行充分的測試與驗證工作,包括功能測試、兼容性測試、安全測試等多方面,確保升級后的軟件不會對車輛的現有功能、性能以及安全性產生負面影響。在軟件升級過程中,要確保車輛處于安全穩定的狀態,例如通過車輛狀態監測系統實時監控車輛的關鍵參數,如電池電量、車輛行駛狀態等,避免在升級過程中因車輛故障或異常導致升級失敗或安全事故。同時,企業應向車輛用戶清晰、準確地告知軟件升級的相關信息,包括升級內容、升級目的、可能帶來的影響以及升級所需的時間與條件等,保障用戶的知情權與選擇權,提高用戶對軟件升級的信任度與接受度,促進軟件升級工作的順利開展。
52 數據管理
智能網聯汽車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海量的數據,包括車輛自身運行數據、用戶個人信息以及周邊環境數據等。企業在數據管理方面應遵循依法合規的原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收集、使用和保護個人信息。實施數據分類分級管理,根據數據的重要性、敏感性以及安全風險程度,將數據劃分為不同的類別與級別,并針對不同級別的數據制定相應的管理策略與安全防護措施。企業需制定詳細的重要數據目錄,明確哪些數據屬于重要數據范疇,并對其進行重點保護與管理。
在數據存儲方面,應確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營中收集和產生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按照有關規定在境內存儲,建立安全可靠的數據存儲設施與環境,采用加密、訪問控制等技術手段保護數據的安全性與完整性。若因業務需要,確需向境外提供數據時,企業應向行業主管部門進行詳細報備,說明數據出境的目的、范圍、接收方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內容,經主管部門審核批準后方可進行數據出境操作,確保數據的跨境流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與安全要求,防止數據泄露對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造成損害。
6 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的未來展望
61 政策法規的完善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政策法規體系將不斷與時俱進,趨于更加完善。政府部門將進一步深入研究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發展趨勢與應用場景,細化準入標準,使其更具科學性與可操作性。例如,針對自動駕駛分級標準的進一步細化,明確不同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在功能要求、安全性能、數據管理等方面的具體指標與規范,為企業研發與生產提供更加精準的指導。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全過程監管機制,從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運營到售后服務等全生命周期進行嚴格監管,確保企業嚴格遵守政策法規要求,保障產品質量與安全。同時,出臺更多鼓勵性政策,如研發補貼、稅收優惠、產業基金支持等,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與發展動力,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朝著高質量、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62 技術創新的推動
技術創新將始終是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的核心驅動力。展望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將取得更為重大的突破,深度學習算法將不斷優化,使智能網聯汽車的自動駕駛能力實現質的飛躍,從目前的輔助駕駛逐步向完全自動駕駛乃至更高級別的智能駕駛邁進,車輛能夠更加精準地感知周圍環境、快速做出決策并安全高效地執行駕駛任務。
5G通信技術將進一步普及與升級,為車聯網提供更高速、低延遲、高可靠的通信網絡,實現車輛與車輛(V2V)、車輛與基礎設施(V2I)、車輛與人(V2P)之間的無縫、實時通信,支撐車路協同等創新應用場景的大規模推廣。車用芯片技術也將迎來創新發展,芯片的性能將大幅提升,功耗顯著降低,能夠更好地滿足智能網聯汽車對數據處理、圖像識別、傳感器融合等復雜任務的計算需求,為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化發展提供強大的硬件基礎,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為其準入創造更加有利的技術條件。
63 產業生態的建設
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建設是實現產業長遠發展的關鍵所在。未來,汽車制造企業、科技企業、通信企業、基礎設施供應商等各方將進一步加強協同合作,形成更加緊密、高效的產業生態系統。通過建立跨行業的產業聯盟,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與規范,促進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
例如,汽車制造企業與科技企業合作,共同研發智能駕駛系統與智能座艙技術;通信企業與基礎設施供應商合作,加快 5G 基站建設與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升級改造,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良好的通信環境與運行條件。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加強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加強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人才培養與技術交流,為產業發展輸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題。
通過產業生態的協同發展,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規?;a業化發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與市場競爭力,為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創造更加有利的產業環境與市場條件。同時,產業生態的完善還將促進相關配套服務的興起與發展,如智能網聯汽車的保險、金融服務、售后維修與保養等領域也將迎來創新與變革,進一步豐富智能網聯汽車的商業運營模式與盈利增長點,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相互促進的產業發展格局,助力智能網聯汽車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普及與深度應用。
7 結語
智能網聯汽車準入是一項涉及多領域、多主體的復雜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齊心協力、共同努力。通過持續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加強安全保障措施建設,規范數據管理流程以及大力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生態協同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發展前景,為人們的交通出行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安全保障,同時也將推動整個社會朝著智能化、綠色化、可持續化的方向加速邁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全球汽車產業變革浪潮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引領未來交通出行的新風尚,成為構建智能交通體系與智慧城市的關鍵力量,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23-27
[2]汽車強國戰略研究項目組汽車強國戰略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17-19
[3]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50號)[EB/OL]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gg/art/2020
[4]聯合國車輛網聯和自動駕駛口軟件安全法規(UN Regulation No155,UN R155)[Z]
[5]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Federal Automated Vehicles Policy-Accelerating the Next Revolution In Roadway Safety[Z]12507-091216-v9Washington: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2016
[6]張韜略,錢榕邁入無人駕駛時代的德國道路交通法——德國《自動駕駛法》的探索與啟示[J]德國研究,2022,27(1):85-101+132
[7]張怡凡,申楊柳德國自動駕駛車輛運營政策研究[J]汽車與配件,2024(24):62-63
[8]Milligan SThe UK’s Automated Vehicles Act 2024:A Comprehensive Overview39 Essex Chambers[EB/OL]https://www39essexcom/information-hub.
[9]Amendment to the Road Transport Vehicle Act and the Road Traffic Act Enabling Deployment of Automated Vehicles[EB/OL].https://wwwmhmjapancom/en/publications/year/2019/137html
[10]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EB/OL]https://openbeijinggovcn/html/zcfg/2025/1/1736757218727html
[11]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規定[EB/OL](2022-11-23)https://wwwpudonggovcn/zwgk/pdxqfg-elee/2022/361/304397html
[12]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EB/OL]https://wwwrdgzcn/zyfb/cwhgg/content/mpost_257539html
[13]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EB/OL]https://wwwszgovcn/zfgb/2022/gb1250/content/post_9967816html
作者簡介:
徐傳康,男,1990年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汽車產品準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