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探明馬尾松在不同孔徑、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及不同胸徑對自流式打孔注干藥劑吸收,本試驗采用5%阿維菌素、22.8%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10%甲維·吡蟲啉3種注藥藥劑,研究馬尾松對上述藥液吸收情況。結果表明:隨著孔徑的增加馬尾松對三種藥液吸收的能力越強,10mm的孔徑吸收量高于6mm和8mm注藥孔徑;隨著角度的增加馬尾松對三種藥液吸收的能力越強,甲維·吡蟲啉藥液吸收量隨著角度在增加吸收量越大,阿維菌素和甲維鹽在45°和60°吸收量差異不明顯,但均高于30°,對30°存在顯著性差異;在不同方位上,三種藥液在南方位的吸收效量均高于其余另外三個方位,南方位對其余三個方位存在顯著性差異;隨著胸徑的增加馬尾松對三種藥液吸收的能力越強,其中胸徑的大于30cm的馬尾松可在0.5h內吸收完甲維鹽和甲維·吡蟲啉;在相同劑量下,阿維菌素的吸收量在20min可以被吸收完,而甲維鹽和甲維·吡蟲啉需要1h以上。
關鍵詞: 自流式,打孔注藥,吸收量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absorption of Pinus massoniana e by self-flow trunking injection
DENG Chuangchuang1,TAO Yu1, YANG Minyu1, ,YE Hao1, WANG Ling2, MA Tao1
( 1.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Guangdong, China;2. Forest Pest Management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 Zhongshan City,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absorption of self-flow drilling and trunk injection agents by Pinus massoniana at different apertures, angles, orientations and DBHs, 5 % avermectin, 22.8 % emamectin benzoate and 10 % emamectin benzoate · imidacloprid were used to study the absorpti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drugs by P. massonia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e size, the ability of masson pine to absorb three kinds of liquid was stronger, and the absorption of 10 mm pore siz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6 mm and 8 mm pore siz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ngle, the ability of masson pine to absorb the three kinds of liquid was stronger, and the absorption of emamectin · imidacloprid liqui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ngle. The absorption of abamectin and emamectin benzoate at 45 ° and 60 ° was not obvious, but both were higher than 30 °,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30 °.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the absorption effect of the three drugs in the southern posi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three directions,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outhern position and the other three directions. With the increase of DBH, the ability of P. massoniana to absorb the three kinds of liquid medicine was stronger. Among them, P. massoniana with DBH greater than 30 cm could absorb emamectin benzoate and emamectin benzoate · imidacloprid within 0.5 h.At the same dose, the absorption of abamectin can be completed in 20 min, while emamectin benzoate and emamectin · imidacloprid need more than 1 h.
Keywords: Self-flowing, trunk injection, absorption rate
松材線蟲病又稱松樹萎蔫病(Pine wilt disease, PWD),是由松材線蟲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一種能造成松林快速死亡,對森林資源造成嚴重危害的重大檢疫性和毀滅性流行病害[1-3]。松材線蟲病于1982年首次在南京中山陵發現,隨后疫情在全國范圍內快速擴散,特別是2017年以來,黃山、泰山、張家界風景區發現疫情,迎客松、鳳凰松、姊妹松、武陵松等世界級名松,受到巨大威脅[4-5]。
廣東省于1988年在深圳市首次發現松材線蟲病,截至目前,呈現出點多、面廣的發生態勢,疫情總體上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內陸、由珠三角向粵北、粵東、粵西蔓延擴散,尤其是粵北重點生態發展區,對廣東省森林資源造成嚴重破壞,由此可見,若不能有效防控松材線蟲病疫情,將嚴重威脅全省森林資源安全和林業可持續發展 [6-7]。
松材線蟲自然傳播主要依靠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攜帶傳播,其生活史主要在馬尾松和松褐天牛體內進行,松材線蟲一旦進入易感宿主,線蟲就會進食并破壞木質部組織,開始繁殖,中斷水分和樹脂流動,最終殺死松樹[8-9]。樹干注藥是一種主動預防措施,將有效成分注入樹體,依靠樹木蒸騰作用使藥劑傳導分布而發揮藥效,具有施藥精準、防治效率高、對環境友好等優點 [10-11]。截止到2024年8月,查詢中國農藥信息網數據可知,單劑阿維菌素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以下稱甲維鹽)為防治松材線蟲病使用最多藥劑;復劑僅為甲維·吡蟲啉一種。本研究以5%阿維菌素(乳油)、22.8%甲維鹽(可溶液劑)和10%甲維·吡蟲啉(可溶液劑),為探明馬尾松在不同孔徑、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胸徑、不同劑量對自流式打孔注干藥劑吸收效果的影響,為進一步豐富馬尾松打孔注藥理論研究正確、合理使用自流式打孔注藥技術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為中山市南區街道馬嶺水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22.5℃。選取生長正常的馬尾松,樹高8-10m,胸徑16-19cm。
1.2 試驗材料
1.2.1 供試藥劑
5%阿維菌素(乳油,20 mL/瓶,巨野縣韋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2.8%甲維鹽(可溶液劑,500 mL瓶,重慶中邦藥業有限公司)和10%甲維·吡蟲啉(可溶液劑,1 L/瓶,江蘇功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2 使用器械
最大容量 20mL 的長嘴塑料瓶(刻度單位 0. 5 mL)、電鉆、鉆頭(直徑 6.0 mm、8.0 mm、10. 0 mm)、醫用注射器(5mL、20 mL)、胸徑尺、量角器。
1.3 試驗方法
2024年4月7日,使用電鉆在樹干距離地面1.3m打孔注藥。在不同孔徑,統一采用6mm、8mm、10mm鉆頭在正南方位打孔,打孔深度約為5cm;在不同角度,采用量角器選取30°、45°和60°,統一采用10 mm鉆頭在正南方位打孔,打孔深度約為5cm;在不同方向,采用手機指南針選取正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統一10 mm鉆頭斜45°打孔,打孔深度約為5cm;在不同胸徑,胸徑用D表示,10cm≤D<20cm一組,20cm≤D<30cm一組,30cm≤D<40cm一組,依次類推,統一10mm鉆頭斜45°在正南方位打孔,打孔深度約為5cm。
注藥時,打孔注藥劑量根據馬尾松胸徑大小和藥劑種類確定,注藥方式均采用插瓶注藥。其中,不同孔徑、不同角度和不同方位試驗馬尾松胸徑基本一致,使用胸徑尺測量馬尾松胸徑主要為16-19cm,平均胸徑為17.5cm。本試驗測定不同因素條件下馬尾松吸收量多少,故在不同胸徑組上均采用相同劑量,未避免藥劑對松樹體產生藥害,除2.5采用5mL/株,其余實驗組按照不同藥劑注藥劑量根據藥劑說明嚴格進行注藥,其中甲維鹽和甲維·吡蟲啉為5 mL/株,阿維菌素為20 mL/株。每個方法1個處理,共 36個處理,每處理注藥3株(重復3次)。根據瓶中藥液水平面及刻度線,注藥后0.5h、1h、24h調查記錄樹體的藥劑吸收量,直至藥劑全部吸收終止調查。藥液吸收量即為藥液吸收速率。
1. 4 統計分析
調查結果使用Excel軟件和 SPSS27. 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并利用LSD和Duncan確定數值之間的差異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注藥孔徑對藥劑吸收的影響
在不同孔徑條件下,甲維鹽、阿維菌素和甲維·吡蟲啉三種藥劑均表現出隨注藥孔孔徑增大樹體對藥劑的吸收能力增強(表1、表2、表3)。由表1數據分析可知:甲維鹽注藥0.5h后,在6、8、10 mm 3種不同注藥孔孔徑條件下,10mm吸收量遠高于其余兩孔徑,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注藥1h后,8mm和10mm吸收量相差無幾,在吸收量上遠高于6mm,對6mm表現出顯著性差異。由表2數據分析可知:阿維菌素注藥0.5h和1h后,10mm和8mm吸收量遠高于6mm孔徑,注藥0.5h后,10mm和8mm對6mm表現出顯著性差異;注藥1h和24h后,10mm對8mm和6mm表現出顯著性差異;6mm在24h以后全部被吸收。由表3數據分析可知:甲維·吡蟲啉注藥0.5h和1h后,10mm吸收量遠高于8mm和6mm孔徑,注藥0.5h后,10mm和8mm對6mm表現出顯著性差異;注藥1h后,三個孔徑吸收量存在顯著性差異。
2.2 注藥角度對藥劑吸收的影響
在不同角度條件下,甲維鹽、阿維菌素和甲維·吡蟲啉三種藥劑均表現出隨隨著角度的增加吸收量不斷加快(表4、表5、表6)。由表4數據分析可知:甲維鹽注藥0.5h和1h后,60°和45°吸收量高于30°,60°和45°對30°存在顯著性差異。由表5數據分析可知:阿維菌素在注藥0.5h和1h后,45°和60°吸收量高于30°,45°和60°對30°表現出顯著性差異;阿維菌素打孔角度30°在24h后全部被吸收。由表6數據分析可知:甲維·吡蟲啉注藥0.5h后,30°、45°、60°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注藥1h后,45°和60°吸收量高于30°,對30°存在顯著性差異。
2.3 注藥方位對藥劑吸收的影響
在不同方位條件下,甲維鹽、阿維菌素和甲維·吡蟲啉三種藥劑均表現出在南方位體對藥劑的吸收能力量其它三個方位(表7、表8、表9)。由表7數據分析可知:甲維鹽東、南、西、北 4 個方位在 24h 內被樹體全部吸收;注藥0.5h和1h后,南方位的吸收量高于其余三個方位,但與西方位差異不大;南、西和北三個方位吸收量對東方位表現出顯著性差異。由表8數據分析可知:阿維菌素在南方位上24h內全部被吸收,東、西、北3個方位在24h后被樹體全部吸收;注藥1h和24h后,南方位對其余三個方位存在顯著性差異。由表9數據分析可知:甲維·吡蟲啉東、南、西、北 4 個方位在24h內被樹體全部吸收;南方位吸收量高于其余三個方位,注藥0.5h和1h后,南方位對其余三個方位存在顯著性差異。
2.4 不同胸徑對藥劑吸收的影響
在不同胸徑條件下,甲維鹽、阿維菌素和甲維·吡蟲啉三種藥劑均表現出隨著胸徑的增大吸收量加快(表10、表11、表12)。由表10數據分析可知:胸徑≥30cm的馬尾松在甲維鹽注藥0.5h后完全吸收,對胸徑20cm≤D<30cm和10cm≤D<20cm表現出顯著性差異;胸徑20cm≤D<30cm在注藥1h后吸收完,對10cm≤D<20cm表現出顯著性差異。由表11數據分析可知:阿維菌素在注藥24h后完全吸收,在注藥0.5h后,胸徑≥30cm對胸徑20cm≤D<30cm和10cm≤D<20cm表現出顯著性差異;在1h后,四個胸徑組均存在著顯著性差異。由表12數據分析可知:胸徑≥30cm的馬尾松在甲維·吡蟲啉注藥0.5h后可以完全吸收,對胸徑20cm≤D<30cm和10cm≤D<20cm表現出顯著性差異;胸徑20cm≤D<30cm和10cm≤D<20cm在24h后均能吸收完畢。
2.5不同藥劑相同劑量吸收情況
在相同劑量上,馬尾松對不同藥劑類型吸收量表現出不同(表13)。馬尾松對阿維菌素吸收量5mL僅需要20min左右;阿維菌素對甲維鹽和甲維·吡蟲啉表現出顯著性差異;甲維鹽和阿維菌素需要1h以上。
3 結果與討論
本試驗探究不同因子條件下馬尾松對三種防治松材線蟲藥劑吸收量。試驗表明,不同孔徑、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胸徑和不同劑量對馬尾松自流式打孔注藥藥液吸收量產生影響。
注藥孔徑對三種藥劑吸收量具有顯著影響。10mm注藥孔徑下馬尾松對藥劑的吸收顯著高于6mm和8mm注藥孔。該結果與田鵬鵬在楊樹注藥自流式方法在5mm、3mm和2mm注藥孔徑測定的楊樹的吸收結果相似,隨著注藥孔孔徑的增大藥劑與馬尾松木質部輸導組織的接觸面積相應增加加快了藥劑的向上輸導提高樹體對藥劑的吸收率[12]。
隨著打孔角度的增加,藥劑進入馬尾松體內的速度不斷加快。三種藥劑在不同角度上45°和60°吸收量顯著性差異不大,但均對打孔角度30°存在顯著性差異。打孔角度30°與45°和60°相比,打孔角度太小,瓶嘴處受到的重力偏小,藥液流出速度跟不上樹體吸收速度[13]。實際打孔時發現,打孔60°與45°相比,打孔角度60°需花費的時間更長,且打孔難度高于45°,故在實際打孔角度更推薦45°。
在不同方位上,三種藥劑在南方位的吸收量均高于其余三位方位,不同藥劑吸收量差異性因藥劑不同而不同。侯軍銘在楊樹不同方位注藥發現,48%毒死蜱、40%辛硫磷、40%殺撲磷、3.2%阿維菌素南面的吸收速率較其他方位快,均能被吸收[14],這與本實驗結果一致。在不同方位上,南側的液流速度高與其余三個方位,液流速度越快,蒸騰作用越強,故藥劑的吸收量越大[15]。故推薦打孔方位應選擇在樹干的南面。
不同胸徑馬尾松對三種藥劑吸收量隨著馬尾松的胸徑增加吸收量不斷加快。張娟等在研究中發現,隨著香拋樹樹冠的增加,單位時間內對藥劑的吸收能力越強,即冠徑越大越利于對藥液的吸收[16]。馬尾松胸徑越大其樹冠越大,而樹冠作為樹木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樹木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的重要場所,其生理活動能力及蒸騰作用越強,需要的水分越多,因此對藥液的吸收能力越強[17-18]。
馬尾松對三種藥劑在相同時間吸收量不一樣,說明不同藥劑在馬尾松體內的滲透、吸收和傳導能力不一樣。本實驗所有的藥劑均完全被吸收未發生松脂堵住藥孔情況,說明三種藥劑對松脂的親和力比較高。目前打孔注藥防治松材線蟲載藥體系選擇多為 DMF、NMP 等溶劑,不要藥劑的滲透、傳導能力和松脂親和能力這可能是與藥劑類型和公司的配方有關有關[21-22]。下一階段需要測定,相同藥劑不同載體類型吸收情況。
打孔注藥能否通過自流式被松樹吸收達到防治松材線蟲的目的,是評判樹干注藥技術有效性的前提[19-20]。相同樹種也會因為自身生長狀態和所處環境的不同,對藥液的吸收和傳導不同。本試驗介紹了自流式打孔注藥不同孔徑、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胸徑、相同劑量不同藥劑對馬尾松藥劑速率的影響。有關天氣因子、跨季節注藥、藥劑在馬尾松體內的傳導規律、藥劑在馬尾松體內殘留有效期、馬尾松樹體健康等需要進一步研究。
致 "謝:感謝廣東省林業局防治檢疫處在試驗過程中給予的支持與幫助。
參考文獻
[1]茅裕婷, 馬濤, 藍來嬌, 等. 松材線蟲生防真菌伊氏線蟲菌研究進展[J]. 林業科學, 2020, 56(1):180-190.
[2]胡可炎, 鄧創創, 陸雪雷, 等. 利用大面積無人機航拍影像研究松材線蟲病病死樹林間分布規律[J] . 環境昆蟲學報, 2023, 45 (2):421-432.
[3]Zhang W J, Wu X Q, Ye J R, et al. Toxicity of an emamectin benzoate microemulsion against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and its effect on the prevention of pine wilt disease[J]. Forests, 2023, 14(7):1476.
[4]孫永春. 南京中山陵發現松材線蟲[J] . 江蘇林業科技, 1982, (4): 47-27.
[5]董瀛謙, 潘佳亮, 李娟, 等. 基于國內外科技文獻分析松材線蟲研究現狀和方向[J]. 中國森林病蟲, 2020, 39(5): 22-24.
[6]黃煥華. 深圳市馬尾松毀滅性疫病-松材線蟲萎蔫病[J]. 廣東林業科技, 1990, 6: 24 -36.
[7]楊超裕, 陳傳國, 姜杰, 等. 廣東省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形勢與策略[J]. 林業調查規劃, 2023, 48(6) : 132-137.
[8]Ma T, Shi X H, Shen J, et al. Field evaluation of commercial attractants and trap placement for monitoring pine sawyer beetle, Monochamus alternatus(Coleptera: Cerambycidae) in Guangdong, China[J].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2018, 111(1): 239-246.
[9]馮瑩, 胡淑儀, 毛亦楊, 等. 我國松褐天牛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 湖南林業科技, 2022, 49(3): 81-86.
[10]葉建仁. 松材線蟲病在中國的流行現狀、防治技術與對策分析[J]. 林業科學, 2019, 55(9) : 1-10 .
[11]王勇軍, 唐光輝, 陳祖海, 等. 樹干注藥防治松材線蟲病研究進展[J]. 中國森林病蟲, 2022, 41(3) : 59-63.
[12]田鵬鵬, 馮超, 唐光輝, 等.樹干自流式注藥法中影響藥劑吸收因子研究[J]. 林業科學, 2009, 45(06):92-97.
[13]庾國平.馬尾松自流式打孔注藥藥液吸收效果研究[J].安徽林業科技. 2022, 48(04):10-11+42.
[14]侯軍銘, 韓會智, 閆尚猛, 等.楊樹自流式注藥法打孔方位對藥液吸收的影響[J].河北林業科技, 2018 (01) :18-20.
[15]黨宏忠, 馮金超, 韓輝.沙地樟子松邊材液流速率的方位差異特征[J].林業科學, 2020 , 56 (01):29-37.
[16]張娟, 李軍, 黃俊, 等.園林樹木種類及樹冠大小對自流式注干藥劑吸收及傳導的影響[J].農藥學學報, 2018, 20(4): 529-534.
[17]康華榮, 朱昕, 楊蕊, 等.汨羅市國外松公益林胸徑分布規律及樹冠結構通徑分析[J].湖南林業科技, 2020, 47(04):135-138.
[18]張強, 董利虎, 李鳳日.紅松人工林樹冠大小與果實產量關系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3):443-449.
[19]謝春春, 吳學民, 于海英, 等.應用新型高效打孔注藥技術防治松材線蟲病初報[J].山東林業科技, 2021, 51(01):37-41.
[20]馮智慧, 呂春鶴, 白鴻巖, 等.我國松材線蟲病防治用藥情況分析[J].中國森林病蟲, "2022, 41(04):24-29.
[21]蘇律, 宋俊霞, 胡同樂, 等.自流式注射法中蘋果樹體吸收量回歸方程的建立[J].農藥學學報, 2016, 18(1):107-112.
[22]HUANG J, ZHANG J, LI Y,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insecticide trunk injections for control of Latoia lepida (Cramer) in the sweet olive tree Osmanthus fragrans[J]. PeerJ, "2016, "4(5): e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