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個網友給我寫信,問我如何克服寂寞。
我說沒什么好辦法,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克服過這個問題,這些年來我學會的就是適應它。
快樂這件事,有很多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因素,如基因、經歷和你恰好碰上的人,但是充實是可以自力更生的。羅素說他生活的三大動力是,對知識的追求、對愛的渴望、對苦難的憐憫。你看,這三項里面,除了第二項,其他兩項都是可以自給自足的,都具有耕耘收獲的對稱性。
年少的時候,我覺得孤單是很酷的一件事情。長大以后,我覺得孤單是很凄涼的一件事。
現在,我覺得孤單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讓它成為一件事。
有時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絕望。
真正的絕望跟痛苦、悲傷沒有什么關系。它讓人心平氣和,讓你意識到你不能依靠任何人得到快樂。它讓你謙卑,因為所有別人能帶給你的,都成了驚喜。它讓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內心。
絕望不是氣餒,它只是“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這樣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
就是說,它是自由。
懷才不遇,逆水行舟,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我想自己終究是幸運的,不僅僅因為那些外在的所得,而且因為我還挺結實的。總是被打得七零八落,但總還能在數到“九”之前重新站起來,再看到眼前那個大海時,還是一樣興奮,歡天喜地地跳進去。
在遼闊的世界面前,一個人有多謙卑,他就會有多快樂。
因為這種幸運,我原諒自己經受的挫折、孤單,原諒自己的敏感、焦慮和神經質,原諒讓X不喜歡我,讓我不喜歡Y,讓那么多人長得比我美,或者比我智慧,原諒讓我變老變胖。因為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質給了我: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如果你還在為自己孤單寂寞、懷才不遇、舉世皆濁我獨醒而深深嘆息的話,那么讓我告訴你:
你買不到那個彩票的,別再把你時間的積蓄兩塊、兩塊地花出去,回到你的內心,尋找你自己,與心靈深處的他、他們一起出發去旅行。
如果你有足夠的好奇心,你可以足不出戶而周游世界,身無分文而腰纏萬貫。
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許既不可遇又不可求。
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著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
(摘自上海三聯書店《送你一顆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