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時間誤區
謠言:成年人必須每晚睡滿8小時才算健康
辟謠:雖然普遍推薦成年人每晚要睡7~9小時,但實際上,每個人的睡眠需求因年齡、健康狀況、生活方式等因素而各不相同。例如,老年人需要的睡眠時間較少,而青少年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時間來支持身體的發育。因此,“一刀切”的8小時睡眠時間標準并不科學。更重要的是,大家要根據自己的感受來調整睡眠時間,只要醒來后精神飽滿,就是合適的睡眠時長。
睡眠效果誤區
謠言:熬夜后可以通過白天多睡來彌補
辟謠:人的生物鐘受到光照、溫度等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形成了一定的晝夜節律。不規律的睡眠時間會打亂這種節律,影響睡眠質量。熬夜后白天補覺,雖然能帶來一定的心理安慰作用,但很難完全彌補熬夜帶來的傷害。連續過度熬夜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免疫力下降等問題。因此,盡量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才是維護健康睡眠的關鍵。
睡眠質量誤區
謠言:打呼嚕就代表睡得很香
辟謠:打呼嚕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信號,這種睡眠障礙會導致睡眠質量下降,甚至引起口干、頭痛等問題,更嚴重的還會增加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腦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打呼嚕并不代表睡眠質量好,反而可能是健康問題的表現。
睡眠習慣誤區
謠言:睡前喝一杯酒能助眠
辟謠:雖然酒精能使人更快入睡,但會干擾睡眠的整體結構,導致半夜易醒、醒后頭疼、不解乏,影響睡眠質量。長期大量飲酒不僅會打破神經遞質的平衡,引發睡眠障礙,更可能演變成酒精依賴,同時引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總的來說,飲酒助眠無異于飲鴆止渴,弊大于利。
其他睡眠誤區
謠言:褪黑素是萬能助眠藥
辟謠:褪黑素雖然能調控睡眠,但并非所有失眠患者都適用。作息不規律、倒時差或受其他因素影響導致褪黑素分泌減少的人,可能會從中獲益。并且,長期大劑量服用褪黑素,可能導致內分泌功能失調,甚至造成不孕的不良后果。因此,使用褪黑素之前,大家要結合自身的健康狀況咨詢醫生。
謠言:“頭東腳西位”睡覺有害健康
辟謠:這一說法缺乏科學依據。雖然地球磁場可能影響睡眠質量,但“頭東腳西位”的睡眠方向并不一定會對健康產生明確的負面影響。
謠言:午睡時間越長越好
辟謠:午睡時間過長可能會干擾晚上的睡眠,導致入睡速度變慢或睡眠質量下降。因此,午睡時間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最好不超過30分鐘。
綜上所述,睡眠偽科學涉及多個方面,我們需要保持科學的態度來認識和對待睡眠問題。良好的睡眠要滿足以下幾個核心標準,這些標準共同構成了衡量睡眠是否良好的關鍵指標。
1.充足的睡眠時間。具體時間長度因人而異,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利于身體各系統得到休息與恢復。
2.入睡速度較快。通常認為,從躺下到入睡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是比較理想的。
3.夜間醒來次數少。良好的睡眠應當伴隨較少的夜間覺醒次數,最好是一覺到天亮。偶爾因外界干擾或自身需求醒來后,也能迅速重新入睡。
4.深睡比例適當。深度睡眠是睡眠周期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健康的睡眠應包括適當比例的深度睡眠。雖然個體間的深度睡眠時間有差異,但整體上應占整個睡眠時間的20%~25%。
5.醒后感覺清爽。良好的睡眠應當讓人在醒來時感到精力充沛、心情愉悅,仿佛身體被重新充電。這種“醒來即清爽”的感覺是評價睡眠是否滿足需求的重要標準。
6.無呼吸暫停或其他類型睡眠障礙。睡眠中反復出現呼吸暫停或其他類型睡眠障礙,會嚴重影響睡眠質量,甚至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如果懷疑自己存在上述問題,應及時就醫檢查并接受治療。
(摘自2024年第12期《大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