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人劉小龍在新疆某部服役。自2018年5月結婚后,我一直在老家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生活。2023年6月,女兒一歲多時,我又到了合肥市重新找工作。
一天,我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您好,是劉小龍的家屬嗎?我是時代城退役軍人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在‘八一’來臨之際,我們準備上門慰問,請問您方便嗎?”
工作人員確認了住址后,不一會兒便來到了家中。那名工作人員也曾是一名軍嫂,相似的經歷讓我們聊得很投緣。得知我還在找工作,她說:“你愿意來我們居委會‘紅色小管家’崗位不?”
從工作人員口中,我得知“紅色小管家”的主要職責是日常巡查走訪、矛盾糾紛及問題事件上報、開展居民服務活動等。
“我當然愿意!”就這樣,2023年9月1日,我正式加入了“紅色小管家”。
剛入職不久,單位安排我加入社區“五微”項目(微黨建、微政務、微綜管、微服務和微治理),并希望我能代表時代城居委會參加這個月的社區“五微”項目匯報。
初來乍到,我對這個項目并不了解,便跟著其他社區工作人員一起,走訪轄區周邊的居民和商戶,了解他們的需求,以便為大家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務。
兩周后,我雖對“五微”項目有所了解,但對如何在5分鐘內做好項目匯報還是有些犯難。
一開始,我覺得時間根本不夠用,就將重要的內容做成了PPT。在家演練了幾遍之后,我就能用通俗的語言復述主要內容,又經過幾次修改,我把匯報重點放在我們曾走訪過的那些人物故事和特色亮點故事上。
匯報那天,我順利完成了任務。事后,點評專家肯定了我們居委會的項目,更讓我開心的是,專家還夸我臺風好,講得好。
正是這次機會,讓我發現了自己在宣講上的潛能。
第二個月,我又代表時代城居委會參加了方興社區第六屆“舉旗幟"送理論”微宣講比賽。
在構思大綱時,我認為“微”應該就是通過小故事講出大道理,挖小口開深井。我想到前兩天丈夫問過我新工作的情況,又和我說起他那里最近天氣非常不好的一些瑣事,我“靈機一動”,決定先從自己家的故事講起。
經過多次構思打磨,最后,我以愛人守衛祖國“大家”,我作為社區工作者、作為母親守護“小家”這條線索,形成稿件《從“小家”到“大家”"共筑強軍夢》參加宣講比賽。
“……你守護著祖國,守護著大家,就讓我來守護著小家,守護著你。”當演講完最后一段,臺下觀眾紛紛鼓掌,評委認為我的話題新穎,語言真摯生動,將我的宣講評為一等獎。后來,我被推選去參加區里舉行的第六屆“舉旗幟"送理論”比賽,最終,我又拿到了二等獎。
我還將這段故事寫成文章《是愛,讓我們跨越距離更相愛》,發表在了軍隊媒體上。愛人還特意給我打來電話,說是部隊領導夸我給家屬樹立了榜樣,也提振了部隊士氣。
宣講越來越多,故事也越來越豐富。我的邊防故事里,有“白天兵看兵,晚上數星星”的寂寞,有“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的艱苦,有“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告白……
愛人在邊防,他的戰友也在邊防,我覺得,我有責任把邊防的故事講好講精彩,講給更多的人聽。
懷二胎時,我受邀給福州路小學的學生們講述邊防故事,單位擔心我的身體,怕我不方便,反復問我:“婷婷,身體可以嗎?”
我說:“沒問題!帶著寶寶去宣講,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我想這也是最好的胎教。”
演講現場,學生們聽得很認真,還主動與我互動。一名學生說:“以后我也想成為像他們這樣的人。”
那時,我真的覺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我用自己的力量,在學生們心里種下了一顆紅色的種子。
如今,我還是在“紅色小管家”的崗位上,有需要也去不同的社區、學校等講邊防故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我得到了鍛煉和成長,也感到個人價值得到了實現……
(作者為軍嫂)
編輯/劉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