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沈安娜,曾奉命進入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處擔任機要速記員多年,為我黨搜集了很多重要情報;父親華明之在另一掩護機關工作,從旁指導、協助、掩護母親——他們成為我黨領導下的夫妻情報組。
1949年,一個春寒料峭的早春二月夜,當時我們一家住在江蘇南京“國民大會堂”對面的中南旅社(即母親秘密潛伏的國民黨中央黨部機關在南京的職員宿舍),突然響起了敲門聲,熟悉的男聲輕聲喊:“大哥、大嫂,我來了!”
我和哥哥、弟弟高興得大喊:“六爺叔來了!”父親母親更是高興,趕快把“六弟”讓進來。
“六弟”就是華藻,當時30歲不到,可長得老成。他常用胡子蹭我們的臉,逗得我們咯咯笑。他與父親長得非常相像,斯斯文文的,卻把自己打扮成“跑單幫”(舊時對從事異地販運的小本生意人的一種稱呼)的“小滑頭”模樣,嘴上叼著煙,說著江湖黑話,常提著上海奶油蛋糕來我們家,回上海時又提著南京板鴨走。
長大后我才知道,六爺叔是上級領導吳克堅和何以端特選特派的滬寧之間一對一的專職秘密交通員,將上級的指示和母親搜集、父親整編的情報,偽裝密藏在上海奶油蛋糕和南京板鴨里送來帶去。
那天晚上,六爺叔特別高興,我們也開心地圍繞在他身旁。不一會兒,父母叫我們出去。母親特別指著我說:“這個小姑娘,耳朵長、嘴巴快!到外面去!”
我和弟弟都噘著嘴還想耍賴,可也只有聽話。長大后我才知道,那晚六爺叔向父母鄭重傳達了吳克堅同志的指示:大軍即將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上級黨組織指令:沈安娜與華明之不要隨國民黨反動政府機關南遷,相機撤回上海。黨組織要留下一批老黨員、老骨干,參與新中國的建設和保衛工作。
這樣的好消息,讓潛伏敵營14"年的父母心里燃起一團火,興奮了好幾天,也糾結了好幾個晚上。最后他們決定,由父親先帶老人和孩子,適時跟隨自己潛伏多年的機關——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的部分人員,先期撤回上海。母親繼續留在南京反動老巢,獲取勝利前最后的情報。
臨行前,父親對母親說:“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你一個人留下,我帶孩子先走。記得抗日戰爭勝利后的1946年,從重慶轉移到南京,是你帶孩子先走,我后走。每次分別,都有可能是永別……還像上次那樣,拍個全家照吧。”于是,我們一家五口在照相館,緊張地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母親還卷了發、化了妝,在南京留下了一張臨別時的全家福。
在此后的日子里,母親繼續擔任國民黨在南京由蔣介石親自主持的最后幾次“中常會”的速記員,獲取了蔣介石擬與中共和談及打算退位等重要內幕情報。
有一次,等不及六爺叔來南京家中取情報,母親獨自拎著藏有密寫情報速記本的小皮箱,胸前掛著“中央黨部”的徽章,大模大樣坐火車回到上海老北門舊倉街永安坊2號的華家。她顧不上與已到上海家的父親和我們親熱一下,便把自己關在二樓亭子間,迅速將速記符號整編成漢字情報。

等在亭子間外的六爺叔是不能進屋看情報的,他也和父親一樣心靈手巧,隨即當著母親的面把情報偽裝密藏好,撩起長衫,戴好鴨舌帽,大步流星地離開家,到吳克堅指定的內勤骨干約好的時間、地點進行交接。之后,這些情報又通過一個個秘密環節,送達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的中央情報部,為中共中央、毛主席作決策參考。
當時的國民黨反動政府已是大廈將傾,“樹倒猢猻散”,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陳立夫命令機要處把重要文件檔案分類處理、包裝南運。母親后來告訴我,她趁機又“撈了一把”,仍用無人能懂的自創速聯符號,記錄了不少有用的東西。后來,陳立夫點名下令機要處的幾名人員,必須隨他們南逃廣州,名單中自然有速記“快手”沈琬(沈安娜當時用名)。
母親早和父親商量好最后撤離“虎穴”的計策,將刻有“沈琬”姓名的常用印章,還有公婆送給她的結婚金戒指,交給機要處長保存,并說:“我得回上海一趟,去去就回。”機要處長也心知肚明,隨口說:“快去快回吧!”無奈地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了母親一馬。
誰那么傻,還會回來?
母親就這樣“金蟬脫殼”了。在中南旅社的家里所有家具和大人小孩的衣物,她全都原封不動留下,不露一點痕跡,只收拾了一些實在舍不得的照相膠卷底片,和其他值得留作紀念的東西,裝入隨身皮箱,最后看了一眼這個“家”,依依不舍地鎖上門。
大軍渡江解放南京前夕,在濃重的白色恐怖環境中,母親安然撤出敵營,回到了上海。母親后來說:“我們完成了潛伏任務,完整無缺地回到了黨的溫暖懷抱。”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稀疏的槍炮聲已漸漸平靜,我們一家人與祖父母蝸居的老北門舊倉街弄堂里已喜訊紛傳:上海解放了!黎明放亮時,父親迫不及待地喚醒我們三個孩子,讓病倒的母親在家稍候,帶著我們沖向公館馬路(現金陵東路)去看解放軍。
我們看到在老式騎樓下、半露天的人行道上,或坐或躺抱著槍,激戰后酣睡的解放軍戰士。只見父親眼中的淚流到唇邊,不顧一切地喊著“他們是解放軍”“我們勝利會合了”!我們三個孩子也一起興奮起來,天真地想知道“會合”是什么意思。長大后,父親告訴我,“會合”就是解放軍與地下黨會師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共隱蔽戰線勝利會師了。兩支隊伍會師,我們必定勝利!
由吳克堅同志推薦、經陳毅市長批準,父親進入軍管會重工業處工作,立即換了軍裝。吳克堅鄭重告誡說,現在的上海,蔣匪反動殘余勢力氣焰仍十分囂張,潛伏敵特活動猖獗,此時尤其是“安娜”(吳克堅伯伯總是稱呼母親“安娜”),“你要特別小心!”所以,那時母親實際還處在“半秘密”狀態。雖然為了給陳毅同志講話做速記,發給了母親一套灰布軍裝,但她經常仍是穿著旗袍。那時,吳克堅真是日理萬機,還要照顧剛從“地下”走到“地上”的情報工作人員和家屬。
1949年入夏,我們一家七口和吳克堅領導下的另外兩名情報工作人員及家屬,先后搬進了上海市巨鹿路"419"號的一座花園洋房里。這座三層的房子,門牌掛在一扇大鐵門上,大鐵門是汽車出入的,我們出入走后門。我們三家每家各住一層,孩子們高興地在花園嬉戲打鬧,留下了我們童年的美好回憶。
我們一家搬家停當后,又搬進來3名解放軍戰士,住在后門里的單獨小屋內。他們是從山東南下的,年齡不過十八九歲。解放軍戰士白天輪流外出站崗,執行保衛任務,晚上輪流與我們同住。3名戰士都識字不多,我們就自作主張當起了“小先生”,像模像樣地教他們寫自己的姓名及家庭地址,不久他們便會寫家信了。我們剛從“地下”秘密狀態走出來的大人小孩十幾口,竟然與解放軍戰士住在一起。現在回想,這真是黨組織和吳克堅保護秘密戰線骨干力量的良苦用心。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舉行,我們一家人在上海巨鹿路419號度過。一大早,我們就守候在收音機旁,母親將舊旗袍放入箱底,換上了新軍裝,還拿起桌上的小鏡子,左看看,右看看。父親也換上了新軍裝,與母親一同在小鏡子里看著,仿佛從小鏡子里,看到歷歷往事,回味酸甜苦辣,淚中帶笑。他們互相抹去彼此臉上的淚水,縱情擁抱大笑,引得我們也高興地簇擁在他們身旁。
突然,收音機里歡樂聲靜息下來,傳來了毛澤東主席一字一頓的聲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收音機里“毛主席萬歲!”的歡呼聲響徹云霄。同時,我們家馬路對面不遠處的平房里,傳來敲鑼打鼓的熱鬧歡呼聲,住在小弄堂里的平民百姓,甚至敲起了自家的面盆和鍋子,來表達內心的喜悅。父母興奮地說:“我們跟隨共產黨干革命,就是為了窮苦百姓站起來,活得像個人呵!”
后來,我從父母的回憶錄中看到:
1949年5月,經周恩來同志批準,中央情報部對吳克堅領導的全體工作人員,在解放戰爭期間為黨的情報事業建立不可磨滅的功勛,特發出嘉獎電,表彰他們的功績,并勉勵他們今后同各種敵人作長期的隱蔽戰爭繼續努力!
此時,母親與父親一道迅速“歸隊”。母親被黨組織留下,繼續從事隱蔽戰線的工作。可是不久,在短暫的“亢奮”之后,母親就病倒了,還病得不輕,病痛讓她經常整夜不能入睡。有時好不容易睡著了,卻又會在噩夢中大喊大叫。
當年,在重慶,在南京,在敵營中,即使睡夢喊叫,也是要硬生生地忍住,因為隔墻有耳。現在解放了,但噩夢仍時時襲來。醫生不得不把母親關在黑屋子里,進行“睡眠治療”。
黨組織領導給母親簽發了一張保健證,每月補貼五斤肉。我們一家都感受到了來自黨組織的關愛。在百廢待興、物資緊缺的年月,父母商量,當時實際只領取了兩個月的補貼。
1950年5月,母親病好了。她接到來自上級的通知,隨老領導何以端同志到北京出席隱蔽戰線的重要會議。
母親穿上腰間系帶的新軍裝,戴著無檐的女軍帽,意氣風發地去北京開會了。母親后來回憶說:“那才是真正從‘地下’走到‘地上’!”
大會時,母親聆聽了中央領導的重要講話,看到毛主席的題詞“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在與會同志跟朱德總司令的大合影中,留下了頭剪短發、身穿軍裝的母親的身影。
母親后來說:“……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我黨領導的隱蔽戰線的大會。這次重要會議載入了史冊,也把我從樸素的情報‘實踐’中,提升到‘理論’的高度。懂得了以前只是聽黨話、自己干,以后要承前啟后、與大家一起干了。……在新的斗爭征程上,我要永遠跟黨走,開啟隱蔽戰線生涯的下半場!”
(轉載自2025年第1期《百年潮》,有刪節。作者為華明之、沈安娜之女)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