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2年11月下旬,華中抗日軍民中傳播著一個消息:“鄒韜奮先生要到新四軍抗日根據地來了!”
鄒韜奮是中華抗日救國會領袖,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杰出的新聞記者。1941年“皖南事變”后,國民黨頑固派瘋狂迫害愛國民主力量,鄒韜奮寫的文章被扣,主辦的《全民抗戰》雜志被封,分布于大后方的幾十個生活書店被抄,許多工作人員被捕。1941年3月5日,鄒韜奮被迫從重慶秘密抵達香港。
香港淪陷后,中共華南工作委員會根據黨中央指示,于1942年1月初將鄒韜奮、茅盾等一批文化界著名人士轉移到內地。鄒韜奮一行于1月10日離開香港,13日到達東江縱隊駐地白石龍鎮,在那里過了3個月的游擊戰爭生活。
4月初,鄒韜奮到廣東梅縣江頭村化名隱居。9月下旬,告別江頭村,由中共地下黨組織護送,經過一個多月的艱險歷程,輾轉長沙、武漢、上海等地,穿過國統區、敵占區,在上海地下黨和新四軍敵工部的周密安排下,于11月22日到達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
鄒韜奮到達根據地的第一站是蘇中三分區。那天,他化裝成一個有病的商人,護送他的王蘭芬同志一身蘇北姑娘打扮,儼然是服侍病人的女兒,諸克同志則化裝成商人模樣陪伴。他們從靖江縣新港碼頭上岸,避開日軍檢查,來到如西縣江安區的一個小村莊,先在大眾書店落腳。從大后方轉來的生活書店的同志們,一眼便認出了戴眼鏡的鄒韜奮。親人久別重逢,一個個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鄒韜奮與同志們緊緊握手,親切地說:“我回到家了?!?/p>
當夜,鄒韜奮與書店的同志們團聚在一起,共敘離情。他不顧旅途勞累,深情詢問大家輾轉敵后工作和生活的情況,并激動地傳達了周恩來同志的指示。
鄒韜奮勉勵大家,不管敵后斗爭如何險惡艱難,一定要堅守崗位,決不能后退。
第二天,鄒韜奮接受蘇中三分區的邀請,參加在三分區領導機關駐地召開的歡迎晚會。在白熾汽油燈下,鄒韜奮作了激情講話。他講述了國民黨反共高潮所造成的抗戰艱難形勢,并以特有的政治家風度,縱論國內外的復雜斗爭,強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道理,把中國的命運寄托在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新四軍、八路軍身上。鄒韜奮的講話,深入淺出,幽默風趣,不時被掌聲和笑聲打斷。
會后,鄒韜奮在蘇中三分區司令員陳玉生的陪同下,連夜趕到蘇中區黨委、蘇中區行政機關、新四軍一師師部駐地東臺縣三倉地區,見到了蘇中區黨委的主要負責同志粟裕和陳丕顯,并受到他們的熱情接待。
蘇中區黨委接到中共華中局的通知,說鄒韜奮要在蘇中、蘇北根據地考察,并從這里轉道前往延安。蘇中區黨委特地安排區黨委委員、行署文教處處長劉季平負責具體接待——他們是上海時的老朋友,現在又一起生活、一起行動。
劉季平為鄒韜奮找了一匹馬,遇到敵人掃蕩、清剿時,就騎上馬,隨隊出發,與部隊戰士和黨政機關干部共度艱辛、同享歡樂。
鄒韜奮抓緊種種機會,與根據地各界人士廣泛接觸。他參加民兵、婦救會、兒童團的活動,出席干部、群眾、紳士的座談會,給青年、學生們演講。
在蘇中區黨委駐地東臺縣三倉地區逗留了大約半個月后,鄒韜奮隨同一部分部隊和機關轉移到蘇中四分區南通縣。1942年底,日偽對蘇中四分區清鄉的風聲越來越緊。當時,蘇中四分區處于嚴重困難時期,干部群眾對反清鄉斗爭信心不足。聽說鄒韜奮到了四分區,大家都想聽聽他對抗戰前途的看法。在南通縣溫家橋辦學的南通縣中學師生,特地請他去學校演講。
1942年12月26日上午9時,鄒韜奮在劉季平的陪同下,騎馬來到學校。下午,學校在操場召開了歡迎大會,出席會議的除學校師生外,還有機關干部和各界人士千余人。
鄒韜奮作了熱情洋溢的演講。他介紹了來蘇中根據地的原因與感想,對重慶大后方政治的倒退、混亂、黑暗等情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勉勵各界人士加強團結,要求全體師生努力學習,在抗日民主政府的領導下,一致抗日,積極做好救國工作,最后勝利一定屬于共產黨、新四軍。
晚上,鄒韜奮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歡迎晚會,他與師生同樂,2000余人歡欣鼓舞。晚會結束后,不少人向鄒韜奮問這問那,他有求必應,有問必答。夜已深了,為了保證鄒韜奮的休息,學校領導不得不采取辦法解圍,叫大家把提的問題寫在紙上,匯總后交鄒韜奮。第二天,鄒韜奮又逐一回答了青年學生提出的80多個關于抗戰前途,大后方政治、經濟、文化情況等關心的問題。
接著,鄒韜奮在四分區學聯會議、四專署召開的士紳代表座談會上分別發表演講。他從抗戰的現狀出發,講解大家關心的問題。他說,從表面上看,日偽在敵后占領了一些地方,特別是城鎮,但是由于新四軍的政治工作滲透到了日偽內部,因此,這些地方實際上還沒有淪陷。
鄒韜奮用在國統區接觸到的事實,深刻揭露國民黨頑固派的罪行。他說,國民黨頑固派一心對付共產黨,同日本侵略者沆瀣一氣,指使偽軍為敵效勞,鎮壓、殺害群眾,他們搞的是投降、分裂、倒退,共產黨團結根據地各階層人民,堅持抗戰,實行民主,求的是抗戰、團結、進步,共產黨是必勝的。
鄒韜奮把自己看作是青年的朋友和兄長,把千萬優秀青年看作是“奠定中國必然得到獨立自由的基石”。因此,青年們有什么問題,他都認真負責地給予答復;青年們有什么要求,他總是盡量滿足。青年們要他題詞留念,他爽快地掏出鋼筆,一一題詞。鄒韜奮給四分區學聯籌委會秘書王亞梅的題詞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戰斗——乃青年生活中的美與善?!?/p>
鄒韜奮的演講和題詞,對于處在艱苦斗爭中的四分區廣大青年學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鄒韜奮在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考察了一個多月。離開前,他向劉季平提出:“我已經不能在國統區公開露面,希望共產黨同意我入黨?!?/p>
劉季平對鄒韜奮是十分了解的。早在抗戰初期,鄒韜奮就向周恩來提出了入黨要求。周恩來對他說:“你現在以黨外人士的身份同國民黨斗爭,比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身份作用更大?!钡街貞c后,他又向周恩來提出入黨要求,周恩來指示說:“目前,黨還是需要你這樣做。”
有人問鄒韜奮為什么要入黨時,他深沉而堅定地說:“我還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不過我的立場是人民大眾的立場,是真心實意推動抗日救國的,那我實際努力的,也就是中國共產黨所要努力的,那就無異于我已加入這個黨了。”
1942年12月底,鄒韜奮在一師部隊護送下,前往蘇北鹽阜區。他們沿著范公堤北行,在大豐縣境內遇到了老朋友戴伯韜。戴伯韜,在新四軍三師搞政治工作。在戴伯韜的安排下,鄒韜奮來到阜東縣境內的三師師部,見到了師長黃克誠。
鄒韜奮在鹽阜區調查時,對許多事情都感到很新鮮。當時已是嚴冬,新四軍代軍長陳毅去安徽新四軍四師視察前,特地縫制了一件嶄新的羊皮袍送給鄒韜奮。
從蘇中到蘇北,鄒韜奮看到根據地建設事業興旺發達,黨中央號召的減租減息運動蓬勃開展。各地都成立了參議會,開明紳士和工商業的代表參加了政府工作,和共產黨共商國家大事和地方上的重大問題,鄒韜奮對這些表示由衷地贊許。他在給陳毅的信中說:“今天,我才真正了解了共產黨的統一戰線絕不是只有形式的寒暄請客,而是和各階層人民結成生死之交??箲鸨貏俨辉僦皇且环N信念,而是足踏實地可以做到的事情。這是共產黨的偉大成功?!?/p>
就在鄒韜奮準備回上海治療耳病時,日偽軍拼湊了5萬人,向蘇北根據地發動大掃蕩。鹽阜地區軍民進行了艱苦的反掃蕩斗爭。師部派了一個班護送鄒韜奮到阜寧區東北大楊莊去隱蔽。師長黃克誠交代部隊一定要完成護送任務,不得出任何意外。
護送戰士用轎子抬著鄒韜奮,整整趕了兩天,到達大楊莊,安排他在開明紳士楊芷江的家里住下。楊芷江是鹽阜區行政委員會委員,曾任軍閥吳佩孚的秘書長,擔任過上海復旦大學的教授。他正義感強,有民族意識,擁護共產黨抗日,在當地紳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鄒韜奮住下后,與楊芷江談得十分融洽。
一天,從連云港出動的偽軍一個團突然進占了大楊莊。一個姓徐的頭目直闖楊芷江家。徐姓頭目對楊芷江說:“我得到情報,鄒韜奮現在住在你家,我想看看他,請放他出來吧!”楊芷江不承認家里有鄒韜奮,徐姓頭目便要把手槍交給楊芷江,以示無傷害之意。
當時,鄒韜奮正在客廳的套間里,與他們只有一門之隔。他深恐楊芷江受到傷害,便毅然把門打開,走了出來:“我就是鄒韜奮,你們要找我嗎?”
徐姓頭目急忙收起手槍,向鄒韜奮行了個鞠躬禮,說:“我受國民黨指使,搞‘曲線救國’。我并不是真心要當漢奸。請鄒先生以后寫文章不要再罵我是漢奸了?!?/p>
鄒韜奮抓住時機對他說:“既然如此,希望你今后能為祖國立功贖罪,不要死心塌地為日本帝國主義殺害同胞?!?/p>
徐姓頭目連連點頭,出了門,并遣走了全部偽軍。楊芷江看了這一情景,緊張的情緒平穩了下來,對鄒韜奮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氣概深為敬佩。
迫于病情,鄒韜奮于1943年2月中旬離開鹽阜區,在新四軍專人護送下,由海道回到上海治病。
鄒韜奮雖然只在蘇中、蘇北抗日根據地待了3個多月,卻對這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離開時,他對戴伯韜說:“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是全國最理想的地方。我所憧憬的民主自由,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實現了。等我病好了,立刻就回來!”
在上海治病期間,鄒韜奮回憶這一段經歷時說:“此次在敵后視察研究,目擊人民的偉大斗爭,使我更看到新中國光明的未來?!彼诮o華中局的信里,要求再赴蘇北,說:“我死也要死在抗日民主根據地?!?/p>
(轉載自2013年第4期《鐵軍》,有刪節。)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