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學雷鋒紀念日”前夕,空降兵某旅“釘子九連”派出30余名官兵又一次來到駐地敬老院,幫助老人打掃衛生、理發修甲、修葺電路等。
“釘子九連”自1962年成立以來,堅持用雷鋒“釘子精神”建連育人,尤其是1980年,連隊決定開展“學雷鋒愛人民活動”后,雷鋒精神就一直“釘”在每名官兵的心上。
在敬老院,王志英老人指著正在打掃院子的戰士黃順達說:“小黃真的跟我兒子長得太像了……”
幾年前,黃順達第一次來駐地敬老院時,68歲的王志英一看到他,眼睛就再沒離開過。
20多年前,王志英的兒子在同歹徒搏斗時,身中數刀,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了解了王志英的遭遇,得知自己和她兒子長得像之后,黃順達動情地說:“既然我長得像您兒子,那我就給您當兒子吧!”
“好,好!”王志英兩眼含淚,握著黃順達的手久久不愿松開。從那以后,黃順達便經常去敬老院探望王志英。每次看到黃順達,王志英都會開心得合不攏嘴,嘴里還不時念叨著:“我兒子又來看我了……”
看望敬老院老人,是“釘子九連”“學雷鋒愛人民活動”的一部分。45年來,連隊的官兵不知道換了多少茬,但這個不大的院子里,每年都能傳出官兵與老人的歡聲笑語。
2012年,為了響應空軍“藍天春蕾計劃”,培養官兵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將雷鋒無私奉獻為人民、愛人民的精神傳承下去,“釘子九連”黨支部決定啟動“愛心零計劃”活動,培養官兵“用小善匯聚成大愛”的奉獻精神,將平日節約省下的零錢捐助到愛心捐款箱里,用來做公益事業。
活動剛開始時,連隊鼓勵官兵每天少買一包零食、少喝一瓶飲料、少花一元錢,將省下的錢全部捐助貧困失學兒童。
到了夏天,連隊還組織官兵,收集大家喝剩下的礦泉水瓶,整理廢棄書刊報紙,變賣之后將錢存入捐款箱作為“愛心款”。在“釘子九連”,這個小小的愛心捐款箱,成了官兵愛心凝聚的最真實寫照。
“看到戰友把變賣廢品的錢,放入愛心捐款箱,我心中滿是感動。我會為捐款箱添一分自己的力量,也會把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落實到平時的工作中去。”剛剛下連的列兵陳杰,在參加連隊愛心捐款儀式后表示。
點點繁星匯聚成璀璨星河。截至2025年2月,“釘子九連”“愛心零計劃”已資助了上百名貧困大學生,累計捐款近20萬余元。此外,連隊也給困難家庭官兵捐款捐物等。
“釘子九連”的好傳統,緣于“釘子精神”的長期洗禮。
來到“釘子九連”的新戰士,第一件事就是要進連隊的榮譽室學習連史,連隊圖書閱覽室里有關雷鋒的書籍,也是新戰士入連后的必讀書目。
偉大的精神孕育偉大,英雄的連隊英雄輩出。近年來,“釘子九連”先后涌現出了“新長城突擊手”丁寶山、“模范連長”杜英昌、“擁政愛民模范個人”鄧偉等先進典型。



“我要像一顆釘子一樣,使勁鉆、拼命擠,快速補齊能力短板。”在每月舉行的“最強釘子”評比大會上,列兵張寧指著榮譽墻上的照片,堅定地說,“我一定向優秀的前輩學習,苦練專業技能,早日成為一顆閃閃發亮的‘小鋼釘’!”
“作為雷鋒連,就應該始終把雷鋒精神作為寶貴財富,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釘子九連”指導員王文健介紹,連隊數十年如一日,把踐行雷鋒精神作為促進連隊全面建設的有力抓手,教育引導官兵像雷鋒一樣“一顆螺釘”永不銹。
自建連以來,“釘子九連”經常組織官兵到駐地進行義務勞動,打掃街道,清理垃圾,對市容市貌進行整治;定期組織官兵進行無償獻血,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經常派官兵代表走進駐地小學,宣講雷鋒故事,講述強軍故事,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雷鋒精神,樹立報國志向。
“釘子九連”也因此多次被駐地市委、軍分區表彰為“擁政愛民示范單位”,2023年被河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等評為“雙擁共建示范單位”。
新時代新征程,一代代的“釘子”傳人,正用實際行動接力譜寫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篇章。
(作者單位:空降兵某旅)
編輯/劉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