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感謝你愿意敞開心扉,分享你的困惑和感受。
從你的描述中,我能感受到你對孩子深深的愛和責任感,以及對丈夫職業的尊重和支持。同時,也讓我看到一位母親、一名軍嫂的堅強與勇敢,盡管內心充滿了焦慮和不安,但你依然努力為孩子營造了溫暖的家庭環境。
首先,我想告訴你的是,面對與親人分離,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可能出現“分離焦慮”,需要經歷一段適應期。“分離焦慮”指的是個體與依戀對象(如父母、配偶、子女等)產生親密的情感聯系后,與其分離而產生的情緒反應(如焦慮、恐懼、不安等)和行為變化(如拒絕分離、依賴某個陪伴者等),嚴重的甚至還會產生一些生理癥狀,如入睡困難、多夢等。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在嬰幼兒和兒童中尤為普遍。
平日里,你照顧兩個孩子,難免會有不周的地方,而愛人在家,能一定程度上彌補這種情況。在爸爸那里,女兒感受到了重視和照顧,建立起濃厚的依戀關系。因此,爸爸突然離開,讓她感覺到不安和焦慮。她的哭鬧,實際上是試圖理解和應對分離的一種方式,是內心真實感受的體現,也是她成長的一部分。
其次,值得肯定的是,作為母親,你已經做得非常好了。通過擁抱、安慰和講故事的方式,給予女兒很多的撫慰和關愛。這些行為不僅有助于緩解她的焦慮、釋放你的情緒,還能增強你們的親子關系。
當然,面對長期的分離,你和女兒乃至兒子,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下面這些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理解孩子的情緒和需求。面對孩子哭鬧、發脾氣等情況,不要隨意指責,應給予更多的接納和理解。耐心聽孩子訴說,了解他們的感受,提供心理支持。
第二,引導孩子理解分離。就如你文中所做那樣,通過簡單易懂的話,向孩子解釋爸爸為什么要離開,以及何時會回來。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盡管爸爸不在身邊,但爸爸依然愛著她(他)。
第三,建立穩定的情感聯結。保持頻繁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和愛人商量一個固定的通話時間,讓孩子能夠定期聽到爸爸的聲音、感受爸爸的關愛,還可以遠程組織一些家庭活動,比如通過視頻一起唱歌、講故事等。
第四,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比如,讓孩子學會穿衣、吃飯、收拾玩具等。通過這些小事,逐漸幫孩子建立起自信和獨立性,有助于降低對他人的依賴,減少分離焦慮。
第五,關注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多關注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可以嘗試通過運動、閱讀等來放松自己,保持積極心態。
第六,尋求外部支持。面對長期的分離和壓力時,你可以考慮尋求外部支持,比如親朋好友的幫助,或進行專業心理咨詢等。
最后,希望你能繼續保持積極的心態,相信隨著時間推移,你和孩子們都會逐漸適應分離狀態,開啟更美好的生活。
"河北地質大學副教授、二級心理咨詢師"朱靜敏
"""""""""""""""""""""""""""""""""""2025年3月1日"
編輯/吳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