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90Y微球治療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工作場所布局、屏蔽設計、輻射安全裝置及表面污染控制、放射性廢物的處置措施等重點方面進行分析,對該項目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預防和控制,以保護放射工作人員和相關公眾的安全和健康。
關鍵詞:90Y微球;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
90Y微球是一種經動脈輸注的具有微栓塞作用、高特異活性的放射性藥物。90Y微球的物化結構穩定,不會被血流沖刷分解,且具有生物相容性,不易降解,但其在組成、直徑大小等方面有差異。90Y微球的直徑一般為20~60 μm,與腫瘤微細動脈的直徑相當。90Y微球通過放置在向腫瘤供血的肝動脈中的導管,被輸送到肝臟腫瘤處。由于毛細血管的阻塞,微球會停留在腫瘤內部的微血管中[1]。90Y是一種純β發射體,其發射的β射線在組織中的平均穿透范圍為2.5 mm,能提供高劑量的局部輻射,殺死腫瘤細胞。又由于其穿透距離短,輻射僅限于微球附近,對正常肝組織造成的損傷有限,這使得90Y微球成為一種有針對性的內部放射療法。
190Y微球治療流程
1.1患者評估
醫生使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DSA)對患者進行血管造影,根據血管造影圖像確定流入患者肝臟的血液量。醫生在DSA引導下,用細金屬線將不該接受輻射的血管封閉,并將示蹤劑(一般為75~150 MBq的99mTcMAA)注入患者肝動脈,隨后進行SPECT掃描,以判斷有多少示蹤劑離開肝臟并進入肺部或其他器官。若掃描顯示肝臟外組織只有極少或沒有示蹤劑,則該患者適合90Y微球治療。
1.290Y微球輸注
適合進行90Y微球治療的患者,在接受90Y微球輸注前應禁食6~8 h,并要告知其相關輻射危害。
患者排空尿液后,被送入DSA機房進行血管造影。醫生在DSA引導下放置導管并栓塞胃腸側支血管。裝配好90Y微球輸注系統后,通過手動壓注盒外注射器,將90Y微球壓入導管,分批次緩慢輸注。在輸注過程中,需注入造影劑以確認血管內液體流動情況,避免返流和血管堵塞。注入期間,需交替進行DSA透視操作2~3次,觀察藥品注入情況。
輸注結束后,醫生使用無菌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沖洗導管,確認導管內無微球殘留后,抽離患者體內的導管。使用無菌布包裹導管,不斷開導管與輸液管之間的連接,直接將所有管線及藥瓶丟棄在專用的放射性廢物桶內。隨后,醫生通過透視確認微球是否準確地注入預期的腫瘤部位[2]。手術完成后,患者由專人引導至90Y微球治療病房。
2職業病危害因素分析
90Y微球治療過程中會用到DSA和SPECT 2種放射診療設備,使用99mTc和90Y 2種放射性藥物。
99mTc是純γ衰變核素,半衰期為6.02 h。99mTc與99Tc為同質異能素,是99Mo經β衰變的子體產物。99mTc由激發態躍遷到基態99Tc的過程中釋放能量為0.140 MeV的γ射線。
90Y微球由90Y和微球載體2部分組成。90Y是純β衰變核素,半衰期為64.2 h,衰變過程中發射最高能量為2.288 MeV、平均能量為0.933 7 MeV的β射線。
因此,在90Y微球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射線類型包括:DSA發出的X射線、99mTc發出的γ射線、90Y發出的β射線以及由此產生的韌致輻射。此外,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在地面、操作臺、操作人員雙手和工作衣上產生表面污染。
90Y微球治療過程中也會產生一次性注射器與針頭、制劑瓶、手套、棉簽等固態放射性廢物,接受輸注后的患者排泄物、剩余的放射性藥物及其沖洗水等液態放射性廢物。90Y微球為懸浮液,無揮發性,一般情況下不會產生氣態放射性廢物。
3放射防護措施
3.1工作場所布局
90Y微球治療涉及的工作場所包括SPECT診斷區域、DSA機房和90Y微球治療病房。
對于新建項目,可將DSA機房設置在SPECT診斷區域內部,把90Y微球治療病房布置在SPECT診斷區域出口附近,以減少患者在3個區域之間頻繁轉移,避免患者離開控制區對臨近區域的公眾造成輻射危害。
對于改建項目,由于核醫學科、介入科和病房位置已經確定,基本不可能達到上述要求。因此,在設計患者轉移路線時應慎重考慮,選擇公眾人員駐留較少的路線,盡量避開大廳、食堂、超市等人流密集區域和兒科、婦產科等敏感科室。患者的轉移最好由2名工作人員協作進行,其中一名工作人員負責疏散路線上的公眾人員,另一名工作人員負責引導患者。需要乘坐電梯時,應指揮周圍公眾不與接受輸注后的患者搭乘同一趟電梯。90Y微球治療病房應盡量選擇在樓層的一端,以方便對患者進行管理。
3.2屏蔽設計
90Y微球治療過程中使用的99mTc最大為150 MBq,低于常規SPECT顯像的最大用藥量925 MBq。因此SPECT診斷區域的屏蔽防護可以滿足要求。又由于99mTc的射線能量僅0.140 MeV,其在鉛(密度11.3 g/cm3)中的半值層厚度為1 mm,滿足DSA機房的防護要求(≥2.0 mmPb)亦可滿足99mTc的防護要求。
90Y微球僅發射β射線,一般使用有機玻璃進行屏蔽。β射線與有機玻璃作用后會產生韌致輻射,但其韌致輻射的劑量率相當低,一般不需要額外的附加屏蔽。
3.3輻射安全裝置及表面污染控制
在90Y微球治療涉及的工作場所中,SPECT診斷區域、DSA機房本就是放射診療工作場所,其輻射安全裝置應分別符合GBZ 120[3]和GBZ 130[4]的要求。對于90Y微球治療病房,則應進行相應的改造。其門外應張貼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并設置門禁管理系統,以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病房內應安裝監控和對講裝置,監控、對講裝置總機可設置在護士站,由護理人員使用并管理,以便能夠隨時監控90Y微球治療病房內的人員,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實現對講。病房地面應使用PVC地膠或其他易清洗且不易滲透的材料,并保證地面與墻壁連接處無縫隙,每批90Y微球治療患者出院后,應對90Y微球治療病房進行表面污染檢測。
3.4放射性廢物的處置措施
在90Y微球治療過程中,會產生注射器、輸液管、手套、導管、藥棉、紗布、吸水墊等放射性固體廢物。由于90Y為β衰變核素,通常使用有機玻璃等低原子序數的材料進行屏蔽,以減少電子與物體相互作用產生的韌致輻射。
對于90Y微球產生的β射線,其質量射程可以按照公式R=0.542×Eβ-0.133進行計算。其中,R為β粒子的質量射程,Eβ為β粒子的最大能量。
90Y微球發射的β射線最大能量為2.288 MeV,計算可得R為1.107 g/cm2。若使用有機玻璃(密度1.18 g/cm3)進行屏蔽,需要的厚度為0.94 cm。
因此,在90Y微球治療工作場所中,應放置足夠數量的10 mm有機玻璃廢物桶。產生的放射性固體廢物應放入有機玻璃廢物桶內,在手術后或患者出院后由專人轉移到核醫學科固廢間,儲存10個半衰期后按一般醫療垃圾處理。
90Y微球治療過程中產生的放射性液體廢物,主要來源于90Y微球治療病房衛生間內患者的排泄物。患者體內游離的90Y在第1天主要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第2天迅速降低。有研究表明,術后48 h內患者尿液中90Y的放射性總活度平均為1 518 kBq,48 h總排泄量為1 406 kBq/GBq,排泄占比0.140 6%[5]。
有條件的話,90Y微球治療病房衛生間產生的廢水應直接排入衰變池。若確實無法實現,可在90Y微球治療病房的衛生間內設置移動馬桶,使用排泄物收集袋收集患者排泄物,暫存在有機玻璃廢物桶內。在每批90Y微球治療患者出院后,由專人轉移到核醫學科倒入衰變池,或按照放射固體廢物存滿10個半衰期后倒入普通下水道。放射性液體廢物排放時的總β應符合GB 18466的要求(lt;10 Bq/L)[6]。
由于90Y微球為懸浮液,無揮發性,一般情況下不會產生氣態放射性危物。因此,SPECT診斷區域、DSA機房和90Y微球治療病房可沿用原有的通風系統進行通風換氣。
3.5其他防護措施
(1) 在鋪設有吸水紙的托盤內,應對90Y微球進行分裝操作。分裝時應使用V型瓶和注射器防護套,其材質至少為10 mm厚的有機玻璃。每次操作90Y微球藥品前應倒轉搖晃容器30 s以上,以重新懸浮90Y微球。
(2) 在給藥手術室內,手術臺及周圍附近地面應鋪設吸水墊。90Y輸注系統使用輸液屏蔽盒進行屏蔽,其材質至少為10 mm厚的有機玻璃。手術結束拔除輸送針管時,應盡量避免輸送針管內的液體噴灑。使用過的注射器、輸送針管套件和無菌水與微球混合推送裝置,以及被污染的吸水墊和手套、止血用的材料等,都應按照放射性固體廢物進行處理。被污染的吸水墊宜將被污染的區域剪下,以減少放射性固體廢物。
(3) 在轉移術后患者或對患者近距離護理時,宜在患者右上腹部肝區體表鋪設不小于0.5 mmPb的鉛橡膠方巾,工作人員穿戴不小于0.5 mmPb的個人防護用品。
(4) 應配備表面污染儀、輻射檢測儀、個人劑量報警儀、活度計等自主監測設備。應通過生產廠家的出廠活度和半衰期,計算出活度計使用時的理論活度,并調節其刻度因子,使活度計顯示活度與理論活度的誤差在5%以內,再使用此刻度因子測量給藥的活度,以保證90Y微球的給藥劑量準確。
4結語
90Y微球作為一種治療肝臟腫瘤的新技術,已在國內多家醫院開展了臨床應用。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臨床經驗的積累,90Y微球將在更多醫院得到推廣和應用。未來,將有更多的肝癌患者能夠得益于這一先進的治療技術。由于治療過程中使用到99mTcMAA和90Y微球2種放射性藥物,會對工作人員及相關公眾產生輻射危害。通過在工作場所布局屏蔽輻射安全裝置以及表面污染控制、放射性廢物處理等多方面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工作人員及相關公眾的受照劑量,保障他們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牛娜,林巖松.90Y微球選擇性內放射治療在肝細胞癌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中國癌癥雜志,2021,31(5):1007-1639.
[2]贠彥祺,周艷芝,張彥煬.關于釔90樹脂微球核素治療中的輻射防護研究[J].核安全,2023,22(4):1-6.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GBZ 120—2020核醫學放射防護要求[S].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0.
[4]GBZ 130—2020,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S].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0.
[5]練德幸,寇珊珊,陸見霏,等.90Y樹脂微球治療患者尿液中90Y放射性活度檢測和分析[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22,42(6):460-463.
[6]GB 18466—2005,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S].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5.
作者簡介:李雪松,男,山東新泰人,工程師,從事放射衛生評價與檢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