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經濟2025:結構筑底·化危為機》
作者:王德培
出版:上海遠東出版社
時間:2025年1月
世界經濟正處于兩輪繁榮期之間的過渡期,推動上一輪繁榮的動能已顯著衰退,中國乃至世界都亟須尋找進入下一輪繁榮的新動力。面對新舊動能切換的時代命題,中國如何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方方面面的結構調整,在經濟結構性筑底中化危為機?
對于2025年的經濟形勢,本書給出的論斷是:當下世界經濟困局甚至遠比“9·11”事件、金融危機、疫情時期嚴重得多且深刻得多,世界經濟將持續探底……理由是,推動世界經濟上輪超級大繁榮的一系列動能趨于消退,國際政經形勢趨緊,世界經濟結構趨于惡化,反彈動力不足。所有這些構成了判斷2025年世界經濟繼續探底的基本依據。
作者認為,雖然大部分機構看多中國經濟,將其視為化解世界經濟困境的關鍵變量。但是中國經濟也暴露了一些難以回避的問題,比如,“三駕馬車”總體趨緩,正增長指標相對比較低,信心指數仍處于榮枯線以下,經濟內生動力面臨增長替代斷層的問題,各省市化債壓力凸顯等。只不過,相較于世界經濟的持續蕭條,2025年中國經濟在結構筑底的過程中將體現出“化危為機”的新亮點。且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盤點總結之年,直接影響2025年的經濟基本面。全球資本持續買入中國資產,顯示其繼續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
具體來說,中國在2025年逆勢筑底的新機緣和獨特優勢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從工具箱到制度安排初具雛形。如,2024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領導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中國將加快民營經濟促進法的立法進程,從法律上落實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中國還將加快修訂招標投標法,著力破解地方保護,促進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等。這些都說明中國制度性的調整已經實質性地動起來了,這無疑將持續對2025年中國經濟恢復、市場信心恢復釋放出積極信號。
其二,科技文明下的“重大工程”疊加大國紅利,有利于拉動中國經濟走出危機。繼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之后,科技文明到來,科技經濟成為21世紀經濟文明發展的本質。現階段全球正處于科技文明初期,按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邏輯,作為時代發展的新脈絡,科技文明正在而且必將進一步重構人類的多維度文明,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社會的發展都將被深深打上科技的烙印。
其三,新興產業雖尚不成勢,但在多元化崛起過程中也將逐漸分化、稀釋支柱產業“一產獨大”的風險。2024年10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領導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將提前謀劃2025年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6G等新領域新賽道。”2025年將是科技躍遷與行業重塑的分水嶺。
其四,企業大航海時代到來,量大面廣的經貿合作空間正在打開,有利于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消化巨大產能。這將成為2025年中國經濟結構筑底的一大支柱。今年,中國企業出海的勢頭將更加迅猛。中國出口商品結構持續優化,高新技術商品成為近期出口的主要拉動項,特別是電子設備、運輸設備等進出口增速達到兩位數。
本書通過具體分析全球性挑戰和中國經濟獨特優勢,闡釋中國經濟“一枝獨秀”的新空間、新機遇。書中實證豐富,分析透徹,適合對中國經濟發展感興趣的大眾讀者閱讀,也適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參考。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