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產電視劇類型化的發展過程中,懸疑劇無疑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劇集類型。僅是2025年開年,就有《三叉戟2》《漂白》《心靈迷霧》等多部懸疑類型電視劇上線并獲得較高關注,打響了2025年懸疑劇集的“開門紅”。國產懸疑劇的不斷“出圈”與“破圈”,促使了這一類型電視劇不斷向外尋求懸疑類型創新,向內豐滿故事情節。
由騰訊視頻出品的《余燼之上》從開年多部懸疑劇中脫穎而出,一經開播就獲得了廣大觀眾的熱烈反響,迅速登頂平臺“電視劇熱搜榜”,并獲得了評分9.2的亮眼成績。該劇圍繞“廖家兄弟”展開,講述了分裂出哥哥廖知白人格的弟弟廖思遠破獲一樁樁駭人聽聞的案件,并從蛛絲馬跡中尋找縱火滅門慘案的真相,完成自我心靈救贖,面對法理與人情抉擇的故事。
劇中“統多而為一”的類型融合、“拼圖式”的懸疑敘事、深度描繪的社會問題等亮點備受關注,給出了用影像書寫社會議題的懸疑劇新解。
“懸疑+”創新:多元類型融合提升審美體驗
求新、求變是“網生代”藝術創作的共同趨向。在電視劇的發展長河之中,依據不同目標受眾的興趣偏好,已經形成了具有相同題材、相似人物和視聽呈現的類型化創作態勢,而“懸疑”就是其中一大重要板塊。
在懸疑劇集爆品迭出、發展迅速的當下,突破固有的模式化懸疑類型,尋求藝術特色以滿足觀眾的審美新奇感成為懸疑電視劇創作的重點。
文化多元化語境下,各類影視作品呈現出融合不同類型與風格的去單一化圖景。近年來,已經有多部懸疑類型電視劇嘗試進行類型融合,具有較強的先鋒性與探索性,“懸疑+親情”“懸疑+女性”“懸疑+國風”等融合嘗試成為劇作亮眼的標簽。電視劇《余燼之上》突破了“懸疑+X”的模式,嘗試采用“懸疑+X×N”的模式以豐滿故事情節,提升觀眾的審美體驗。
該劇在開篇第一案就融合了青春校園、驚悚靈異、輕喜劇等類型特征,同時又將懸疑探案的氛圍感營造得恰到好處。劇集開始便迅速進入主題,一顆藏在玉石中的人頭強有力地激發了觀眾的好奇心,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也將驚悚感拉到極致。之后,運用清新溫暖的校園片段介紹了男主廖思遠與周圍的人物以及案件死者萊拉的關系。萊拉在美術課上親吻廖思遠的畫面瞬間將觀眾拉入青春校園劇的情境之中,暫時忘卻“玉石人頭”的驚悚畫面,充分感受少年的溫情與悸動。此外,廖思遠與死去的哥哥廖知白“一人一鬼”同框出現增添了劇集的靈異色彩。劇中,廖知白時常憑空出現,引導廖思遠理清推理思路,而鏡頭一轉又突然消失,如同鬼魂一般出現在廖思遠的身邊。同時,該劇邀請了單口喜劇演員詹鑫加盟,憑借其自身喜感與適當的插科打諢,為該劇融入了輕喜劇的元素。詹鑫飾演的馬洛在看到廖思遠“詐尸”后還原“警局跑酷”名場面,引發在線觀眾的熱烈反響與討論,消解了驚悚命案的壓抑感。

在多元類型“輪番登臺”的基礎之上,懸疑探案的劇情張力也并未被支線稀釋,以嚴謹的案件推理為核心,經過反轉再反轉,輻射了校園霸凌、代孕黑產、原生家庭等社會議題,案件發展的每一步都在意料之外,但真相卻又在情理之中??此圃鼗祀s的劇情設置,實則主次分明、層層遞進,讓觀眾大呼“過癮”的同時也不禁產生對社會現實的反思與感慨,實現了多種類型“統多而為一”的藝術效果。
電視劇《余燼之上》突破了傳統懸疑類型電視劇的模式,在保持懸疑情節的嚴謹性和快節奏的基礎之上進行了創新性藝術嘗試,刷新了觀眾的審美體驗,為當下懸疑劇“破圈”創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懸疑設置:“拼圖式”結構引發劇情高潮
在懸疑劇的創作中,非線性敘事結構重構時空的多角度與靈活性等特征能夠給觀眾帶來更多元的解謎體驗。不同的情節序列能夠表達出創作者獨特的情感、思想。懸疑劇特殊的題材特征決定了其必須突破單一的線性結構,通過多樣化的非線性敘事完成懸念的布局和反轉的設置,從而增強劇集的復雜性和懸疑感。以倒敘、閃回等為代表的非線性敘事結構早已被懸疑劇創作者廣泛應用,而《余燼之上》在此基礎之上采用“拼圖式”敘事結構展現出了獨特的懸疑風格。

與《獵罪圖鑒》《唐朝詭事錄》等單元懸疑劇不同,《余燼之上》采用復合型敘事結構,在雙線并行的基礎上讓單元案件像拼圖一般組合構成縱火案的真相。該劇的敘事主線由兩起跨越十年的案件引發——十年前的廖家村滅門案與最新發生的女大學生碎尸案。前者作為貫穿全劇的“歷史謎團”,后者則是推動當下劇情發展的“現實導火索”。這種敘事結構并非簡單的平行推進,而是通過人物命運與案件細節的深度交織,形成時空嵌套的敘事張力,當下時空發生的案件就像一塊塊拼圖,引導廖思遠完成對于滅門慘案真相的探求。劇情發展環環相扣,邏輯縝密,碎尸案中萊拉的頭顱被藏于賭石原石內的駭人開場,既直接引發調查,又因萊拉與廖思遠的情感關聯,將觀眾視線引向滅門案幸存者廖思遠的雙重人格困境,通過關鍵人物頌恩、黑衣人等線索逐步融合,最終指向廖家縱火滅門案的細節。而“婚紗女尸案”的第一位受害者努娜又是縱火案的目擊者,手持為廖家翻案的重要證據,殺害努娜究竟是簡單尋仇還是縱火真兇在幕后操縱也成為未解謎團。第三案“河神新娘案”則是直接回到了縱火案案發地點永安村,對于舊人、舊事的再審視也為廖思遠帶來了新的啟發……
劇中出現的每一個案件都為廖思遠偵破縱火案提供了線索,引導他將真相逐步拼接,最終得出廖家悲劇的完整真相。這一“案件嵌套案件”的模式拓展了敘事層次,逐步將故事情節推向高潮。碎尸案牽出代孕產業鏈,滅門案則暗藏毒品交易與權力黑幕,而后續的婚紗女尸案、河神新娘案等支線案件,均以碎片化形式補充主線邏輯,形成了“拼圖式”的解謎體驗。這種結構既保持了單集劇情的獨立性,又通過伏筆的累積強化整體連貫性,如萊拉之死背后的自殺嫁禍設計,直至劇情中段才通過黑衣人身份的反轉揭開真相,展現了劇組對于懸疑設置的巧妙構思和對探案節奏的精妙把控。
時代鏡像:從社會到人性的深度叩問
中國電視劇創作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始終與現實主義密切相關,以如實再現時代風貌、深刻討論社會議題為追求,折射出不同歷史時期人民群眾的審美需要。尤其是近年來,對于懸疑電視劇的創作,不僅要求其懸疑性強,推理嚴謹,對于社會議題的觀照與討論也是評價的重要維度。

《余燼之上》以虛構的異域小城布河市為背景,圍繞兩起核心案件——碎尸案與廖家村滅門案展開敘事,通過“拼圖式”的結構,將懸疑推理與社會議題深度融合。基于生活真實對人物心靈和命運進行反映,從而引發人們進行更深層次的哲思是影視作品的核心要義。
近年來,關注女性困境、女性成長、女性互助的“她懸疑”已經成為影視創作的熱點議題。越來越多的創作者開始從主體層面展開對女性角色的再審視,創作女性人物也跳脫出了刻畫簡單的功能性角色,而去深挖其背后的真實困境與情感。劇中的幾起案件均以女性受害者為核心,直面當代社會中女性面臨的社會困境與壓迫。萊拉案中,女大學生萊拉因被卷入診所醫生的代孕黑色產業鏈,人生的軌跡被迫改變,經過好友遇害、希望泯滅,最終選擇以“自毀”的方式揭開真相。通過碎尸案牽出的診所非法產業,深入探討了醫療系統與黑市交易的勾結。診所醫生表面提供醫療服務,實則操控代孕、卵子買賣、賣淫等犯罪活動,甚至利用職權收集資料威脅受害者。萊拉和彩娜悲劇的背后是產業鏈上下游利益集團的共謀——從掮客、醫生到各方保護勢力,形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罪惡之網。此外,該劇重點關注了生活中真實的原生家庭創傷與代際矛盾的呈現,這一設計強化了社會議題討論的縱深感。廖思遠因滅門案罹患雙重人格,其幻象中的哥哥廖知白既是破案助手,亦是未愈合創傷的象征。這種心理刻畫不僅服務于懸疑敘事,更喻示著家庭創傷對個體精神世界的吞噬。此外,萊拉在家庭中因不愿接受退學結婚的既定命運選擇出逃,形成了外表張揚叛逆、內心溫柔敏感的性格,這也直接造成了周邊同學對萊拉的非議與中傷。甚至在受害后,萊拉的父母也只關心女兒死后帶來的經濟價值,絲毫沒有對生命逝去的傷痛,這揭示了經濟貧困與傳統觀念疊加下,女性淪為家庭利益犧牲品的殘酷現實。值得關注的是,劇集并未止步于對原生家庭的控訴,而是通過角色反抗展現了個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勇敢沖破困境的嘗試。萊拉在設計自己死亡前勇敢地用自己本來的面貌向廖思遠表白,嘗試突破家庭、社會與自我帶來的束縛,這種抗爭與妥協的張力,展現了當下社會人們在個人困境中努力抗爭,實現自我發展的現實,體現了新時代價值觀的轉變。
影視作品中呈現的道德沖突往往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而是要將人置于特定的經歷與社會背景之下,將其困于對抗與沖突的復雜環境中,以此來展現正義、生存、自我認同等人性議題的矛盾性與多面性。在反映社會現狀之上,《余燼之上》兼具了通過罪案探討人性這一深層價值。劇中反派并非臉譜化的惡人,而是制度缺陷與人性弱點的產物。

第二案中連環殺人案的兇手徐曼,她的好友因栽贓陷害與公安機關內部腐敗被冤枉成為殺人犯,徐曼知道后設法替好友頂罪,出獄后因好友被威脅,正義無法伸張而被迫走上犯罪道路,殺害了當年案件的全部知情者,這一軌跡映射了社會法制系統腐化最終會導致個體悲劇。此外,導演對于主角的設計也并非是單一的正面人物。劇中廖思遠分裂出了哥哥廖知白的人格,他既是廖思遠的精神寄托,也是其潛意識中理性與犯罪沖動的矛盾投射。在探案過程中,哥哥常以冷靜分析推動案情進展,但其偶爾流露的詭譎言行又暗示其可能承載著廖思遠被壓抑的黑暗面。這種對于復雜人性的解構與剖析,將懸疑劇集提升至人性思辨的高度,真實、深刻地展現了社會議題的復雜肌理與內涵的人性現實,真正成為時代之鏡、人性之鏡。
《余燼之上》通過創新懸疑類型、巧設懸疑結構、映照社會現實等途徑成功將懸疑類型劇提升至社會思辨的高度。其價值不僅在于揭露黑暗,更在于激發觀眾對諸多社會現象的反思。該劇敢于觸碰敏感話題的勇氣,以及“以案喻世”的創作野心,為國產懸疑劇的社會議題影像化提供了新解答。未來,如何在類型化敘事與深度批判之間找到平衡,仍是懸疑劇作需要探索的方向。
作者
白禾,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藝術學專業2024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