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江蘇省兩會上,省委書記信長星“對江蘇發展更有信心”的話語,引起了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的強烈共鳴,讓全省上下備感振奮。2024年,江蘇以僅占全國1%的陸域面積、6%的人口,實現了9項“全國第一”,再次貢獻了超過全國10%的經濟總量,經濟增量貢獻位列全國第一。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不僅彰顯了江蘇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越走越寬廣的步伐,也讓青年對江蘇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期待與憧憬。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對江蘇發展更有信心”不僅是對江蘇未來發展信心滿滿,更是對青年群體“更有發展”的美好期許。
江蘇是發展奮進的“沃土”
實體經濟是經濟立身之本、財富之源。被眾多網友調侃為“蘇大強”的江蘇,實體經濟就是“看家本領”,制造業規模多年保持全國第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數據依舊亮眼:新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4個,累計14個,總數全國第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連續4年全國第一;“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10年全國第一……
江蘇制造業究竟強在哪里?也許你知道“小破球2”(電影《流浪地球2》)里頻頻亮相的徐工集團重工裝備,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全國動力電池產銷量五分之一來自常州,出貨量全國第一,整車產量近80萬輛,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新能源之都”;無錫擁有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5個,不僅誕生了中國第一塊規模商用集成電路,更是中國集成電路發展的重要“一極”;全球十分之一的船舶由泰州造出……如今的江蘇實現了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13個設區市全覆蓋,不僅擁有強大的制造業基礎,更為青年提供了廣闊的就業興業空間。
選擇江蘇,一起觸碰發展的脈動,感受產業的奮進,共同見證在這片熱土上,如何讓中國制造走向世界,讓中國品牌享譽全球。
江蘇是產業科技創新的“中心”
如果說制造業是江蘇澎湃發展的引擎,科技創新就是引擎源源不竭的“燃料”。過去一年,江蘇把“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等納入全省重點工作,著力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領域和陣地。于是,人們看到了喜人的成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首次超過50%,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到41.8%;高新技術企業超5.7萬家,新增中國獨角獸企業和潛在獨角獸企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711家,累計達2215家,均居全國第一……
從南京紫金山實驗室到蘇州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從無錫物聯網產業基地到常州新能源產業智能制造示范區,創新的火花在這里碰撞,騰飛的夢想在這里起航。“創新之花”正逐步孕育出“發展之果”,江蘇科技創新實力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
選擇江蘇,意味著擁抱創新創造、搶抓風口、不甘平凡,趁著還年輕,為什么不大膽試一試?
江蘇是夢想成真的“舞臺”
從近代的張謇到民國的榮氏兄弟,江蘇作為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之一,不斷書寫著一代又一代的商業傳奇。如今的江蘇不僅有深厚的商業文化底蘊,更有開放的創業環境和政策支持:1.3萬戶小微企業獲得首貸274億元;推出85項年度營商環境改革事項,“高效辦成一件事”年度重點事項辦件超760萬件,經營主體在冊總量達1463.2萬戶;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減稅、降費、退稅超3000億元……
一組組數據,生動反映出江蘇為創業清障、為市場松綁、為公平護航的不懈努力:通過“一網通辦”、跨域通辦,只跑一趟就能“高效辦成一件事”,實現“拿地即開工”……在這里,每一個夢想都有實現的可能,每一分努力都值得被尊重。
選擇江蘇,就是選擇了與夢想同行的伙伴,選擇了與成功并肩的征途。在這里,青年人可以盡情揮灑汗水、逐夢遠方,一定可以找到那條通向成功與榮耀的道路。
江蘇是幸福安居的“小窩”
《瞭望東方周刊》推選的“2024年中國地級市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蘇州、泰州包攬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南京也位列省會及計劃單列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前十。樂居江蘇不僅是一份期待,更是一種現實。
省政府民生實事中與人民群眾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就是對“一老一小”的關懷:為新市民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提供“愛心暑托服務”,覆蓋全省90%以上的鄉鎮街道;累計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建成1.5萬間“夢想小屋”;建成8000余個助餐點,為358萬居家老年人提供專業上門服務;孩子們新增了3萬個托位,全省學前教育普及普惠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程度更高了……
新的一年,江蘇計劃為3萬間中小學教室安裝空調、開設2000個“愛心暑托服務”班點、為18.63萬名適齡女生接種HPV疫苗、開展50萬人次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培訓等12類、45件民生實事。干貨滿滿、“含金量”十足的民生福祉,真正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從字里行間落實到生活點滴。
選擇江蘇,一定能感受到生活的“性價比”挺高,求學的“獲得感”不低,養老的“貼心度”很足,贊嘆這里“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
江蘇是煙雨如夢的“畫卷”
江蘇山清水秀、人文薈萃。這里園林眾多、典雅幽靜;這里河湖交織、氤氳迷人。江蘇每一城都是歷史與現代交織的畫卷,美在景致,更富于自然。建設美麗江蘇的畫卷徐徐展開,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連續7年保持Ⅱ類,太湖湖體平均水質30年來首次達Ⅲ類、首次達到良好湖泊水平……
“美麗江蘇”不只是一方圖景,更是一種發展范式。從蘇北大平原的綠野千里、呦呦鹿鳴,到蘇中大地的垛田花海、金色夢境,再到煙雨江南的碧波萬頃、花紅柳綠,江蘇的美,既在守住綠水青山的自然風光,也在于堅守青山有“價”、綠水含“金”的和諧共生。
選擇江蘇,定會讀懂“匯通江淮之氣概,暢達黃海之遼闊”,在不期而遇的美好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