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在“春風”里等你
2月21日,2025年“校園蘇州日”首場活動在浙江大學啟動,這是“校園蘇州日”今年首場重點高校活動,也是浙江大學新學期首場大型校園招聘活動。
此次高層次人才招聘會結合了浙江大學的重點學科和優勢專業,優選出蘇州111家用人單位參與,涵蓋科研院所、教育機構、醫療機構、國有企業、產業鏈重點企業等,其中包括上市企業1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家。用人單位拿出3173個招聘崗位,其中博士崗位812個、碩士崗位1103個、本科崗位1258個,碩博崗位占比達60.4%。
招聘會聚焦蘇州“1030”產業體系建設,結合蘇州產業特色,聯動相關縣級市(區)、用人單位,深入浙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航空航天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光電學院等7個重點學院開展碩博對接會。
春節前后,江蘇各地奏響了就業“奮進曲”,各類招聘活動如火如荼,為包括高校學子在內的青年送政策、送崗位。這些精彩紛呈的招聘會,是江蘇為青年搭建就業舞臺的生動注腳。
為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需求和重點企業有序用工,全省各地人才服務機構錨定用人單位和求職者的雙向需求,為寒假返家鄉學子送上“不打烊”的就業服務“大餐”。線上,南京市“寧聚英才·共贏未來”2025年迎新年網絡招聘會發布了聯動招聘月歷,揚州市集中開展現場、網絡、直播帶崗三種類型的春節高校畢業生招聘活動等。“就在江蘇”智慧就業服務平臺,微信、支付寶“蘇心聘”小程序,“高校畢業生就業掌上寶”等,全天候提供求職登記、崗位發布查詢、見習申請、政策咨詢等服務。
線下,各地先后為重點企業和求職者牽線搭橋,南京市密集舉辦新春高校畢業生“四送”(送政策、送崗位、送服務、送溫暖)系列活動;徐州市啟動“春風行動”并舉辦專場招聘會;淮安市組織返淮學子開展10場“游家鄉 看變化”特色活動,同步舉辦學子新春招聘會暨就業見習招募活動;鹽城市舉辦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2月上旬,“春暖花開·留在無錫”春季高校畢業生大型雙選會、連云港市春季人才交流大會暨高校畢業生就業雙選會、“泰有引力·愛才之州”2025年新春人才招聘會也為高校學子送上多個崗位。
同時,各地還結合地方特色,通過發放新春大禮包、實地參觀考察、頒發“遷引使者”證書等形式,以豐富多彩的就業服務主題活動吸引優才“留蘇”。南通市2025“學子心·家鄉情”新春學子座談會邀請近200名來自清華、北大、南大、東大等南通籍師生代表、青年優秀人才參加“南通行”系列活動;鎮江市“歸雁”學子暖春服務月系列活動涵蓋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閱”家鄉迎新春聯誼活動、訪企看發展暨就業見習供需對接會、學子寄語家鄉等主題活動;宿遷市啟動為期三周的“雁歸學子看家鄉”活動和宿遷籍大學生新春懇談會等。
產業和人才“雙向賦能”
1999年出生的江西小伙丁佳明,面對來自上海、深圳多家知名企業的offer,選擇留在了常州,成為萬幫新能源的一名工程師。他說:“常州正在大力建設‘新能源之都’,我感覺留在這里發展空間更大。”在常州,每一個創新的火花都有可能點燃未來的希望,每一個年輕的夢想都有機會照進現實。
江蘇為年輕人施展才華搭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舞臺。2024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13.7萬億元,增長5.8%,增量全國第一;江蘇是制造業大省,2024年新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4個,累計14個,總數全國第一;2024年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11家、累計達2215家,均居全國第一。江蘇已實現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對13個設區市的全覆蓋,同時在前沿新材料、第三代半導體、細胞和基因技術、虛擬現實等未來賽道也呈現“百般紅紫斗芳菲”的發展態勢。
智能工廠、綠色車間、工業互聯網……這些新名詞在江蘇工廠的制造車間日漸常見。近年來,江蘇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從“制造大省”向“智造強省”邁進。在轉型升級的同時,江蘇還積極布局新興產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大力發展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些領域的快速發展,不僅為江蘇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更為年輕人提供了大量高質量的就業崗位。
95后陳星達是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智能制造工程師,他的工作就是給工業機器人“裝”上大腦,讓它們“自己干活”。說得具體一點,他主要負責工業機器人離線編程,即利用離線編程軟件,對工件進行焊接編程仿真。程序編好后,先在電腦上模擬運行,觀察程序執行過程中工件有無碰撞、工件的焊達率如何等。程序運行正常,再導出并置入車間里的工業機器人控制設備,或者通過數據平臺直接傳輸,車間里的操作工人可以直接調取程序對工件進行焊接。
陳星達從事的工作是傳統機械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縮影。
數字經濟時代,“智改數轉”正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力手段。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大潮中,傳統機械制造企業如果跟不上步伐,勢必會被時代淘汰。
徐工集團不斷探索覆蓋產品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協同、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等全價值鏈的智能制造模式,以數據驅動業務運營,通過全價值鏈信息系統貫通、全業務全流程協同、關鍵制造設備互聯互通、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可控、工業知識軟件化等數字化轉型,打造虛實融合、數字驅動、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體系。
2024年12月,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工業和信息化廳下發《關于實施先進制造業促就業行動的通知》,通過15條實實在在的政策舉措,深化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和人才鏈融合。其中,重點聚焦全省“1650”產業體系建設,深入實施“筑峰強鏈”企業培育支持計劃、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支持壯大一批優質企業群體,更好支撐產業鏈供應鏈整體躍升,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增強就業吸納能力;持續壯大先進制造企業規模,通過挖掘優質崗位、落實見習政策、提供見習補貼保障、優化見習全過程管理等,有針對性地將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引導到制造產業鏈崗位。
江蘇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優秀青年,同時青年也在為城市的產業發展貢獻著力量。產業和人才的“雙向賦能”,自然能留住年輕的“最佳合伙人”,讓江蘇成為青年心中的“未來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