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青年王巖來自連云港東海縣,曾經家鄉交通不便,他一心想去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發展。近幾年,隨著徐連高鐵、隴海鐵路連云港至東海段等高鐵開通,千里一線牽。“家鄉從‘交通末梢’到‘通達四方’,一天之內就可以在‘快節奏’和‘慢生活’之間切換,比大城市生活更愜意。”畢業后的王巖選擇留在了東海發展。
“沒通高鐵前,我們去接客戶只能搭‘順風車’或是大巴車,來回得四個多小時。現在高鐵通了,開車去睢寧站接人,10分鐘就到。”創業公司位于徐州市睢寧縣寧江高新電氣產業園的武林如此感慨。作為江蘇首條全線均在蘇北地區的鐵路客運專線,徐宿淮鹽鐵路宛若一條“金腰帶”將徐州、宿遷、淮安、連云港四市串珠成線,構建了蘇北地區通達北京、上海等地的快速通道,也進一步拉近了沿線城市與長三角中心城市間的時空距離。如今,隨著徐連、連淮揚鎮、鹽通高鐵陸續貫通,睢寧正全面融入高鐵路網,快速連通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高鐵圈、全省2小時高鐵圈。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是社會發展的強力保障。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時至今日,南京長江大橋仍然是溝通長江兩岸的交通要道。從南京長江大橋順江而下,張靖皋長江大橋正火熱施工,張靖皋長江大橋連通蘇州張家港市、泰州靖江市和南通如皋市,不但“一橋連三城”,更重要的是它標志著中國橋梁跨徑第一次突破2000米大關,創造最大跨度橋梁、最大跨度懸索橋、最大錨碇基礎等多個世界之最。
舉目長江,除了張靖皋長江大橋以外,還有常泰、龍潭、仙新路等10座過江通道在建,2025年將有5座建成通車,將累計建成23座過江通道,隔江相望的縣市基本實現過江通道直通,為江蘇從“擁江發展”走向“跨江融合”奠定堅實基礎。
近年來,江蘇在交通強國建設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敢為人先——
公路總里程達15.9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5128公里,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里程超過1.3萬公里,一級公路占比78.3%,位居全國第一。
高鐵里程2541公里,實現12個設區市通高鐵、全部設區市通動車,“軌道上的江蘇”加速成形。2024年全省日均開行客運列車703對,旅客發送量居長三角三省一市之首。
江蘇分布9個民航機場,平均1萬平方公里一個機場,在國內乃至世界都屬較大密度。2024年新開、恢復國際客運航線17條,在飛國際及港澳臺地區客運航線達43條,航空客運規模首次突破6000萬人次。
江蘇的交通網絡,猶如一張緊密交織的大網,將省內各地乃至全國、全球緊密相連,也讓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青年人“走進來”“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