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獲獎了!”當頒獎嘉賓在臺上鏗鏘有力地宣讀出獲獎影片《無畏》時,導演施上恒感到難以置信,制片人張昊然則搖著他的肩膀催促他:“快,上臺領獎!”
2024年10月,在第三屆香港紫荊花國際電影節短片單元,微電影《無畏》大放異彩,榮獲最佳導演獎。這部微電影的制片人是江蘇科技大學學生張昊然,導演是三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施上恒,拍攝這部影片時他們剛剛高考結束。
未完成的青春劇本
產生拍攝這部微電影的想法始于2022年暑假。
張昊然和施上恒有一位共同好友,他和他們一樣熱愛足球、喜歡電影。直到高一的某一天,張昊然聽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他們的這位共同好友,竟然患上了白血病。
張昊然的心情很沉重,可當他再見到這位好友時,好友卻如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說足球,說電影,甚至反過來安慰、鼓勵張昊然:要樂觀,要堅強。
好友積極地治療,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時候仍會看球賽、看電影、創作詩歌。張昊然被好友的精神深深打動了。
2022年暑假的一天,他去醫院看望好友,好友聊起他的足球夢、電影夢,張昊然突然生出一個想法,就征求好友意見:把你的經歷拍成一部微電影,怎么樣?
這個創想得到了好友的支持,同時他還同意,劇本就由他自己來創作。
此后的時間,張昊然全力迎接高考,有空時就去看望好友,并且和他一起討論劇本創作和進度。
然而,劇本還沒有寫完,2022年10月的某一天,這位年輕的好友便永遠地離開了。那一天,張昊然悲痛不已,決心把劇本創作完成,并且把電影拍出來。
2023年高考一結束,張昊然即投入籌拍這部微電影去。
為一個共同目標,譜一曲生命贊歌
電影的拍攝和制作需要資金和團隊。第一步,籌措資金。張昊然去了肯德基打工,工作的時間從早上6點到下午1點。這個時段需要早起,年輕學生不太愿意來,因此張昊然比較容易獲得了機會。其實,他也可以發動身邊的家長來幫助他,但從內心來說,用自己勞動所得的錢來拍攝電影,更可以表達他的心意。第二步,成立團隊。他首先找到了施上恒。此前,在高中學校成立100周年慶時,他們共同為學校拍攝過MV,張昊然知道施上恒也喜歡電影,愛好拍攝。果然,一聽說是為共同的好友完成心愿,施上恒當即答應。
張昊然在肯德基打工,忙碌的間隙就打磨好友未完成的劇本。施上恒常去肯德基找他,在他外出送餐回來稍作休息的片刻里,兩人一起商討具體的創作細節。
天氣好的日子里,像這樣的休息時間就會多一些;但在天氣不好的時候,尤其遇到下暴雨時,訂單就會特別多。一開始,張昊然沒有經驗,穿的是普通的斗篷雨披,結果出去一趟,必然會被淋得透濕。后來,他也穿上了外賣員穿的套裝雨披,不會全身濕透,但也只是稍好一些而已。
就這樣,張昊然每天在肯德基送外賣,一邊和施上恒編寫劇本、拍攝腳本和分鏡制作,一邊繼續籌備拍電影所需要的一切。在尋找演員、攝影師和燈光師等工作人員時,他們原本希望可以給予對方一定片酬,畢竟是要在平均35℃的高溫中工作,又正臨暑假。燈光師紀吳昊聽說了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表示愿意零報酬為這部電影的拍攝提供幫助。在這里,制片人張昊然愿意寫出全部工作人員的名單,以示對他們的感謝——導演:施上恒、嚴俊翔;監制:陸添翼;攝影:張乾、顧藝恒、曹清揚;錄音:管秋晨;主演:季劍洋、高佳程、韓其臻、馮張薇、莊沁鈺、陳季瑞、曹曉東、紀吳昊、孔潤揚,以及其他工作人員:任開宇、黃涵、何佳麗、徐涵宇、王馨妍。
零經驗拍攝電影
2023年7月28日,在南通通州區新體育館內,微電影《無畏》正式開機了。
開拍時間是下午2點,正是一天當中最熱、人們最不愿意出門的時候。也正是因為如此,劇組才不需要專門租賃場地,這無人的體育場恰好可以為他們所用。
每個劇組開機時都希望“開機大吉”,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無畏》微電影劇組開拍第一天就遭遇不順:無人機壞了。
施上恒很著急,現場所有工作人員都等著開工呢。情急之下,他立即打電話給攝影師黃涵。黃涵聽聞消息,當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趕了過來。他家距離拍攝地有30多公里,來回一趟就要60多公里。此后的拍攝工作,他總是第一個到達現場。
攝影師顧藝恒在開機第一天還在住院,出院后醫生叮囑他在家休養,他卻在次日來到了拍攝現場。
第二天拍戲發生了更多事情。張昊然在外出送餐時,不小心摔了一跤,膝蓋和手臂都摔傷了,但在醫院簡單包扎了一下,就拄著嚴俊翔為他帶來的雙拐堅持去了拍攝現場。
那天,他們需要拍攝夜景,因為莊沁鈺的家距離拍攝地比較近,就把全部設備寄放在她家樓下。開始拍攝時,大家發現,如果叫“貨拉拉”來拉設備的話,需要200多元錢。沒作多想,大家一鼓作氣,自己上手推著、抬著、提著大大小小的設備箱到了現場。拍到夜里11點多鐘,再一一把那些設備箱扛回去。
就在這晚的拍攝過程中,發電機突然打不著火了。大家心急如焚,此時已是晚上快10點鐘了,維修廠已經下班,不可能送去維修了。當時正好有一群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在,一位大爺聽聞此事后,過來查看,并給予了維修意見。施上恒試了一下還不行,大爺干脆自己動手,居然就給修好了。大爺也沒有要報酬之類的,拍拍手,繼續跳舞去了,拍攝團隊帶著一份感動投入工作中。
這部微電影的拍攝既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設備也經常缺東少西,所有工作人員的經驗值為零,但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團結在一起想辦法。在拍攝時,沒有滑軌,他們就用推車,讓攝影師坐在上面,后面一名工作人員推著他拍攝。遇到要拍大場面,就由一個人騎著電瓶車,載著攝影師拍攝。
電影一共拍攝了7天,利用的都是空閑場地、大家不忙的各種“刁鉆”時間,目的自然是要節約財力、物力和人力。
電影拍完了,在張昊然和施上恒的感覺中,仍有很多鏡頭并未達到他們最初的構想。比如第一天拍攝的場景,后用于電影中第58個鏡頭,原想一鏡到底,一氣呵成地呈現男主一激勵男主二不要害怕失敗,積極參與每一場比賽、爭取每一個可能會贏的機會,可是礙于技術和設備的局限,無法完成,最后就在剪輯時利用蒙太奇技術盡可能地去表現。在種種的限制中,舊的構想雖然沒有實現,但新的創意也誕生了。他們盡心盡力了。
“無畏”成長,勇敢逐夢
微電影《無畏》講述的是一群高中足球隊隊員,在一場校隊比賽中輸掉了球,面對失敗,如何重新樹立信心、找尋自我、禮贊生命的故事。這是一部關于成長的電影,既是張昊然幫助已故好友完成未完成的愿望,也是自身一段特殊的成長體驗。
張昊然喜愛文藝,父親是主題活動“童聲里的中國”的倡議發起人,張昊然從小參與其中,每每站在舞臺上表演,都有一種成就感。在他看來,拍攝《無畏》,最大的收獲并不是獲獎,而是在這一路上結識的志同道合的人。他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拼搏奮斗,這份情誼和團隊精神是無價的。
“我們已經在進行下一部微電影的創作準備,主題依然是成長?!笔┥虾阏f。目前張昊然和他都是大二學生,《無畏》是他們上一個階段的成長故事,現在他們要繼續“無畏”成長,勇敢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