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刊第3/4期報道《尋找新材料中的新材料》一文,觀點新穎、翔實,具有可讀性。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科技進步的推動下,我國化工新材料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十四五”規劃等國家戰略的實施以及“雙碳”目標的明確提出,化工新材料產業被視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此背景下,我國化工新材料的發展不僅是為了滿足國內產業升級的需求,更是為了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創新能力,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正逐步從跟跑向并跑乃至領跑轉變。這不僅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還能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同時,化工新材料的發展對于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化工新材料以其優異的性能和環保特性,正逐步替代傳統材料,成為推動綠色制造、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力量。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積極響應國家節能降碳和安全環保的要求,致力于開發可再生原料和低碳生產技術。例如,上海石化利用在傳統聚烯烴和碳纖維材料方面的深厚的技術積累,取得了顯著成果。
在我國,化工新材料的發展不僅關乎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更承載著低碳環保、國家戰略安全等多重意義。
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凸顯的背景下,能源轉型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推動能源轉型,實現能源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成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能源轉型的意義重大。首先,它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貢獻。其次,能源轉型能夠降低我國對進口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依賴,提升能源自給率,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此外,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還能催生眾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能源轉型方面,我國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清潔能源發展駛入快車道。目前我國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總裝機的比重超過50%,發電量占比也大幅提升。同時,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取得新成效,綠色能源技術實現新突破。我國在風電、光伏、核電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和裝備制造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部分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能源轉型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未來,我國將繼續深化能源轉型,推動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哈特能源》
重啟“北溪 2 號”引發德國強烈反對
2025年3月6日刊
德國正在尋求辦法以防止美國和俄羅斯之間達成一項協議,該協議中包括讓“北溪 2 號” 天然氣管道恢復運行。
俄羅斯和美國已就美國投資者購買這條管道的問題進行了數周的秘密談判。歐洲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量已從 2021 年底的每天約 4.5 億立方米降至目前的每天約 1.5 億立方米。然而,渣打銀行的大宗商品分析師報告稱,盡管一些國家呼吁徹底摒棄俄羅斯的能源大宗商品,但在近兩年時間里,歐洲在進一步削減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方面幾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于 洋)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電力2025》報告,2024年,全球太陽能發電量首次突破2000太瓦時,占全球發電量的7%。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增長475太瓦時,增幅達30%,為2017年以來的最高增長率。其中,中國貢獻了全球太陽能發電增長的一半以上。據預測,在2025—2027年,全球太陽能發電量預計將增加約1800太瓦時。同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預計將在2024年首次超過燃煤發電,煤炭在全球發電量中的份額將降至三分之一以下,這是過去100年來的首次。
(于 洋)
油氣雜志
去年全球太陽能發電量首次突破2000太瓦時
2025年3月2日
由于氣溫較為溫和,加之關于俄烏沖突的談判正在進行,預計今年夏天在歐洲交付的天然氣價格相對明年冬天期貨價格的溢價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在2月最后一周,2025 年夏季交付的天然氣價格相對 2025/2026 年冬季期貨價格的溢價一直在穩步下降,目前已接近于零。這對歐洲的政策制定者和各行業來說是個好消息。通常情況下,冬季的天然氣價格會高于夏季。但自 2025 年初以來,因為歐洲需要在夏季購買更多的天然氣來補充庫存,推動了夏季期貨價格上漲。
(于 洋)
油價網
歐洲夏季天然氣價格下跌
2025年2月28日
《亞洲油氣》
東京燃氣出售美頁巖氣股權
2025年3月4日刊
東京燃氣公司在激進股東埃利奧特投資管理公司的建議下,決定出售在美頁巖氣項目的股權。東京燃氣旗下子公司將把所持得克薩斯州頁巖氣項目的全部權益出售給靜岡燃氣。東京燃氣公司表示,正考慮提升資產價值的措施。此次出售的項目是東京燃氣公司多年前收購的。出售后,東京燃氣公司會把精力放在其他資產上。對靜岡燃氣來說,這是其進軍美國市場的首次嘗試。當前日本政府正積極與美國溝通能源采購事宜,靜岡燃氣后續也有進一步拓展美國業務的打算。
(于 洋)
《E+P》
美國國會叫停拜登時期油氣企業甲烷收費政策
2025年2月25日刊
美國參眾兩院先后通過決議,取消拜登政府對油氣生產商征收的甲烷排放費。該收費政策源自 2022 年《通脹削減法案》,由美國環保署執行,旨在減少油氣行業的甲烷排放。但國會利用《國會審查法》,以多數投票推翻了這一政策。行業組織對此表示支持,認為該收費政策針對油氣行業;而部分民主黨人士則指出,此舉會增加成本、降低環境質量。目前該決議有待進一步審批生效,也凸顯了美國在能源環保政策上的分歧。
(于 洋)
早春三月,風和日暖,萬物復蘇,諸多美好。春天里的中國生機盎然,每一粒種子,都值得期待。
供圖/視覺中國
我國首批頁巖油探明儲量審核通過
日前,經自然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評審認定,中國石化新興、溱潼油田均為典型的陸相斷陷盆地頁巖油,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8027.49萬噸,標志著我國東部陸相斷陷盆地兩個頁巖油田的誕生。這也是按照新頒布的《頁巖層系石油儲量估算規范》我國首批認定的頁巖油探明地質儲量。
2月25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專家媒體交流會上,諸多專家對當前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展開討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2025年,插混車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市場占比將升至40%,增程車保持在10%左右,純電動車將從去年的60%降至50%。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1500萬輛,雖然電動汽車的基數已經比較大,增速會逐步放緩,但總量會大幅上升。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認為,今年新能源智能化技術將全面加速應用,并反向推動電動化技術的創新與進步,形成雙向驅動的良性循環。當前產業發展的重點已從單純追求速度“快不快”,轉變為更加注重質量“好不好”,這樣才能推進汽車產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
談及當下正熱的大模型DeepSeek,歐陽明高剖析,DeepSeek在智能化上帶來了平權、消除了壟斷,競爭重新回到應用場景;利好國產芯片的推廣應用,并使得大模型在各個領域加速部署;同時,降低了端到端自動駕駛大模型算力和算法的技術門檻,對我國自動駕駛的加速到來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DeepSeek來了之后,不光是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人工智能+”會全面爆發,并貫穿到汽車設計、制造、銷售、維保的汽車全產業鏈。不過,專家也提醒,L3級有條件的自動駕駛和L4級高級自動駕駛的推廣還需謹慎地循序漸進,暫時不宜提全面自動駕駛。
當前,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據主體地位,預計203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將超50%。歐陽明高預測,2030年我國將迎來新能源革命的爆發期。伴隨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氫燃料電池、鈣鈦礦光伏電池的技術革命,今后10年—30年,將形成新能源基礎產業、智慧與零碳能源產業、綠色氫能產業、交通全面電動化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5個10萬億級的大產業。
隨著全固態電池量產、鈣鈦礦薄膜應用、充電基礎設施和車網互動智慧能源系統的普及,純電動乘用車將重新回到市場主體地位,占到新車銷售的70%以上。專家推斷,2035年,綠電將成為充電主體電源,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總銷量有望接近3000萬輛,保有量在2億~3億輛,那時候可以說新能源汽車革命基本成熟。
(文/周志霞)
3900億元
日前,四川能源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成都正式揭牌成立。成立后的集團總資產超3900億元,員工約3.8萬人,裝機規模3560萬千瓦,將在能源發展的多個領域產生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