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五大國際石油公司相繼發布的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五大國際石油公司未審計的全年未調整的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總額為835.73億美元,比2023年凈利潤總額的1133.61億美元相比,下降26.3%(見表1)。五大國際石油公司集體利潤縮水,不僅反映出當前國際油氣行業的發展態勢,也昭示著未來的行業發展趨勢。
主要影響因素
五大國際石油公司2024年度盈利下滑原因主要有幾個因素。
國際原油價格方面,美國等非歐佩克國家原油增產、經濟放緩以及新能源替代等導致的全球石油需求疲軟、地緣風險溢價消退等共同作用,使2024年全球原油價格承壓。也就是說,國際油氣價格下降導致了國際油氣公司盈利下滑(見表2)。
煉油利潤率方面,2024年,全球煉油能力不斷提高但石油需求疲軟,導致石油行業煉油利潤率大幅下降。2024年,行業煉油利潤率的下降導致??松梨谀茉串a品板塊凈利潤為40.33億美元,與2023年下降66.8%;較低的煉油利潤率導致雪佛龍2024年美國地區下游凈利潤為5.31億美元,同比下降86.4%。歐洲國際石油公司亦是如此,殼牌的指示性煉油利潤率2024年為7.74美元/桶,同比下降37.8%;道達爾能源的歐洲煉油標記利潤率2024年為39.5美元/噸,同比下降44.4%;BP的平均煉油標記利潤率2024年為17.7美元/桶,同比下降31.4%。
成本方面,資產減值、計劃維護、撤資、新產品開發帶來的成本增加導致了盈利的下降。一方面,油氣產量的增長部分抵消了凈利潤的下跌。2024年,五大國際石油公司實現油氣產量當量水平保持在15299千桶/日,同比上漲約5.9%。其中,南美圭亞那和北美二疊紀產量的強勁增長抵消了??松梨诜菓鹇孕再Y產剝離和定期維護帶來的基礎產量下降,使其油氣產量當量達到了4333千桶/日,同比上升15.9%,為其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雪佛龍實現了創紀錄的油氣產量,增加至3338千桶/日的水平,同比上漲7%,主要得益于美國二疊紀盆地近18%的產量增長以及PDC能源全年產量的增長;殼牌油氣產量當量為2836千桶/日,較2023年2791千桶/日的水平,小幅上漲1.6%;由于加拿大油砂資產的處置,道達爾能源油氣產量當量為2434萬桶/日,較2023年2483千桶/日的水平,同比下降2%;BP油氣產量當量為2358千桶/日,較2023年2313千桶/日的水平,同比小幅上漲1.9%。可以看出,由于油氣上游業務“歸核化”戰略的實施,五大國際石油公司的油氣產量總體小幅上揚。另一方面,結構性成本優化降低部分抵消了利潤的下降。其中,埃克森美孚自2019年以來由于運營效率提升、裁員、與剝離相關的削減以及其他成本節約措施,累計實現了121億美元的結構性成本節約;雪佛龍近期宣布到2026年底結構性成本削減20億~30億美元的目標;殼牌通過集中投資組合和簡化組織,2024年與2022年相比,稅前結構性成本減少了31億美元,2024年全年減少了21億美元;BP近期也通過裁減7700名正式及外包用工,達到降低結構化成的目的。
后續發展走勢
油氣上游業務“歸核化”趨勢日趨顯著。隨著2022年初烏克蘭危機的全面爆發,一方面全球油氣市場上揚和國際油氣價格高企將國際油氣巨頭的經營業績帶到了歷史新高;另一方面受到生產成本、供應鏈、產出效率和運行穩定性等因素的制約,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一直沒有達到預期。面對投資者在股東回報和股票回購方面訴求日益增長的現實,國際石油公司不得不在短期利益和長期可持續發展之間做出再平衡。從2024年初開始,國際石油公司陸續降低油氣業務削減計劃,退出經濟性差且存在較大運營風險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剝離低效可再生能源資產,并重拾油氣業務。目前國際石油公司在油氣上游業務“歸核化”方面的認識基本相同,即油氣資源仍是其核心競爭力的主要來源。未來幾年,南美洲的巴西、圭亞那、蘇里南,非洲的納米比亞、莫桑比克、利比里亞以及尼日利亞、剛果,包括英國北海的深水、深海油氣資產將是五大國際石油公司的重點投資區域。
煉油與化工業務發展將會逐步分化。2024年,在國際經濟和消費大環境的影響下,石油巨頭的煉油化工業務普遍表現不好。五大國際石油公司的煉油利潤率大幅下降,降幅普遍在50%以上,尤其是2024年四季度,雪佛龍在美國地區的下游業務還出現了虧損。但是,化工業務的發展卻是另一番景象,2024年,??松梨诨ぎa品銷售比2023年增加了9.4億美元,尤其是特種產品的高價值組合帶來了大幅的增長;雪佛龍的精細產品銷售則比2023年增長了8%。這種現象也出現在了道達爾能源、殼牌身上。由于全球對于精細石化產品的需求相比于基礎的燃料油增長趨勢更為明顯,未來五大國際石油公司會更加追求化工業務的高端化轉型和規模發展,相信這也會為其帶來較為豐厚的投資回報。
能源轉型路徑呈現差異化?;谫Y源稟賦、路徑依賴以及前期反思,目前歐洲國際石油公司盡管積極回歸油氣上游業務,也暫停或撤出了包括海上風電等部分盈利低下的可再生能源業務,但是受資源稟賦和發展路徑依賴的影響,可再生能源轉型業務的投入和發展依舊在同行中保持領先,只是在業務結構上有所調整,表現在一是縮減可再生能源業務布局版圖,不再大面積布局,而是追求聚焦效應和規模發展;二是適度減少風光發電業務、增加CCUS、氫能和新能源充電業務。而北美國際石油公司則是繼續堅持油氣+低碳、負碳技術的能源轉型模式,加大對CCUS、生物質和氫能領域的投資,同時增加天然氣發電業務,滿足人工智能帶來的巨大電力消耗需求。
責任編輯: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