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軍則是長治市第二中學校的英語老師兼班主任,從教24年,他所帶班級先后有9人榮獲全國英語大賽特等獎,70多人榮獲一等獎,14人成功通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39人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40多人榮獲長治市科技發明獎。
許軍則,這個辛勤的園丁,已經培養了1200多名品學兼優的畢業生。他帶領著教學團隊為學生們的學習、生活奔走,始終如一,信念依舊。“我有兩個心房,一個裝的是良心,一個裝的是愛心,我捫心自問時問的是良心,我傾情付出時灑的是愛心。”許軍則這樣說。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這是許軍則的口頭禪,也是他一直以來做人做事的信條。許軍則所帶的班級不僅學習成績好,體育、合唱、衛生、紀律等各個方面也是出類拔萃。他并不是一味強調學習,而是培養孩子們的專注力,教他們合理安排每件事的輕重緩急,讓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身教重于言傳。為了督促學生按時作息,他堅持每天早晨早早到教室門口等學生到來;晚上和學生一起離開教室,檢查宿舍、督促學生休息。“我深知,關注每個學生生活、學習情況是班主任工作的職責所在。因此,我一有閑暇時間就和任課教師了解學生的上課情況、知識接受能力以及各科成績。遇到有偏科的學生,我迅速和代課老師溝通,幫助他們及時補足知識點。”許軍則說。
許軍則堅守在平凡教學崗位上默默奉獻,既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又做學生學習的陪伴者。他背著受傷的學生去醫院;為家庭困難的學生爭取助學金;為請假學生錄制上課音頻;天冷了會叮囑孩子們要添衣;成績下滑了,就及時溝通與他們共同查找原因。
許軍則以帶班嚴格而聞名,學校還整理出了“小許班規十四條”等班級條例。態度是前提、習慣是核心、細節是關鍵、勤奮是保證,只有規范化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許軍則說:“教育應當根植于愛,做教育就是一場充滿溫度的修行。”
“許老師的班規很嚴格也很細致,甚至可以細到每人必備水杯,只能接水喝不能買礦泉水,必須吃早飯,擦地的順序、拿拖把的方式也有規定。剛開始會很不適應,但是做久了,能發現其中的道理。”他的學生郭星妤總結說,“比如,吃早飯是因為曾經有同學因為不吃早飯而暈倒;正確的打掃衛生方式能提高打掃的效率。我們理解了每條班規的真正意義和好處,自然會接受和遵守。”
“有很多傳言說許老師很嚴厲,但只要是他的學生,就知道許老師對我們更多的是關心,他會給我們講道理、談心,認真傾聽我們的心里話,把自己與我們放在一個平等的高度去交談,讓我們感覺到了尊重和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所以我們都喜歡叫他‘許爸爸’。”任克同同學說起老師許軍則,感觸特別深。
“‘許爸爸’在班會上常說‘沒有驚天動地,只有點點滴滴’,無論什么事都講究個腳踏實地、有步驟、有章法。”郭祎嘉同學頗感自豪地說,“我們的冬季長跑活動,他會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操練,不求成績多好,只求每天進步,這樣我們輕輕松松就拿了第一。”
許軍則大力倡導的養成教育,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長治市第二中學校副校長李建紅說:“現在的孩子們多為獨生子女,家長比較嬌慣,很多老師怕擔責任或被抱怨就不敢管、不敢罰。像許軍則這樣嚴格管理還能處理好學生和家長兩方關系的老師,真是難得。我們學校對許老師是全力支持的:給他兩間辦公室、自選任課老師團隊、給予助學金和優惠住宿名額等,就是為了鼓勵他好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