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圍繞新時代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科學回答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大課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
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深化了對文化建設規律的理解,強調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與中國五千年文明及革命、改革和建設的偉大實踐緊密相連。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為習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思想源泉,通過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為中國文化的發展指引了方向。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升了文化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文化是國家發展的靈魂,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至關重要。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關系到國家的興衰與民族的存亡。一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厚根基,而馬克思主義則為中國文化的理論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理念,將馬克思主義的“魂脈”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根脈”緊密結合,使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在中國文化土壤中不斷生長壯大,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賦予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更加深刻的時代生命力。
另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將堅定文化自信視為文化建設的前提,認為這是推動文化繁榮的根本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一論述表明,文化自信不僅反映了對中華文化的深刻認同,也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提供了堅實支撐。通過強化文化自信,習近平文化思想賦予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更為深刻的生命力,推動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發揮更為關鍵的作用。從上述兩個方面來看,習近平文化思想賦予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新的時代生命力,激活了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進一步堅定了文化自信,為新時代中國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推動中華文化在全球舞臺上煥發新生。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文化內涵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導和實踐路徑。在這一背景下,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而且進一步深化了其時代價值。
習近平文化思想突出了文化在推動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表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凝聚社會共識中的巨大作用為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切實支持,同時為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價值理想開辟了具體路徑。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實踐中的創造性運用。“兩個結合”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義,強調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這不僅加深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關系的理解,還推動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進一步認知。
綜上所述,習近平文化思想通過文化在國家發展中的價值以及“兩個結合”的深刻闡述,深化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時代價值,為中國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明確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實踐經驗,還在理論上豐富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新時代,習近平文化思想緊扣時代脈搏,深入洞察社會變化,提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新使命。
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部署了文化建設的重點任務,從“五個方面”明確提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并強調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七個著力”的工作思路,為在新形勢下有效開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通過一系列創新性理念與論斷,習近平文化思想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實踐應用開辟了新的道路。在文化領導權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領域的指導地位,全面鞏固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權,確保文化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這一思想不僅總結了黨在文化領域的歷史經驗,還深入洞察了新時代文化建設規律,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領導力。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強化了中華文化的主體地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構建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概括來說,習近平文化思想通過全新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探索,顯著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應用領域,為全球文化多樣性發展與文明交流提供了中國智慧,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基金項目:貴州財經大學2024年度在校學生自籌科研項目“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邏輯及時代價值”(項目編號:2024ZXSY184)。
(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