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隊北上長征去了,只留下傷員和一群送信的孩子。
傷員四散于閔家畈村,樺樹溝村,塔耳崗村,陶河村,英太寨村等等,像種植于大別山的原上草。
為了保護傷員的藏身之地,送信的孩子躲過糖衣炮彈,又經受住嚴刑拷打。在陶河中學后山的莊稼地里,送信的孩子寧愿被埋進土里兩米,也沒把傷員從嘴里吐出來半點。
一塊籃球大的石頭成了歷史的在場者。送信的孩子用頭擊石,最終也成為一塊石頭,沉默,堅硬,死守心中秘密的石頭。
部隊凱旋了,陶家河成為了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一個籃球大的石頭,成為長征公園奠基的一塊基石。
牛背脊骨海拔1100多米,在這大別山的腹地,高也不算高。山的周圍都是山,綿延二萬五千里!
紅二十五軍的戰壕還在,長城一樣,蜿蜒在牛背脊骨上。
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由無數匍匐的無名烈士日夜堅守。人在,陣地在,哪怕犧牲了,也不讓被炮火燒焦的陣地矮下去一分!
牛鼻孔里擊退了無數次敵人進攻的歪把子機槍,還在空氣中呼呼作響,一刻也未曾松懈。牛鼻孔上飄揚的五星紅旗,指揮千軍萬馬,正進行新一輪的沖鋒!
血紅的杜鵑從戰壕里一躍而起,以排山倒海之勢,頃刻之間就染紅了牛背脊骨,染紅了黃泥山,染紅了英山尖,染紅了天馬寨,染紅了天堂寨……染紅大別山,染紅二萬五千里草地雪山!
在牛背脊骨曾經血雨腥風的戰壕里,我也成為合格的新兵,目如電,行如風,磐如石,立如松!
過是名詞,過灘的簡稱。過是動詞,去,到或者路過的意思。石即石鎮,“圣天門口”的原型地。
過石公路,人稱英山的“川藏線”,車在山上旋,山在云中飄!人在車中坐,如中流擊水!在觀景臺上看過石公路,宛若銀河跨蔡家畈而來,乘天馬而去;似是飛龍,頭在東河,尾在西河!
1927年秋,蕭伯唐、姜鏡堂等同志在蔡家畈開設“山頭藥店”,創辦多所“農民夜校”宣傳革命真理,先后建立起英山第一個黨支部、第一個農民協會、第一支農民武裝。從此星星之火,從蔡家畈東出過灘,西出石鎮,開始燎原之勢!這也為后來的過石公路繪出了藍圖,更為現在的大別山紅色旅游公路畫上了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