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委六屆六次全會提出,加快實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改革開放是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重慶處在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意義重大。我們要緊抓改革主動權和戰略機遇期,在一體推進“六區一高地”建設中更好發揮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的標桿示范和統攬作用。
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按照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全面加強財稅體制、資本市場投融資等基礎性改革,統籌推進能源、教育、科技、農業農村等領域改革,全面優化政務服務、市場監管、法治保障、信用建設、創新創業等方面營商環境,在市場準入、要素聚集、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標志性舉措。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聚焦做實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兩大定位”,深化物流重點領域改革,完善“鐵水公空管”五網協同運輸體系,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作用,加快建設“九大關鍵樞紐”。推進重慶七個綜合保稅區協同創新、差異化發展,培育高水平樞紐經濟,深化中老泰“三國三園”(重慶樞紐港產業園、泰國羅勇工業園、老撾塔納楞陸港)合作機制,高質量建設與運營境內外合作園區等。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促進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打造標志性改革成果。錨定改革工作任務,實現全面突破全面見效,聚力打造更多標志性改革成果。鞏固拓展“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成果,精細化運營管理國有資產,進一步健全市屬國企與央企、民企、外企“三企”聯動機制,創新央地合作模式,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布局,推動優勢子公司上市或并購重組,健全國企民企協同發展機制,優化國資國企戰略布局;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明確“三重一大”決策機制,深入推進監事會體制改革,常態化開展國企“三改一加強”工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鞏固拓展園區開發區改革突破成果,理順管委會和運營公司職責邊界,創新運營公司投融資模式,推動政企分離改革后“脫鉤”企業健康發展,完善園區開發區發展規劃和產業圖譜。深入挖掘低效閑置資產盤活潛力,堅決守住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底線。深化土地制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改革取得進展。加快構建現代化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和綜合服務體系、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提能提效,提升內陸制度型開放水平。打通體制機制難點堵點,推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見實效。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優化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健全統籌城鄉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數字重慶基本能力建設,推動數字賦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取得突破性進展。
作者:重慶社會科學院國際經貿與物流研究所副研究員,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