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春雨淅瀝,蜿蜒的泥濘鄉路伸展至山丘深處。一旁,幺磨嘴水庫的水面隨著雨滴落下泛起漣漪,天空不時掠過幾只飛鳥。踏上這片土地,空氣清新、鳥鳴清脆,一幅山水畫卷躍然眼前。
這里,是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再往西北方向走,便是四川省遂寧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來,“遂潼一體化”便成為重慶潼南與四川遂寧攜手發展的目標。特別是在生態保護方面,兩地雙向奔赴,同題共答。
“擴綠、興綠、護綠,以‘黨建紅’賦能‘生態綠’,協同服務川渝‘遂潼一體化’林長制創新示范區建設,共建護林增綠戰斗堡壘。”潼南區林業局創森辦負責人趙茂濤說。
緊扣美好愿景,兩地合作漸入佳期。
擴綠——植綠護航綠水青山
春寒料峭,雙江鎮木井村黃泥坡仍披滿綠色,巖柏樹屹立在山頭,樹葉在風中“沙沙”舞動。
目之所及的綠色,讓人很難聯想到此前木井村生態環境的荒蕪模樣。
“以前這片區域,我們稱為‘滿溝紅’。”木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社區)級林長蔣學林走到黃泥坡上,抬手指向不遠處的幺磨嘴水庫。原來,從前的木井村,山上光禿禿的,滿山只見磚紅色的土壤。下雨時,因水土流失,幺磨嘴水庫的部分水域會被“染”紅。
如何改善?在全區的一項擴綠工作中,“滿溝紅”迎來了轉機——潼南區林業局和區委直屬機關工委共同組織開展“萬名機關黨員植綠護綠,助力‘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活動,號召各鎮街和機關單位,因地制宜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各區域的林長作為區域牽頭人,負責選苗、種植等事務。
擴綠并非一蹴而就。為確保“種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區林業局提供技術指導,派出人員調查研究木井村周邊區域的土壤。最后,專家與村里商定,種植更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巖柏樹。
2024年3月,8000多株、高30余厘米的巖柏樹苗在木井村黃泥坡、人熊坡落了根。但幾個月后,連晴高溫,樹苗遭遇了嚴峻考驗。
“當月的主題黨日活動,我們前往黃泥坡查看巖柏樹情況,萌生了修建蓄水池的想法。”蔣學林說,但那個時候,林區沒有道路,建材運輸很不方便。
此后,通路的想法在蔣學林心里生根發芽。彼時,區林業局也正有此意。隨后,潼南區在林區修建防火道路的工作相繼鋪開。
目前,該區已在雙江鎮等14個鎮街重點林區,修建了約67公里的防火道路。
路修好了,修建蓄水池也被提上日程。“有了蓄水池,再不用擔心樹木的水源問題,惡劣天氣下植被的存活率也能大幅增加。”蔣學林說。
如今,蔣學林正緊鑼密鼓地為即將到來的植樹日籌備所需的巖柏樹苗,而去年種植的巖柏樹苗大部分已“竄”高到70多厘米。“今后,我們打算聯合潼南、遂寧接壤地區的黨組織,在幺磨嘴水庫沿線區域植樹,讓水庫‘滿溝紅’現象徹底成為過去。”蔣學林說。
興綠——拓展路徑以綠生金
“今年花椒的存活率增加不少。”雙江鎮金龍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村(社區)級林長劉小剛站在花椒標準化示范基地后的山坡上,眺望著下方的花椒林。一棵棵花椒樹郁郁蔥蔥、長勢旺盛。
這是劉小剛常來的地方。在這里,他目睹了花椒樹的移栽、生長、開花、結果,眼前的800畝花椒樹,就像他的孩子一樣,讓他心心念念。
自2020年種下花椒苗以來,劉小剛就常常帶領黨員和群眾在地里除草、施肥、剪枝。為種好花椒,劉小剛還主動向農業專家請教,帶領社區“兩委”班子外出學習,把自己“逼”成了花椒種植專家。
“但種植花椒所需的水,曾經卻困擾了我們很久。”劉小剛說。
2022年夏季,持續高溫嚴重影響了農作物生長。彼時,劉小剛已無暇思考來年花椒是否會減產,他只有一個念頭:不能讓花椒樹干死。
“那時用于澆灌的水只能依靠車輛運輸,管護人員要提著水桶,一點一點地澆灌,效率低,成本還高。”在此情況下,劉小剛每天早上5點就和社區干部一起,到基地查看花椒長勢,為花椒樹施肥、澆水。
“那年干旱,潼南區約有50%的花椒樹受到影響,或枯死,或不再生長。”潼南區花椒產業發展站負責人石潤稱。
花椒樹,不僅僅是潼南生態的一部分,更是當地重要的集體產業。興綠,正是要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
如何讓花椒樹不再受“缺水”困擾,提高在惡劣天氣下的存活率?
2023年6月起,區林業局對花椒標準化示范基地進行技術和管理升級,新安裝“水肥一體化”配套設施和視頻監控系統,對基地進行標準化管控。
“‘水肥一體化’設備安裝后,工作效率得到明顯提升。”基地技術管理人員肖作廷表示,原先澆灌不易控制頻率,次數多了花椒樹容易得銹病,次數少了又容易枯死,且800畝花椒樹的澆灌、施肥工作,需要10名工作人員耗費10余天才能完成,如今僅需5名工作人員花2至3天便可完成,節省了不少時間和人工成本。
“‘水肥一體化’的推廣應用,讓潼南區種植的花椒樹存活率超過90%。”談及此,石潤眼里閃爍著光。
護綠——管護鞏固綠化成效
無論是植樹擴綠,抑或產業興綠,最終都要固化效益,堅持護林與造林并重。而這一點,雙江鎮老關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社區)級林長許鋒深有體會。
“以前在春節或清明節前后,會有不少村民野外祭掃,這也成為荒火的高發時段,且火情難以在短時間內被發現。”許鋒回憶道。
2023年6月,“川渝‘遂潼一體化’林長制創新示范區”被納入首批市級林長制創新試點示范建設,潼南區與遂寧市設立遂潼林長聯合辦公室,成立遂潼毗鄰地區聯合林長臨時黨委,構建起以臨時黨委為支撐,以示范區毗鄰鄉鎮、村(社區)兩級林長為依托的黨建聯建體系,潼南區的各級林長、護林員在進行巡查的同時,還會聯合遂寧市進行巡查。同時,區林業局還建立了“十戶聯防”機制,將分散居住的村民按照就近原則歸攏成聯防小組,并從中選出一名組長,和林長、護林員一同開展生態保護工作。
“我們每天都會在山上巡查幾趟。”已擔任老關村網格護林員3年的張光碧,每天都會在護林范圍內轉悠,檢查生態安全情況。她和遂寧市安居區磨溪鎮丁坪村的網格護林員陳思平,每周還會交叉巡查,確保無誤。
自“川渝‘遂潼一體化’林長制創新示范區”建設以來,黨組織層層壓實護林職責,兩地毗鄰地區實現森林火災“零發生”。此外,為更進一步推動兩地擴綠、興綠、護綠,遂潼雙方還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開展交流座談、實地觀摩、應急演練等活動,相互借鑒先進工作理念、經驗做法,共筑護林增綠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