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當今社會老齡人口不斷增多,養老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我國老年人,尤其是失智老人對機構養老的需求是巨大的?,F如今老年失智癥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應用有針對性的、全面設計的照護空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老年失智癥病情的發展。鑒于失智照護空間環境評價過程的復雜性,本文以專業環境評估量表(Profession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rotocol,PEAP)為理論指導,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FCE)對失智照護空間環境進行評價,分析失智照護空間環境評價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步驟。探討失智老人照護空間的設計研究,總結不足與經驗,進而提出設計策略,以期為失智老人提供更加適宜舒適的生活環境。
關鍵詞:失智;照護空間;PEAP量表;模糊綜合評價法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教育廳國家項目培育專項課題“認知補償視角下的失智照護空間健康色彩圖譜構建研究”(LJ112410146033)研究成果。
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21-2022)》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2.8億,其中失智、失能老年人數大約有4400萬人。失智癥也稱癡呆癥,患者會出現認知力下降、語言功能減退、幻想、抑郁等癥狀,嚴重者會喪失自理能力[1]。調查表明,良好的生活環境可以延緩失智老人的病情發展,構建良好的失智老人照護空間設計體系是完善失智老人養老體系的重要舉措。為了不斷迎合失智老人的身心特點以及照護需求,發達國家的失智照護設施發生了許多轉變,且國外學者針對失智老人照護環境的評估已研發出多套評估量表。但是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在此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因此針對專業失智照護環境的研究還需不斷完善。本文旨在評估我國失智照護單元,借鑒國外專業環境評估量表對我國失智照護單元進行研究,探討現存環境的不足,總結經驗并提出建議,以期為今后的失智老人照護空間的優化建設提供參考。
一、" 研究內容及方法
(一)PEAP專業環境評估量表
美國Wisconsin大學的Weisman教授于1996年組織了醫學、護理、環境心理學和建筑學領域的學者,開發了PEAP量表,旨在提升老年癡呆患者的生活品質和行動安定性。2001年,勞頓進一步細化了失智老人的環境需求,并據此完善了PEAP量表[2]。該量表包含8個維度:提供安全性與安全感、加強感知覺與時空導向、支持身體機能發揮、促進社交活動、確保私密性、提供自我選擇的機會、提供適宜的環境刺激、支持生活延續性。PEAP量表為評估護理機構提供了基于失智老人身心需求的專業方法,并強調空間、社交環境與護理策略的結合,該量表已被日本和臺灣引進并廣泛使用。
(二) 研究方法
1. 模糊綜合評價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具體評價過程如下:首先,確定評價因素:確定評價對象的各個影響因素,可以是評價指標或者評價準則。
其次,構建因素集合評價等級:將評價因素集合表示為,其中代表第個評價因素。評價等級集,例如 “優”“良”“中”“差”等。再次,構建評價矩陣:根據專家打分或數據收集,構建單因素評價矩陣,其中表示因素對等級的隸屬度。
最后,確定權重向量 W并進行模糊合成:,其中表示因素的權重。將權重集與評價矩陣進行模糊合成,得到綜合評價向量,計算公式為:,其中j=1,2,...,n。根據綜合評價向量B中的隸屬度,確定評價對象所屬的評價等級。
2. 優序圖法構建因素集和評價因素集
優序圖法計算簡便且易于理解,用來確定本研究評價指標的權重。首先,根據臺灣版PEAP環境評價量表確定因素集K={提供安全性與安全感,加強感知覺與時空導向,支持身體機能發揮,促進社交活動,確保私密性,提供自我選擇的機會,提供適宜的環境刺激,支持生活延續性};對各因素的定性評語集V={不重要,一般,比較重要,非常重要}={1,2,3,4}。因素集中的8個維度中共包含54個子因素。優序圖權重表構建方式為:計算出各分析項的平均值,接著利用平均值大小進行兩兩對比;平均值相對更大時計為1分,相對更小時計為0分,平均值完全相等時計為0.5分;平均值越大代表重要性越高,權重也會越高。
二、 失智照護單元調研案例評價分析
(一)案例調研
案例H位于遼寧省鞍山市鐵西區四方臺(如圖1),成立于2020年12月,為民辦機構,總建筑面積5600平方米,共分5層。設有床位400張,有單人間、雙標間、高級雙人間,家庭式套房等,目前接收自理、半護、全護、特護、專護老人。
(二)問卷數據收集
首先將因素集及評價因素集做成問卷形式發放,收回相關領域專家及專業照護人員有效問卷11份。其次,對該案例進行滿意度問卷調查[3],該問卷以失智照護單元使用者、失智老人家屬和參與調研的研究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80份,共回收有效問卷64份,問卷有效率達80%,其中電子問卷41份,占64%,紙質問卷23份,占36%。問卷均采用LiKert四分制評分,按照機構內環境質量好壞進行評價{差,一般,良,優}={1,2,3,4}。
(三)調研結果分析
對失智照護單元空間質量評價要素按其權重進行排序,可以看出,支持身體機能發揮>確保私密性>促進社交活動>提供安全性與安全感>提供自我選擇的機會>提供適宜的環境刺激>加強感知覺與時空導向>支持生活延續性。
根據調研結果顯示,在K1提供安全性與安全感維度中,K1-2為得分最高,K1-6得分相對較低,有相關研究表示過于簡單的走廊布局更容易加劇患者認知能力的下降,所以走廊的設計不應過于簡單,也不宜過于復雜難以識別方向[4]。在K2加強感知覺與時空導向維度中,K2-1得分最高,K2-2得分相對較低。該機構內公共廁所靠近活動空間,但是每層只有一個,可能無法滿足其他公共空間的使用需求。在K3支持身體機能發揮維度中,K3-8得分最高,K3-9得分最低。調研過程中未聞到氣味?;顒涌臻g內張貼老人的手工作品或畫作,可能會有抽象的形式,在K4促進社交活動維度中,K4-4得分最高[5],K4-1得分較低。該機構內的護士站和公共空間位于走廊中心位置,且面向一端走廊,這就導致無法輕易觀察到位于另一端的房間。在K5確保私密性維度中,K5-7得分最高,K5-6得分相對較低[6],不同程度失智老人的活動能力不盡相同,多數老人難以堅持曾經的興趣專長。在K6提供自我選擇的機會維度中,K6-5得分最高,K6-6得分相對較低,該機構內為方便管理老人日常生活,制定適應大多數老人的相關活動日程,可能無法完全配合部分老人的意愿。在K7提供適宜的環境刺激維度中,K7-2得分最高,K7-5得分相對較低,該機構內老人多在各自房間內用餐,餐廳多用于工作人員使用。在K8支持生活延續維度中,K8-3得分最高,K8-1得分相對較低。調研中發現,走廊中設置有開敞的活動區或休息區,但是缺乏私密的等候室。
(四)隸屬度計算
使用SPSSPRO軟件對數據進行模糊綜合評價隸屬度計算,使用主因素突出型算子進行研究;首先由評價指標權重向量A,通過構建出54×4的權重判斷矩陣R,最終進行分析得到4個評語集隸屬度,分別為0.293、0.311、0.2、0.196,集合最大隸屬度法則可以得到,該機構最終綜合評價的結果為“較好(3)”(如表1)。
(五)小結
將失智照護空間環境評價體系進行修正并運用在實際案例上,驗證了其可行性。根據量表修正結果可知,專家認為在失智照護空間設計方面,支持身體機能發揮重要程度最高。實地調研結果以鞍山市H機構為例,該機構環境的最終評價為“較好”,表示整體環境基本符合評價要求,但還有改進的空間。其中“K7提供適宜的環境刺激”維度的問題較為突出,其次為“K2加強感知覺與時空導向”。通過案例實踐發現,失智癥老人對于照護空間環境不再局限于基本的安全需求,他們希望生活的空間環境可以給予更高品質的生活質量[7]。并且要有足夠的私人空間,注意維護自我尊嚴,公共空間的設計應體現親切化、豐富性和趣味性,創造利于老人與同伴、家人交流和發揮自我特長的場所和環境[8]。
三、失智照護單元設計策略
(一)安全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通過對失智癥病情的分析,失智老人的生活空間需要具有足夠的安全性,同時也要兼顧一定的靈活性。而安全性的考慮不僅體現在使用防滑材料、設置足夠的照明和緊急呼叫系統上,也體現在空間布局上。例如,設置開放式的活動空間,使得老年人能夠很方便地看到護理人員,護理人員也可以隨時監測到老人活動的動態。通過調研得知,美國案例設施鼓勵失智老人自由使用小廚房等公共活動空間,針對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案例設施都盡可能通過多種靈活的方式減少各類風險因素,而非簡單采取限制老年人活動的方式。例如,考慮到加熱設備可能存在燙傷風險,部分設施在電磁爐等設備設置了電子鎖,并將微波爐等設備插頭保持拔掉狀態,避免老人誤用[9]。
(二)支持自我延續性與選擇性
研究表明,充分利用老人尚存的身心機能可延緩失智癥病情。盡管失智老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但仍舊保存一定程度的空間記憶和感知能力,可在設計中充分發揮老人的自主選擇性以延續這種能力。例如,許多失智老人能夠較好地識別他們視野范圍內的空間,或者能夠利用熟悉的標識來找到自己的房間?;谶@一點,可通過精心規劃空間布局和設置易于識別的標識物[10],來幫助失智老人自主選擇和使用空間。這樣不僅能夠提升他們的空間感知力,保留了其自主選擇的機會,還能增強其空間掌控感,進而維持其整體能力。
(三) 社交性與隱私性并存
由于失智老人的注意力和語言能力減弱,過大的活動空間反而會引起失智老人的煩躁、焦慮情緒。因此,為促進失智老人的社交活動,機構中可設置小型且分散的休息交流空間。例如,在走廊盡頭或轉角等位置設置桌椅或休息區,該區域可稍作停留休息,同時也有助于社交活動的開展。配合一些勾起老人回憶的物品或擺設,也可為交流互動提供話題。與此同時也需注意隱私性的保護。例如,設置私密的小型交流室,通過窗簾、隔斷或植物等設計元素,控制公共區域的視線,為老人提供視覺隱私等。
四、結語
隨著我國對于失智老人這一群體的日益關注,失智老人的照護環境及設施設計將會更加專業化,但在目前來看還存在一定問題。通過對專業環境評估量表(PEAP)進行分析,從老人的需求出發,進行失智照護空間評估,從而總結出營造失智老人照護空間的設計策略,對于促進失智照護機構的人性化、高質量發展,提升失智老人的生活品質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齊暢,李永昌.社會設計導向下的失智老人養老空間環境設計研究[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3(19):116-118.
[2]周燕珉,李佳婧.失智老人護理機構療愈性空間環境設計研究[J].建筑學報,2018(2):67-73.
[3]侯可明.養老機構空間評價與優化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20:176-177.
[4]吳雨涵.基于多方需求的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單元設計研究[D].蘇州:蘇州科技大學,2022.
[5]李斌.環境行為理論和設計方法論[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7(3):1-6.
[6]農崟荷.失智癥友好型養老設施空間環境評價及改造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8.
[7]高夢溪,洪再生,袁逸倩.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天津日間照料中心優化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412-417.
[8]張繼娟,楊舒然.失智老人照護機構公共起居室設計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1(7):102-105
[9]李佳婧.“以人為中心的照護”理念下的認知癥照料空間環境研究——以美國為例[J].建筑創作,2020(5):48-55.
[10]Wang Haining,Hou Keming,Kong Zhe,Guan Xi,Hu Songtao,Lu Mingli,Piao Xun,Qian Yuchong.“In-Between Area” Design Method: An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for Indoor Public Spaces for Elderly Facilities Evaluated by STAI,HRV and EEG[J]. Buildings,2022(3):167-172.
作者簡介:裴雨萌,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醫養建筑理論研究。
通訊作者:汪江,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醫養建筑理論研究。